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鲁皓 《经济师》2005,(4):26-27
根据非平衡发展的观点 ,建立了评价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的非均衡差异模型 ,对西部 1 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对西部经济发展战略和方向提出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质上是工业经济结构、布局的重组和转移。这股改组工业结构的浪潮猛烈的冲击着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自身发展趋势如何?科学技术如何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是至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分析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现状入手,进而探索该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方向及相应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经济导刊》2011,(8):46-47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4.
动向     
《经济改革》2014,(2):5-5
李克强: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今后10-15年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提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总方针应是: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推进沿海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成  宋立 《经济管理》2006,(15):11-13
“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我国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实现三个结合,组合三种模式”,即“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与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选择可持续的复合型战略模式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 2 0世纪 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 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 ,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 ,即实施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实行东西互动 ,带动中部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宏 《经济地理》2012,(8):97-101
利用1991—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煤炭消费及原煤生产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分析各地区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影响,并将30个省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比较了三大区域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河北(与北京和天津)与江苏(与上海)的煤炭消费最强,东部地区的煤炭消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有必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中西部地区也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原煤开采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告别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中介变量,并细化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讨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传导作用,以及将我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区域异质性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且产业结构升级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②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全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部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③东部地区的中介变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科技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表现出部分的中介效应;④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固定资本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应继续加大固定资本投入,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追赶状态,大力赶超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克服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4—2019年中国内地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进而揭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4—2019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由0.62提高至0.72,更多省域向高效率演进,到2019年,35.7%的省域达到生产效率前沿;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东北和西部的发展格局,较低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是制约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因;样本考察期内,全国整体、东部和中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及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中部仅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不同区域条件β收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据此,针对提升不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管制推动力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熵值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重心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水平不高,区域间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显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重心落点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地区,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具有相似性,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较南北方向更大。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策略,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搭建企业、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绿色创新环境平台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知识创新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有必要深入探索我国省区大学知识创新效率水平,缩小大学知识创新能力差异。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利用2005-2013年大学统计资料,结合BCC模型和Meta-frontier效率函数,对中国内地30个省区(东中西三大区域)大学的知识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仅用BCC模型测算时,知识创新效率呈西部、东部、中部排列。考虑技术异质性,加入共同边界效率函数分析时,共同技术比率呈东部、中部、西部排列,而东部地区更接近知识创新共同技术生产边界。未来应提高东部大学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中西部大学的科研资源和技术输入,以便统筹全国知识创新效率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构建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选取31个省市、四大经济区域的16个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在对各地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东部及中西部地区差异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为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31个省份1978—2011年金融业区位商进行非线性傅立叶单位根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区位商均值相结合,分东、中、西三地区对金融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集聚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的金融业集聚水平大体呈橄榄形分布,同时,三地区大部分省份金融业集聚的单位根检验结果都体现出不稳定特征,说明我国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格局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而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地区是西部工业经济的有效依托,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要地。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基于时空双维度,探究2008-2019年中国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进程;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并运用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提升态势,且稳定性偏弱;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空间差距逐步扩大,产业高级化水平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结构优化对相邻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差异性影响。为促进西部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应完善空间治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嵌入全球价值链(GVC)曾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但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及东西部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在考虑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时,就必须强调国家价值链(NVC)的建立和完善。在西部产业集群发展中,吸纳产业转移和发展创新应同时进行,通过构建适合现今情况的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下的NVC,最终实现西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