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期以来,包括各种主权基金、货币市场幕金、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在内的国际资本开始从新兴市场大规模撤出,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新兴市场形成的最严重的打击.本文着重对国际资本大规模撤出新兴市场的深层原冈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党红超 《金融博览》2013,(13):38-38
近期,关于资本外流的言论不绝于耳,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情况抢眼。有人估计,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现象最为突出。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有50多亿美元从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市场撤出,从中国内地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资金量突破2008年1月以来的最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近期,关于资本外流的言论不绝于耳,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情况抢眼。有人估计,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现象最为突出。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有50多亿美元从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市场撤出,从中国内地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资金量突破2008年1月以来的最大规模,香港股票基金流出的资金逼近十年最高,泰国市场创下4年多来最长的资本流出周期,近期流出资金超过2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在6月第一周也有8亿美元资金从股市和债市流出。  相似文献   

4.
草藕 《中国外汇》2008,(3):20-21
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全面爆发,令美国经济前景黯淡。金融市场信用风险重估、利率调整,导致国际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撤出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转而投资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根据美国专业基金研究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统计,过去一年中发达市场股票基金累计出现了512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在2007年全年吸引了40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并且有分析指出,全球资金向亚洲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仍将持续,亚洲新兴市场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5.
七月突围     
郤峰 《证券导刊》2011,(24):21-21
市场回顾全球资产周期自2008年以来,复苏的高点已现。2011年上半年全球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流向发达市场,不同股票市场表现差异来源于各经济体货币政策退出的非同步性以及财政实力禀赋差异。全球资产周期存在“三种状态”。中国资本市场受制于货币政策被动性、资源外部垄断性以及国际政治博弈,处于被围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几十年间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多次金融危机中,热钱的跨境流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热钱一般指流入一国国内的短期套利资金。热钱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一国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影响该国金融市场稳定。危害尤甚的是热钱的突然大规模撤出,这通常会导致一国资产价格崩盘、外汇储备缩水、本币贬值与外债负担加重。因此,谨防国际套利资本的大规模流八及其突然逆转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自瑞银证券提出《2009年10个出乎意料的事》以来,投资者就一直在思考新兴市场能否重拾平价价值的问题。在过去,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已经可以参考发达国家,不过这一状况自2008年10月后出现了逆转,从所谓的高估值变成了高折价。美国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I)的研究表明,全球投资人在2008年底呈现强烈的风险回避意愿,对冲基金从新兴市场中撤出了创记录的资本金。  相似文献   

8.
从表面上看,IMF支持新兴市场国家实施资本管制,似乎是其政策立场的重大转变。然而,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IMF作出的调整是很有限的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面临新一轮大规模资本流入。资本流入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飙升、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并推动了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资本流入也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本币升值压力。为抑制本币升值、维持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以及削弱  相似文献   

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的既定状况。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信贷严重紧缩和美元的高调升值,形成了金融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国家的新现象。这一资本逆转的结果不仅可能加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贬值压力,冲击和干扰其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而且势必打击该区域实体产业和既有福利。国际社会应当从加强监管、密切金融合作和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尽可能阻止金融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进程和规模。  相似文献   

10.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的既定状况。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信贷严重紧缩和美元的高调升值,形成了金融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国家的新现象。这一资本逆转的结果不仅可能加大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贬值压力,冲击和干扰其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而且势必打击该区域实体产业和既有福利。国际社会应当从加强监管、密切金融合作和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尽可能阻止金融资本撤离新兴市场的进程和规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出现了20年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资本流入浪潮,并于近期呈现出显著加快的趋势。根据 IMF 统计,2007年上半年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私人资本总量就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水平。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而在这场危机中兴风作浪的国际对冲基金更令人记忆犹新。随着加入WTO,我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的最终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也只是迟早的事。因此对对冲基金及其监管进行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13.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在此背景下对基金风格漂移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基金投资风格的识别方法、基金投资风格漂移与其业绩关系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日益庞大,其易变性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在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得尤为强烈,这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脆弱性。国际资本易变性从冲击货币稳定、影响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以及国际游资对金融市场的高度投机三个方面加剧了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它在新兴市场表现尤为强烈的原因在于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现状观察(一)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急剧扩大,流动速度空前加快自2002年以来,国际资本快速增加,跨国公司投资能力空前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空前繁荣。到2008年底,全球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商业保险资金  相似文献   

16.
秀场     
荷银投资新兴市场固定收益投资主管访华日前,拥有17年投资经验的荷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新兴市场固定收益投资主管——Raphael Kassin莅临中国,介绍其专职管理近7年的新兴市场债券基金。“荷银全球新兴市场债券基金”成立于1998年,该基金主要通过投资于全球新兴市场的中长期政府债券及部分企业债券来获取利息的收益及资本的增值。  相似文献   

17.
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来看,国际资本的流动是投资者收益和风险权衡的产物。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市场上各类风险腾挪跌宕、起伏变化,全球投资者(机构或个人)资产投资配置策略的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由于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资产同样被视为风险资产,因而,一旦出现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就会有国际资本流出中国市场;而市场风险相对缓和时,又会引导国际资本重新流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8.
杨艳林 《福建金融》2023,(10):44-50
鉴于历次国际债务危机的教训,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兴经济体积极发展本币债券市场与发行本币计价国际债券,以降低主权债务货币错配程度,2013年之前国际投资机构持有的新兴经济体本币政府债券占比总体不断上升,但近十年来由于新兴经济体本币汇率波动加剧,这一趋势基本停滞。因此,一方面,与21世纪初相比,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原罪”约束显著缓解,本国国际债务实际偿还负担变动对汇率波动负面效应的敏感度下降;另一方面,货币错配风险从新兴经济体政府部门转移至国际投资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周期波动变得更敏感,新兴经济体外部金融风险模式从“原罪”向“新形态原罪”转变。这给新兴经济体和我国的宏观管理政策带来了启示:一是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国内投资者基础,有助于对冲因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对本国货币金融环境的负面冲击;二是适度发展本国汇率衍生品市场并开放国际投资机构参与,有助于稳定从汇率波动到国际资本流动顺周期波动的传导。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推动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但这种由外债驱动的增长,使其更易受到发达国家利率、汇率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造成金融不稳定。本文从经常账户、外汇储备和对外债务等三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上述外部因素对新兴市场的风险传递效应。根据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总体和分项脆弱性指标进行的情景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国际资本流动等金融市场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巴西、印尼、俄罗斯、南非和土耳其等五个国家将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冲击其宏观经济稳定。为此,监管当局纷纷采取资本管制措施。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球金融领域的热烈讨论:资本管制能否对降低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起到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为政策目标,分别对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认为总体上,高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但是,中低收入国家的资本管制并不能降低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尤其是FDI类净流入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