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璐  王凯 《物流技术》2023,(1):39-44+64
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分析碳交易政策下一个具有双目的主导企业的碳减排策略,关注消费者剩余,构建了集中决策、主导者不同的分散决策以及主导者利润共享下的模型。研究发现,无论主导者为制造商还是零售商,集中决策并不总是优于分散决策;当制造商减排成本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时,主导者进行利润共享会实现共赢目标;主导地位会影响企业利润、产品需求和制造商减排水平。当主导者拥有优先的话语权时,可以提升企业利润,使主导者利益与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由多个相互竞争制造商以及多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且零售商面临分布不定的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借助变分不等式理论,刻画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网络均衡的求解算法。数值分析了分布不定和限制性价格上限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随机需求相比较,需求分布不定情形下的零售商利润将减少,制造商利润将增多且生产量更大;当存在限制性价格上限时,消费市场可能出现商品短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由多个相互竞争制造商以及多个相互竞争零售商组成且零售商面临分布不定的需求的供应链网络均衡.借助变分不等式理论,刻画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最优行为,建立了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并设计网络均衡的求解算法.数值分析了分布不定和限制性价格上限对网络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随机需求相比较,需求分布不定情形下的零售商利润将减少,制造商利润将增多且生产量更大;当存在限制性价格上限时,消费市场可能出现商品短缺,且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4.
汪源 《物流科技》2015,38(2):10-14
针对由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制造商提供服务且考虑网络渠道服务向传统渠道溢出情形下,建立了零售商不实施策略和实施价格补偿策略、成本分担策略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变化,比较策略优化协调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策略实施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服务溢出率和服务成本系数对供应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构建由原制造商主导和第三方回收商负责再制造的逆向供应链模型,通过斯塔克伯格博弈理论分析碳税、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和碳减排专利在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对该逆向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的影响,并利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分散和集中决策下,碳税和再制造商规模效应均可促进供应链碳减排;分散决策下,碳税可以降低碳减排专利使用价格、增加再制造商产量,但未达到最优碳减排效果;当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偏好水平大于再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率时,集中决策下各成员共同研发、使用碳减排专利,供应链产量增加且倾向于销售再制造品,利润提高,碳减排效果提升。因此,可通过设计契约,合理分配供应链利润,使供应链总利润增加、碳减排效果提升,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单级供应链系统,研究了供应链有无延迟支付期限策略条件下零售商的订货数量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无延迟支付期限策略时,零售商的订货数量和供应链的系统利润都与制造商回购价格负相关;有延迟支付期限策略时,零售商的订货数量与制造商回购价格正相关,而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与制造商回购价格负相关。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结论的适用性,为供应链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焕焕  高天 《物流技术》2023,(6):87-93+106
考虑回收产品质量不确定性与回收商努力水平,构建了利他中性的分散决策、制造商利他偏好的分散决策以及集中决策模型。分别求解了三种决策模型的最优决策,探讨制造商对回收商利他偏好对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回收产品的可再制造比例和回收努力效应与废旧产品回收量、产品市场需求量和闭环供应链利润呈正相关;制造商利他偏好能够提高零售商、回收商和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总体利润,但会降低制造商利润;回收商努力水平和回收价格随着制造商利他偏好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制造商利他偏好系数较高时,回收价格高于集中决策下的回收价格,这与传统“集中决策下回收价格最高”的观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邓正华  况红 《物流技术》2012,(17):302-303,346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批发一种产品给单一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大于或等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最大化利润;但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小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批发一种产品给单一零售商的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大于或等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协调供应链,实现供应链最大化利润;但当零售商剩余产品处理残值小于制造商产品处理残值时,通过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查慧婷  张燕 《物流技术》2021,(1):102-107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将渠道竞争和产品的低碳性能引入消费者的非线性需求中,通过构建制造商为主导者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碳排放水平和成员利润,并采用价格折扣-成本分摊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两种情况下,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均会造成碳排放水平、供应链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降低;集中决策下的直销价格大于分散决策下的直销价格,集中决策下的零售价格小于分散决策下的零售价格。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以上结论和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既通过传统零售渠道又通过网络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因此,制造商既是零售商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其直接竞争者,为了避免“渠道冲突”他们之间需要建立协调机制。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两个渠道都面临随机需求的条件下,对两渠道之间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仅由零售商做出集中库存决策的模式下,引入回购策略能够同时解决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2.
孙文清 《物流技术》2012,(17):272-275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包含市场需求、企业生产、劳动力和库存管理的一级供应链运作模型。通过灵敏度和优化分析仿真技术研究了随机需求下产品销售周期对零售商成本、利润和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结论显示,与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比,库存成本对产品销售周期的变化更敏感;在不考虑生产启动成本情况下,随着销售周期增大,总利润呈线性递减;连续库存补充计划比传统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更有利于减弱牛鞭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回购契约在易逝品供应链协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易逝品的市场需求为随机需求情况下,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回购契约;分别分析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在没有协调情况下各自的最优决策以及在回购契约协调下双方的最优决策;推导出了在回购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佳订货量。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在回购契约下双方的最优决策能使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达到集中控制下的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文中构建了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模型,提出了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决策模型。研究了双渠道环境下产品分销及协调结构中的利益分享。研究发现品牌差异化并不是协调渠道冲突的主导分销策略。制造商采用协调结构并进行利益分享可以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同时对于每个渠道成员都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15.
章艳华 《物流技术》2012,(17):282-284,328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零售商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契约下零售商的最优订单问题,得到零售商风险厌恶时的最优订单量要小于零售商风险中性时的最优订单量,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及管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秀  吕永波  刘建生  任远 《物流技术》2008,27(2):80-81,133
在供应链契约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普通契约下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构建了基于利润共享契约的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组成的两层品牌专营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表明,利润共享契约的应用可以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刘啸尘  杨爱峰 《物流科技》2009,32(1):117-120
文章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其中,供应商生产产品的能力小于零售商的年需求量,此时供应商可以把自己缺失的这部分产品以一定价格外包给一个外部生产商,然后再把外包生产的产品重新供应给零售商,假设外部生产商允许原供应商货款延期支付一段时间。文章分别研究了在无外包与有外包协调两种情况下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模型,并对协调前后利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外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利润,并且外包也是从供应链协调的观点解决供应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还给出了根据延期支付时间来决策外包比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销售商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两阶段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文章研究了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给出了双方合作时的供应链协调模型,这些都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使得供应链协调模型的有效性受到了冲击。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论文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协调模型。该模型在供应链双方协商分享供应链利润的条件下,运用激励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成本信息,在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