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782个中国企业样本的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双元性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提高组织学习能力可在财务绩效、人力资源绩效和创新绩效3个方面获得相应回报;双元性创新在组织学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在组织学习能力、双元性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元性理论认为在动态环境中唯有能有效平衡和融合管理中各种悖论的组织才能获得持续成功。该文选取双元学习模式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管理过程为二维,构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分析框架,研究了动机双元性、进入模式双元性、战略双元性、竞合双元性等四个内容维度,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柯达、富士两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核心竞争力迭代视角深入探讨企业在构建组织双元性路径时受到的约束条件及其核心竞争力转化过程与内在机制。打开了企业在遭遇行业冲击后失败的“黑箱”,深入、详细地阐释了企业实践组织双元性的约束条件,找到了企业转型的核心竞争力迭代机制,即创新优化后的原核心竞争力、新一代核心竞争力,以及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三者间相互转化、相互支持的内在迭代机制,并阐明了各约束条件促进或者制约组织双元性实践的原因和方式。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双元性及其实现路径的相关理论体系,对中国企业进行变革与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柯达、富士两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从核心竞争力迭代视角深入探讨企业在构建组织双元性路径时受到的约束条件及其核心竞争力转化过程与内在机制。打开了企业在遭遇行业冲击后失败的"黑箱",深入、详细地阐释了企业实践组织双元性的约束条件,找到了企业转型的核心竞争力迭代机制,即创新优化后的原核心竞争力、新一代核心竞争力,以及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三者间相互转化、相互支持的内在迭代机制,并阐明了各约束条件促进或者制约组织双元性实践的原因和方式。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双元性及其实现路径的相关理论体系,对中国企业进行变革与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创新型组织通过对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进行有效的双元性管理,追求创新绩效和效率最大化。很多学者讨论了"开发路径依赖"和"探索持续失败"两种双元性创新能力陷阱的存在及其诱因,但并未讨论其对立情况。在论证组织双元性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类并对比了7种创新型组织,讨论了与先前研究对立情境下的"探索路径依赖"与"开发持续失败"能力陷阱,并详细说明了组织双元性创新均衡模式退化的4种路径。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创新型组织通过对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进行有效的双元性管理,追求创新绩效和效率最大化。很多学者讨论了“开发路径依赖”和“探索持续失败”两种双元性创新能力陷阱的存在及其诱因,但并未讨论其对立情况。在论证组织双元性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类并对比了7种创新型组织,讨论了与先前研究对立情境下的“探索路径依赖”与“开发持续失败”能力陷阱,并详细说明了组织双元性创新均衡模式退化的4种路径。  相似文献   

7.
组织实现双元性——平衡探索和利用行为——对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挑战:既不能过度利用已有技术和能力,避免陷入成功陷阱;也不能过度探索全新领域,避免陷入失败陷阱,而是要兼顾两类行为、均衡投入、不偏不倚。作为企业最重要的领导者,CEO的人格特质对此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已有双元性文献和有关CEO自恋、谦卑特质的研究均忽略了这个问题。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悖论理论,本文探究兼具自恋和谦卑特质的CEO在实现组织双元性中的作用及其条件,从CEO个体差异视角给出实现双元平衡的新解释。研究发现:(1)经由自我调节,CEO兼具看似矛盾的自恋和谦卑特质,二者取长补短、相互校正,促进探索和利用行为的平衡;(2)高管团队多样性和企业环境动态性会破坏CEO自我调节过程进而抑制CEO双重特质的作用,是上述关系的理论边界。来自江苏省128家企业的588位高管人员的现场问卷调查支持了上述观点。本文拓展了组织双元性的前因研究,丰富了CEO自恋和谦卑特质的战略领导力文献,也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根据创新内容将绿色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企业收益分为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创新与企业收益(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关系,并分析了双元性学习在企业绿色创新与收益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对企业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管理创新对短期收益的影响最大,产品创新对长期收益的影响最大;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两种学习形式的互补效果显著,双元性学习在绿色创新与企业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获取之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元型组织已成为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范式,然而国内外研究对双元性组织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网络理论和双元能力视角,通过采集253份企业问卷,探讨了战略联盟双元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关系承诺与共同愿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战略联盟双元性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②关系承诺对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共同愿景在其中起调节作用;③共同愿景调节关系承诺对战略联盟双元性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专利数据测量企业双元性战略,检验企业采用双元性技术战略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采用双元性技术战略的财务绩效低于采用非双元性技术战略的企业,这与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证结果恰好相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技术尚处在模仿创新的追赶阶段,企业资源和能力普遍偏弱。因此,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于一种技术战略(开发性技术战略或探索性技术战略)是一种更为明智的选择,不可一味追求先进的双元性技术战略。  相似文献   

11.
创业学习处于公司创业过程研究的中心,但有关创业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国外有关创业学习的模型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分析了不同学者提出的创业学习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简评,指出了进一步构建创业学习模型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技术学习、管理学习、技术复杂性与自主创新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5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学习对自主创新具有倒U型影响;管理学习对自主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的交互效应对自主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会加强技术学习对自主创新的倒U型影响,削弱管理学习对自主创新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系统定义及特征的分析,提出一般系统作用机制模型,然后从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的系统本质入手,结合一般系统作用机制模型,从企业战略学习系统环境、企业战略学习系统组成要素和企业战略学习系统愿景3个方面,全面剖析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最后提出战略变革导向的企业战略学习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织行为理论与双元学习视角,挖掘动态能力的前因变量,探究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在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并利用429份新创企业数据验证假设。基于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负绩效反馈能够积极推动新创企业动态能力建构与提升,负绩效反馈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分别在负绩效反馈与新创企业动态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分析了其主体元素及其学习与创新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地方政府在构建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为核心,利用边界交互式学习,对其展开研究与探讨。首先指出影响产业集群边界交互式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存量、合作意愿、信任程度、吸收能力以及竞争关系5个方面;其次,将产业集群边界交互式学习模式划分为以产业集群企业为学习承担主体的学习模式和以产业集群机构为学习承担主体的学习模式。基于产业集群边界交互式学习能力差异,将产业集群学习主体划分为关键性学习主体和非关键性学习主体,并对其进行简要概述与探讨,指出边界交互式学习与产业集群内部学习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方面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学习中会面临一定的技术复杂性,技术复杂性在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中究竟具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值得探究。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开发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和协同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复杂性在开发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均起负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在开发式学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在探索式学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些说明技术复杂性可能会抑制组织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但会促进组织学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研究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ontext of a seller with private information about product quality, I show that revelation of information on product quality is sometimes, but not always, socially valuable. When it is socially valuable, there is generally a tradeoff between the acquisition and revelation of finer, but more costly information and the revelation of coarser, but less costly information. As a result, it can be socially optimal for firms to reveal only coarse privat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9.
Consider a monopolist that is selling a high quality product when the quality is unknown to a fraction of the consumers. If the quality cannot be signaled and the fraction is sufficiently large, then the monopolist will offer a low price to induce uninformed consumers to buy. If the fraction is sufficiently small, then uninformed consumers are irrelevant to its optimal price. If the uninformed consumers are priced out of the market as a result, then welfare can decrease. I am very grateful for the comments of two anonymous referees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王雅敏 《时代经贸》2007,5(3X):166-167
《审计学》课程是高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笔者结合多年《审计学》课程的讲授经验与体会,对该课程部分内容尝试采用学生参与课堂讲授的方法,以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