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一)福建山区经济的现状1、资源丰富福建是一个典型的山海结合的省份,山区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在实现农村奔小康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资料表明,在1991年体现福建省情的主要系数指标中,山区的面积占75%以上,人口占55%,大中型骨干企业占80%以上,矿产资源占90%  相似文献   

2.
如何开发和振兴贵州山区经济,近年来巳有不少论述,本文试图从交通、流通、融通与山区开发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三通”的现状和问题 贵州山区,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发展的潜力很大,构成了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优势。但由于山区资源的开发,受着较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要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最后变成经济优势,在发展上较之沿海、平原地区,具有更大的难度。 制约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交通闭塞。并由此导致的信息不灵、流通不畅,资金积聚、融通能力低,使它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因此,开发和振兴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在战略上必须致力于提高交通、流通、融通能  相似文献   

3.
<正> 如何把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抓好“沿海、山区两条线”的中心内容之一。一九八五年我们建阳地区组织有关林业经济工作者和林业科技人员,开展一次多层次立体林业经济效益的调查研究。主要从种植业到加工业的两头增值和木材转化培养食用菌方面的综合效益中探讨山区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途径。现在从五十多篇的典型调查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联系我省实际,谈谈我们对发展多层次立体林业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山区如何摆脱贫困,靠什么治穷致富?我们就这个问题,对雁北山区做了调查。通过调查,使我们认识到,只要端正指导思想,综合利用山区资源,就能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使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使商品优势转化为全面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区的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山上,要“靠山吃山”,念好山经,允分发挥山的一优势。我们不但要看到山的劣势,更要看到山的优势。从80年代后期起在山区掀起了发展竹业经济的热潮,竹林面积不断扩大,低产林分得到改造。但林农祖祖辈辈熟悉的山区仍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发现潜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从多维角度认识山区的资源,改变增长方式,是实现山区经济进一步崛起的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竹业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对山区改变贫困面貌,实现初期资本积累起到应有作用。根据多年参与福建山区的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深感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林业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居民自发型、政府主导型和居民主导型等几个阶段,我国目前大部分乡村林业处于政府主导型阶段。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福建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的机遇多,经济发达,财力充裕,人民生活水平高,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的目的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而福建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不高,山区客观条件决定了靠山吃山的发展路子,政府主导型乡村林业要以山区综合开发为主,引导投资,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开拓市场,以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境地。政府的主导对山区乡村林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东逐步迈向工业社会和广梅汕铁路的全线贯通及海坎(梅州至福建龙岩)铁路的即将兴建,昔日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的梅州山区,将成为粤东和沿海省市的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发挥这一优势加速梅州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梅州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主攻方向。根据  相似文献   

8.
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区域经济发展从有形的物质资源主导型向创新能力主导型转变,地区之间的竞争也从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建立在知识资源、创新能力之上的区域竞争优势.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位优势.研究和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山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当地变化了的比较优势出发,紧紧抓住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山区资源价值在发生重大变化,原先的比较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转化。山区农业资源价值的变化,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空间。山区非农产业资源价值的变化,为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传统工艺、亲生态环境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应在土地和产权制度、人才引进、业态重塑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山区资源潜在价值的充分释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比重大,资源丰富.发展山区经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山区,特别是边远大山区交通闭塞,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山区公路建设."山区要想富就得先修路"交通,是经济交流的动脉,对山区特别重要,"五五"期以来,我省加快了山区公路建设的步伐,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的七年中,用于山区公路建设的补助费共  相似文献   

11.
广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下经济发展的思想渊源和内涵出发,分析了广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困境,然后对林下经济的效益、广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广东山区经济绿色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出路,但由于地形、市场、管理、技术等原因,广东山区林下经济仍未得到大力发展;走适合广东山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径,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广东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天生自然和资源优势、发展模式和市场需求转变的经济拉力、政策鼓励等有利条件。最后,从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探索了广东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山区以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沟域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文从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战略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背景,即开展首都山区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北京山区已经具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当前北京山区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文明沟域建设是沟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内在需要等4个方面。同时,该文梳理了生态文明沟域建设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系统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论等。特别是从理论高度对生态文明沟域建设进行了战略思考,提出了生态文化引领战略、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区域和沟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及幸福导向型战略等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13.
湘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汝城县为例进行了研究;在介绍汝城县发展现状和分析汝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区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经济分区,并探讨了各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提出了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山地面积广,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热充足,生物种群丰富,毗邻泉州、厦门两市。区位优越,有利于山地资源开发。分析了目前山开发利用的优劣势、提出了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原则,因地制宜、重点开发与梯度推进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陕西南部地区山区自然灾害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山区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加快生态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措施、防治灾害;加强城镇建设规划与管理;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安徽池州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资源经济角度对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生态系统的资本价值、效益价值进行评价,讨论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合理地发挥生态系统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首都经济圈水资源环境现状出发,以循环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用以解决首都经济圈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重点分析该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阐述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具体对策,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西部山区经济,实现西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甘肃省陇南山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资源只有实行资产化管理才能实现山区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在论述资源的涵义、资源资产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区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操作方法,并提出了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分析二者互为矛盾的原因,找到协调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出路。[方法]文章运用文献总结法、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贵州省生态效益发展进程,找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发展矛盾及其产生原因。[结果]重视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自然生态日益恶化;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农村资源损耗形势严峻。[结论]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矛盾突出,应加强贵州省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贵州省农村资源利用率;树立正确的农村生态保护理念,为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