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境外上市战略与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前后,企业绩效先是大幅增长,而后显著下降;另外,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并不能持续提升企业绩效。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谨慎选择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已经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应在自主适应外部治理环境的前提下,切实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借鉴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3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适当分散股权,形成大股东之间的制衡机制和加强外部治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和报酬水平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公司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和银行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角度研究外资参股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尽管公司内部治理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四个方面,但鉴于外资进入我国上市银行监事会、高层管理比例较低,故仅选取股权结构、董事会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外资参股比例与六个银行绩效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外资持股比例最高的股东所占位次与不良贷款率、总资产存在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外资参股对我国上市银行大部分绩效指标具有正面影响,对少数绩效指标存在负面影响,对此,本文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各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但是对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助于银行业提高经营绩效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营业费用率与外资股权显著负相关,非利息收益率与外资股权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我国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但这种积极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8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最新数据,对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征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明显,股权结构对上市银行的绩效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银行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是增强家族企业经济活力,提高家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而经营绩效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与否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反映.以2009年沪、深两市108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度董事会议次数、总经理年收入与家族企业经营绩效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律渊源理论和约束假说为企业双重上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和仅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同类匹配公司的时比研究,分析了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公司治理指标优于同类匹配公司,但是两组公司的绩效差异不显著,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双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公司为样本,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量,对交又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交叉上市能够减少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与控股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国有性质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正相关,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9.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对公司战略决策、绩效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成果结论不一致,尤其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处于新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公司指导意义不显著.本文以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IT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传记特征性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IT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平均年龄、平均任期、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平均教育水平、职业来源异质性与公司绩效的变化方向一致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公司绩效模型,以代理问题和公司治理为代表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的作用,以超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为代表分析了其对改善外部治理的作用,说明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试析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银行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基本上只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本一文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资本结构、经营风险、存款保险、信息透明度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构建具有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既不同于一般的公司治理,也不同于非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这应是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其对银行公司治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基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探讨如何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以进一步推动其按照新的公司治理架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黄铎 《西部金融》2012,(7):50-57
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关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对银行资本配置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并利用典型相关方法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2002~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未形成利益相关者对银行资本配置的有效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该结果有助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市场化改革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对银行系统进行改革,包括为三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注资、引进新的管理机制、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等,但目前信贷风险数据及信贷决策侧重所反映出的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效果依然不清楚。本文分析了自1997—2004年间的信贷风险数据,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在减缓,但在贷款利率定价上仍然没有差别,银行在做出贷款决定时,似乎并没有将企业的盈利能力考虑进来,同时发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具有更高企业利润省份内的信贷市场份额在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利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四省(市)27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样本,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治理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国有属性特征较为明显,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但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特征又产生消极影响;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和战略投资者则能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此,未来深化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除进一步规范国有股东持股行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应着力培育理性大股东,强化股权制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由“形似”向“神至”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日渐成熟,而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与机制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关键。因此,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了理论界与银行业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以我国民营银行序列中的小型银行一台州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小型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并认为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架构的基础,内生的民主化管理创新是民营银行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外部监管部门参与民营银行治理是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途径等。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业银行法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相对于成熟完整的企业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明显不足,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银行产权、融资结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外部监管、并购等六个方面。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经营风险性、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信息透明度、政府管制、市场竞争度、委托-代理关系、并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银行公司治理与传统公司治理的不同作为切入点,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银行的债权治理缺失和监管问题正是由这些特殊性所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相关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保护是商业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缺失的根本原因,应当建立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以改进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