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1,(31):14-17
每年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孝老爱亲模范向来是晚会的高潮。获奖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台上台下赚足了眼泪。孝是中国人情感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说某个人不孝,他必定会大发雷霆;倘若夸奖某个人是大孝子,他竟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孝的力量来源于至真的亲情。《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孝,善事父  相似文献   

2.
朱晓辉 《魅力中国》2014,(20):225-226
孝是基于亲情与理性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双方良性互动的结果,是子女出于内心,对父母的关爱、奉养和尊重。而历史与现实,却将孝赋予了过多的内容,我们要以“修己成人”的襟怀和规范伦理学中的德性论与义务论为哲学根基,力求让孝回归亲情与理性。  相似文献   

3.
亲情:孝子"灰太狼" 用中国的古语说,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老百姓看重的都是子女是否孝顺,就连绝大多数年轻人找对象都会将孝敬父母作为首要条件罗列出来.济南人朴实、大方、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秉承了山东人诚实、质朴、豪爽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我想这里所讨论的"孝"应该是个现代的概念。当然,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人们就开始郑重其事地谈论"孝"了,毫无疑问"孝"称得上是一种传统的社会美德。但一切传统的东西如果继续存在、都不能逃避一个问题——扬弃。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还常常可以买到《百孝故事集》、《二十四孝》等书籍,为什么?因为当今社会依然需要讲"孝",依然需要这种道德思想净化人们的头脑。卧冰求鱼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如今当然不会再有人真地那么做了,但故事中包含的感人至深的"孝"的精神情操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的文化素养还没达到一个普遍意义的高度时,借助传统观念进行舆论督导是很自然的事。"父母之爱,恩莫大焉",赡养老人,是"孝"的最基本的体现。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功利性的追求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甚至亲情却逐渐淡化了。这时候,"孝"的道德思想就成为鞭策人们行为的心理准则,促使人们孝敬老人,尽到做子女的  相似文献   

5.
带着婆婆改嫁、悉心侍奉老人20年,这个孝顺媳妇叫路进莲。在第二届烟台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路进莲的善心孝举,让所有人心灵震颤、泪水盈眶。她自己却很淡然,她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做人就应该孝顺"。在路进莲的心里,尽孝不过是一件天经地义、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但第二届烟台市道德模范评选委员会却给了她不一样的颁奖词:当《中国式离婚》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热门话题时,她早已完成了一次经典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西华县清河驿乡徐棚村养猪大户刘凤同,在当地是一个"名人"。乡亲们先后两次给他立起"功德碑",称赞这位先后获得"周口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周口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周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西华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农民为"热心公益事业的好人、身边的扶贫大使"。一位村民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做人要学刘凤同,常做好事令人敬。"贷款为村里修路,村民第一次为其立碑刘凤同从2000年开始养猪,到 2007年,他家的养猪  相似文献   

7.
人物档案
  孙茂芳,男,194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一等功臣,现离休,人称“京城的活雷锋”。他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像儿子对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向他们倾注了浓浓的亲情与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与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2014年3月2日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当代雷锋”。  相似文献   

8.
两千五百多年前,鲁国人孔子提出了关于孝的思想。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他的这一思想不断被后人发展、升华,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时间进入二十世纪末的今天,商品经济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许多传统的东西被重新看待,作为最古老的"古董级"的孝自然也被重新审视。作为孔子故里的一本杂志,本刊曾在去年第五期就"孝"采访了几个家庭。本期我们又约请几位身分、地位不同的作者就此发表意见,以期引起更多的人关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怀。然而,今年春节因为抗击疫情的需要,无数人暂时放下心中的亲情、乡情,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据统计,今年留甬过年的外省企业职工高达百万人。来自河南信阳的孙长江是百万留甬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他在浙江康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了9年,往年无论车票多么难买,路上多么艰难,每年春节他一定会赶回老家。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吴莎 《改革与开放》2014,(23):82-83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升到人文关怀的理论层次.他认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2.
在《说文解字》中对"孝"字做了这样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就是说作为儿女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的意志。这是封建时代对于"孝"的基本内涵的界定。那时,把"孝"作为"德之本也"、"天地之经也"、"民之行也"来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就是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个人要有德行,首先要对父母尽到"孝道"。  相似文献   

13.
庞军是一名普通的城管人员,每年省吃俭用,拿出工资的四分之一来帮助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他的每一次捐助,不留名、不作秀,从1989年入伍到退伍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多年如一日,为身边困难群众、孤寡老人、贫困学生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累计捐款捐物7万余元.2012年,庞军荣获延安市首届道德模范,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相似文献   

14.
罗青 《西部大开发》2006,(11):54-55
年过半百的石志光,是全国拥军模范。他30年如一日,义务为西安驻军放电影,帮助年轻战士排忧解难。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基金会的捐资助学光荣榜上,有一个人的名字近年来一直名列其中。他把企业经营所得和全部精力投入家乡公益建设,先后捐资助学1500多万元,被誉为"翔安陈嘉庚"。他就是翔安区德孝研究会会长陈青松。陈青松是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人,原是一名在和平码头蹬三轮车的工人。后来,他开起餐厅,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7年,小有积蓄的陈青松创办了升祥贸易有限公司,企业越做越红火,  相似文献   

16.
于霞 《理论观察》2008,(4):63-65
在汉代忠孝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韩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明确提出了忠、孝之间的冲突,并试图以忠统孝,以忠为孝,使孝道服务于专制政治。汉代在韩非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忠孝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了忠孝间的矛盾,移孝作忠,开创了以孝治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贪婪的借口     
正"我们有子女的人,生活没有你那么潇洒。"友人常向我这么说。这是中国人的大毛病。以为一定要照顾下一代一辈子。儿女,在中国人的眼中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照顾。家庭观念浓厚,很好呀,但是亲情归亲情,自己也要快乐地  相似文献   

18.
人物档案:龚国平,浦东新区公用事业管理署专职信访员,2009年浦东新区十佳自强模范,2011年浦东新区十佳职工职业道德模范,是浦东新区环保系统信访工作的老先进,爱岗敬业精神远近闻名。他以病残之躯,十年如一日,负责新区24小时公用热线,处理的信访件数以万计。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先秦阶段,关于"孝"以及"重孝"的话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几乎自传说时代开始,孝的意识就萌生并被发展、传承下来。夏、商、周三代,"孝"经历了自发、自觉和系统化的演变,逐渐稳固,并为诸子百家所推崇。春秋战国的楚国一般讲究先忠后孝,但伍尚是个特例。伍尚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忠孝两全的做法,是"重孝"的极致表现,令人深思,给人启示。先秦的孝道以及伍尚的特殊个案所蕴涵的孝道思想,对于新时代的我们仍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在杭州某个大酒店的顶楼看到这样一个人:一边认真地看一份参考消息,一边优雅地喝着咖啡;如果在孤山上的茶楼里,你又碰到这个人,边看报纸边品茶,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蒋伟华——中香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站得高看得远每次和蒋伟华一起吃饭或者喝咖啡,他总是选择顶楼,就连他的办公室也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