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孝道故地溯孝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从老省,从子,字从老也”。在一个自古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伦理的国度,“孝”,无疑是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字眼。中国自汉代以来,封建皇朝为维护朝纲和统治,提出了“忠”、“孝”、“义”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正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以党建为引领、以"情、善、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宁波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4月27日至5月13日"母亲节"来临前夕,开展了"感恩母亲节"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百善孝为先","孝"是公司以党建为引领、以"情、善、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宁波旅投文化十大要义"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之首位。本次活动聚焦"孝"这一要义,包含学孝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释忠孝之道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孝作忠"的原因、历史演变和政治功能。认为忠孝之道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主干,既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又是统治者维持政治安全的重要工具。"孝"道所包含的政治功能和价值取向使得"移孝作忠"成为可能,成为封建君主进行统治的重要杠杆。在今天看来,忠孝之道的消极性是不容忽视的。但忠孝之道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山水之城滋养魂魄!半城山水满城橘,一州忠义九州魂。忠县因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壮举和三国时期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当投降将军"的气节而被唐太宗赐名忠州,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以忠义、忠勇、忠诚、忠孝、忠信为主要内涵的"忠文化"由此发端并享誉华夏。秉承忠义精神,忠县提炼出"忠勇、诚信、求实、创  相似文献   

5.
三、崇道德,就是重视道德价值,强调道德在人生、在社会、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把道德视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把"仁"视为道德的核心,提出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止"、"忠、孝、廉、节、耻"等一系列道德规范体系。要求道德修养先从家里开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伦语》)"孝"的扩大就是"忠",正所渭"家道正,天下定"。"信"与"义"又是  相似文献   

6.
房栋 《改革与开放》2011,(4):149-15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精髓包括养、敬、顺、恒方面,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环境的变化要求孝文化以社会化的形式实现和延续,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传承孝文化的重要形式。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当认可和利用孝文化的软约束力,同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孝文化的合理传承,发展孝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和制度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的和谐须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解决中国人道德建设的精神给养.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孝文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之后,虽有新儒派对孝文化的合理分析,但孝文化在整个20世纪的转型仍然没有成功.对于孝文化的重建,我们必须本着辩证的观点,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重构孝道传统,赋予孝文化以新的内容,才能使之焕发出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孝文化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诸多问题,构建和睦家庭及和谐社会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弘扬孝文化,需要积极开发利用孝文化资源,而确保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孝文化资源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9.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智慧,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语境下,孝文化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孝文化面临着自身如何发展与继承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的内涵,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准确把握孝文化的人文意蕴,发挥孝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孝文化绽放绚丽光芒,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诗中,"遮帕麻"、"遮米麻"、"桑姑尼"是阿昌族最初崇拜的三位祖先神灵,祖先崇拜反映出阿昌族民族发展的脉络,也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孝道思想丰富了史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源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继承弘扬孝文化精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definition of filial piety has become a public issue in Korea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impact filial piety has on the welfare of the elderly as on the morality of the young. The study explored how filial piety is practiced in Korea. Compiled from three national institutions awarding filial piety prizes in Korea, stories about Korean adults who had exemplified filial piety during the recent two decades are analyzed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s a resulf of this analysis, a set of eleven indicators of filial piety emerged, including respect for parents, filial sacrifice, etc. The fundamental value of filial piety is still under preservation even while its manifestation is changing in modem times. These indicators will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and constructing a measure that might be used to assess ca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ult children and elderly parents.  相似文献   

15.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1,(31):12-17
每年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孝老爱亲模范向来是晚会的高潮。获奖者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台上台下赚足了眼泪。孝是中国人情感中最脆弱的部分。如果说某个人不孝,他必定会大发雷霆;倘若夸奖某个人是大孝子,他竟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孝的力量来源于至真的亲情。  相似文献   

16.
"孝"自古以来一直是社会大众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观,其起源并非"天外来客"。从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看,在我们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个与"孝"伦理观念完全背离的"欺老"与"食人"的历史阶段。人类学家摩尔根发现,在人类尚未掌握种植淀粉类食用植物技术的蒙昧时代,"食人"之风在全世界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内容很丰富,本文浅析了韩非的人口过剩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贾<新语>在汉初承荀学的唯物论而变,提出"天人合策"的观点,又引入"天人灾异"思想,体现出明显的过渡色彩.其"天道观"是全书宇宙论基础.既弘扬了原始儒家重人为的理性精神,又吸收道家(黄老学)观点,将有为纳入道家遵循客观法则轨道,同时也将有为置于阴阳相感的宇宙图式中,溢露出天人感应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吴倩 《走向世界》2011,(31):34-36
善事父母是为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各地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纷纷推出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孝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