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类匆匆走过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甚至自认为已经到了信息文明时代。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人类已经走到了环境与资源的绝境了呢。显然,文明需要重新定义、价值需要重新选择、社会需要重新构建,这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司法人性化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人性化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是无罪推定原则适用的结果,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文明包括司法意识文明、司法制度文明和司法行为文明。司法意识文明要从司法人员树立正确的司法意识抓起,司法制度文明从遵守诉讼法的规定、借鉴别人的做法以及创造性地建立适合本国的做法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达到司法文明。  相似文献   

3.
庞志明 《魅力中国》2008,(2):190-192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又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而现在正面临着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型制的大变革,即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转变,这种新文明我们称之为生态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大进步,同时引起人类住区(城乡)结构和本质的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昭示着人类住区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而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面向未来的生态城市研究因此成为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世界前沿与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为特征的工业文明是这些危机产生的根源之一。解决这些危机,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作为工业文明发源地的城市,更应该努力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贵州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必然性和实现演进的路径、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贵州现有的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现状,得出贵州实现两文明跨越的条件和机遇。并结合贵州既要实现发展又要建设生态文明双重的要求和任务,以及建设生态文明与发展经济在某些方面的不协调性,明确指出贵州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历史性跨越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是对贵州实现文明跨越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孙松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I0001-I0001
我们从原始社会的摇篮走出,经过农业文明的洗礼,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轰鸣,又凭借着信息文明开始腾飞。我们站在信息文明的起点上,穿越悠远的时空,透过重重迷雾和尘埃,创意出未来文明的前景,我们依然能遥望到那辉煌创新中闪烁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主义文明研究存在的若干论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包含的形态,社会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分歧较大。深化对社会主义文明的研究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个命题,这是一种高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一切人类原有文明的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靖安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生态优势明显,我们科学利用优势,强化“生态立县”定位,通过全面重视,全面发展,全面创新,努力将靖安打造成中国最璀璨的生态明珠。  相似文献   

9.
马勇 《中国报道》2010,(5):110-110
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观点后,西方论者无不将矛头指向所谓儒教和伊斯兰教这两种非西方的文明形态;东方论者则一面指责西方文明的好战性,一面论证自家文明热爱和平。很显然,东方论者陷入了西方论者的理论预设,是在东西文明必然冲突的前提下为自家文明辩护。  相似文献   

10.
走向生态文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开发研究》1996,(4):18-19
走向生态文明何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阶段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发展中国家还在奋力走向现代化的途中,但从总体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所包含的种种危机使...  相似文献   

11.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向度和开放胸怀。习近平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彰显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运用,体现出理论本质上的唯物性、思维方法上的辩证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等深厚哲学意蕴。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文明发展的阶段。在历史上我们曾经经历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实现了由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生产发展,向物质丰富历史跨越,人类由自然的奴隶变成了世界的主宰,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读了《塔吉克:中国唯一原住白种民族》一文,我感慨非常深。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一共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民族之多,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四大古文明中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已消失殆尽?只有中华文明依然存在,并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世界文明中处于主导地位。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韦晓宏 《发展》2008,(2):99-99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作为现实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部署。在全党全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肖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从本体论、认识论、道德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四个层面生态文明进行了考察和思考,认为生态文明是在全球语境下出现的新文明,有着丰富的哲学底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推广,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资讯·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0,(6):13-13
新商业文明要建立在新社会文明的基础上,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新社会文明跟不上新商业文明的脚步,下一步我们要解决现代性启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成、发展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诸要素可分为基本形态、具体形态和特殊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成文明体系的基本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人类自身范畴的文明,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8.
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必然性,阐明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福建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适应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这是我党生存理念的新发展,也是纵览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战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12,(12):31-34
按照“包容性体制创新”的思想,本文提出构建三个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一,整合各种改革力量,在“市场化和社会公平双线均衡”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改革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二,包容两岸和平发展力量,在理性务实的基础上。构建两岸共同聚兴中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其三,吸收西方和东方文明的精华,在多元文明交融的基础上,构建当代“新普世文明”的制度文明“大屋顶”。“包容性体制创新”需逐步实施,其中第一个“大屋顶”的实施,重在建立四个制度支柱:(1)产权体制创新:包容“国有”与“民营”;(2)分配体制创新:包容“国富”与“民富”;(3)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包容“天”、“地”与“人”;(4)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容“民生”与“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