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并购是公司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并购可使主并公司高效、低成本的扩张,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是否真能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股东价值目前仍众说纷纭.本文以2008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EVA”作为测量工具衡量主并公司并购前后公司价值的变化,以期得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主并公司的总体绩效为正,主并公司绩效股权收购好于资产收购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并购活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有重大意义。而并购绩效的评估仍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运用EVA绩效评估方法并以2000年并购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并购公司在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发现我国大部分并购活动仍在毁损并购方股东的价值。作者认为,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并购交易的动机和决策机制理论,能够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来获得投资机会.本文通过超额收益模型来研究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市场绩效的变化;通过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与公司绩效以及公司股价相关性模型研究上市公司并购前后财务信息价值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关联并购上市公司在并购前绩效上升,在并购后绩效呈现下降趋势;非关联并购上市公司的绩效变化分牛市和熊市两种情况,在牛市并购前绩效下降,并购后绩效上升,而在熊市情况正好相反.在并购前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价值相关性逐年上升,关联并购不会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6年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发生控股权转移的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在短期内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给股东带来较高的超额收益,但是在较长时间内,公司价值有受损的可能;同时在正式信息披露日前,存在信息泄漏的现象;在影响目标公司价值变化的因素中,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并购双方的关系、交易股权数都对公司并购的绩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敏 《会计师》2013,(4):3-4
文章采用财务指标法对我国2008年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得分对比分析并购前后不同年度的并购绩效。文章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公司并购当年业绩下滑,并购后第一年公司绩效开始上升,并购后第二年绩效较之并购后第一年绩效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绩效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公司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并购可以使公司绩效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杨敏 《会计师》2013,(2X):3-4
文章采用财务指标法对我国2008年发生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得分对比分析并购前后不同年度的并购绩效。文章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公司并购当年业绩下滑,并购后第一年公司绩效开始上升,并购后第二年绩效较之并购后第一年绩效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绩效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公司并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并购可以使公司绩效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沪深两市40家上市公司2002年到200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综合打分以衡量并购绩效,然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与并购绩效二者间关系。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总体而言是先降后升的;国有股东属性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并购绩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并购绩效负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并购绩效正相关。最后针对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司并购悖论的研究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并购重组是一个永恒的热点。经过并购重组后这些公司经营绩效表现究竟如何呢?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并购绩效的最新实证研究,证明了两大公司并购悖论的存在:其次从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计量指标以及研究思路三方面来探讨公司并购悖论的实证释疑与不足;最后重点评论我国学者实证研究公司并购绩效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虽然家族上市公司情况复杂,但其经济组织的本质特点必然通过一般的数量指标表现出来,而股权结构可以反映出这些本质特点。虽然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是一种没落的形式,这种股权结构直接会导致公司的低效。但是本文指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并不低,反而比一般的上市公司绩效要高(虽然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因而,笔者认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可能具有的特点影响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并进而影响了公司绩效。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还不足,还需要在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本文将实证研究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股权激励措施并不有效。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仅向外部传递了负向信号,而且不利于并购过程中的价值预测、有效监督和并购整合,这是否会对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值得探究。本文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采用综合财务指标分析法衡量并购绩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并购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并购绩效的潜在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当年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会降低并购绩效,而且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并购绩效越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在国内并购的数据,实证检验融资约束是否影响并购支付方式以及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结果发现,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公司采用现金支付对价的可能性;收购公司规模和交易规模对支付方式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融资约束公司并购绩效好于无融资约束公司并购绩效;现金支付引起公司并购绩效降低,但是,这种作用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公司中存在差异。本文研究意味着融资约束公司遵循融资优序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对于融资约束公司可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自从并购活动在各国大规模兴起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本国的情况,选取了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规模的样本对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从第一轮并购浪潮算起,西方经济学家对并购绩效的研究己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并购绩效依旧是公司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相关文献可谓十分丰富。目前,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在近十年逐渐兴起,自然对于并购绩效的研究也随着并购事件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13.
公司并购的动因理论:一个基于价值视角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为止,多数公司并购动因理论无法对毁损股东价值的并购现象作出合理解释。本文认为,基于价值视角对于并购动因问题展开探索有益于揭开并购之谜。因此,本文将西方并购动因理论重新整合为两大分支——公司并购的价值创造理论与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并且,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后发现,随着我国制度环境与并购市场的完善,西方成熟并购理论在我国并购问题上的适用性必将加强,尤其是公司并购的价值毁损理论尚有较大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作为自利的管理者具有为获取私人收益而采取有损于股东利益的并购动机,管理者权力又是实现其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扩张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结合公司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的制度背景,实证检验了管理者权力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管理者权力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管理者权力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市场化进程能够抑制管理者权力对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但公司的国有控制性质又弱化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个案研究法。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企业起步晚,对并购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较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11年沪深A股市场59家发生同行业并购重组和28家发生跨行业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以及同行业并购重组与跨行业并购重组的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同行业并购重组创造的财富比跨行业高,但两者都不很理想,总体上并购重组活动没有给股东带来额外财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进行对外扩张,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并购活动最基本理论依据是并购能否创造价值,所以科学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十分关键。目前在学术界有关并购绩效评的实证研究非常丰富,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的主要是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研究法、经济增加值评价法,除此之外还有数据包络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等。这些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各有短长。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研究企业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点灵感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迅速占据市场地位,进入新兴行业。在并购交易热潮下,高溢价似乎也成为并购重组的"标配",高溢价并购屡见不鲜。可是企业支付高溢价换来的是否为优质资产,其是否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提升,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议题。因此,文章基于我国并购交易市场,研究了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溢价的绩效反应。运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并购支付溢价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阐述本文的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大小,支付的溢价越高表明预期达成的协同效应越大,企业后期的绩效表现会越好。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4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主并公司在不同融资约束情况下对并购规模的选择情况,进而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在融资约束的主并公司会选择相对较小的并购规模,且其绩效也相对较差.但并购规模对并购绩效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该研究对上市公司并购时融资方案的选择,以及并购规模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烁  施新政  陆瑶  刘心悦 《金融研究》2015,484(10):150-169
本文使用2000-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被并购对其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被并购带来公司的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即公司会增加非常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和高学历劳动力占比,降低常规低技能劳动力占比。渠道检验发现,并购会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升级来促进企业的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并购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在非完全换股并购和低绩效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