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其难点在于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尤其是涉及一方多项资产换另一方多项资产的情形。一、涉及补价的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经济实质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可能在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或者在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收到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所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交易是属于货…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而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相互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往往并不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3.
一、非货币性交易及非货币性资产的界定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展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这里的非货币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或不可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旧准则的非货币性交易改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明确表示出两层含义:一是此类交易涉及的只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二是此类经济活动仅仅是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5.
一、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6.
徐丽盈 《经济师》2004,(5):22-23
文章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 ,关于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定义的核心在于货币性资产的变现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可交换性。其次 ,从非货币性交易实质出发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最后 ,提出应确认收益的内涵是指收到补价部分所内含的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已实现资产损益与已实现税金的差额 ,并从税务处理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本文就我国新修订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美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增强对非货币性交易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增加了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难度、部分抑制了关联交易、打击了证券投资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毋庸质疑,新准则为规范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业务的会计核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产生的后果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试图对这一准则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核算有很大区别。发生货币性交易时,企业购入资产或者卖出资产,要支付货款或者收到货款。但是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互相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并不完全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肖正再  夏云峰 《生产力研究》2005,(5):200-202,215
现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应以价值理论为基础,重新定义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按是否已实现其价值为标准可分为:已实现价值资产、未实现价值资产和混合资产;不同的非货币性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涉及到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也越来越多,但非货币性交易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人们对此还不很熟悉.但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出了公允价值新的计量属性,为规范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依据,对它的会计处理尤其是补价的处理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大家知道“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作为交易的资产在各自账面上反映的价值数额与换入资产的原企业账面的价值数额往往不相等,有时交易双方就是以货易货。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变化是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大突破。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概念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运用,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确认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比较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异同,阐述了非货币性交换准则变化,凸现了财务报表以资产负债表收益观为核心的地位,更符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适应了会计的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6月 2 8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及其指南 ,并与2 0 0 0年 1月 1日起实施。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规范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是针对我国企业经济业务的现实情况制定的。 2 0世纪 80年代 ,非货币性交易开始以边境贸易中的“易货贸易”形式出现在我国。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 ,国内企业间的以物易物、资产置换、股权交易的非…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企业会计准则一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改变了非货币性交易核算原则,简化了非货币交易的披露内容和有关费用的核算,取消了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科目,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规范资产计价和损益的确定,避免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16.
何琪 《时代经贸》2009,(8):113-113,112
一、容易被企业规避和滥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现实运用很容易被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加以滥用和规避。比如修订后的非货币交易准则,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小再区分同类交易和非同类交易,一律按同类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处理,即视为盈利过程并未实现,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除非涉及收到补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朋 《现代财经》2007,27(10):49-52,57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2001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在此基础上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次颁布的新准则有哪些变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基础上经全面修订而成,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并非尽善尽关,其中仍有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张冬英 《时代经贸》2008,6(10):120-121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基础上经全面修订而成,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并非尽善尽美,其中仍有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非货币性交易存在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主要区别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变化,企业之间有时会出现实物资产的置换、实物资产与股权的置换、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置换等非货币性交易,对此应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非货币性交易可以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