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经营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银行管理也开始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本文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差异性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导向,从培养掌握柔性技术的人才、改革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管理者决策的柔性化以及组织管理的柔性化等方面入手抓好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
绩效管理的顺畅运行、循环往复、持续改进,需要刚性的体系设计、制度规范,也需要柔性的润滑机制,刚柔并济方能相得益彰。基层税务绩效管理在刚性的规范和约束方面越来越精致,但在管理柔性化、人性化的方面却十分欠缺,因此,必须有效融入柔性化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3.
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动机。首先指出出于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自2006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外资银行的事件正在大量的出现。接下来,以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为核心,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测算出历年来有国际并购事件的商业银行效率值,进而对效率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中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获取发达市场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实现银行经营模式从成本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换,达到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的多层次性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应刚柔相济。本文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组织为特征的刚性管理为基础,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思想,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物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协调有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物业管理服务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5.
宫明波 《西部金融》2002,(11):42-43
长期银行的改革正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即对商业银行进行产权改革以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改革.本文讨论的正是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中银行家市场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新技术的涌现,各大银行正加快推进经营模式转型,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过渡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从分析信息化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内生需求和风险环境入手,提出以数字服务、大数据和信息安全为"三驾马车"的三元驱动模型,构建以服务为核心、以数据为导向、以安全为基础的信息化银行原型。同时以"三驾马车"为视角,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商业银行开展信息化银行建设实践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行属于“第三产业”,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其产品或服务具备明显的“无形性”和“同时性”特征,导致银行服务的管理与银行营销之间必然相互影响,很多时候甚至是合二为一。自然,服务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就可以用“营销”来替代“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等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对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改造。从制度上、组织上,保证银行有效、及时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银行服务营销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战略敏感度三层次概念的构建与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动态性的加强,战略柔性的重要性也备受学者们的重视.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战略柔性是应对环境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但实际上,从战略内涵的层次上来说,战略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因此不是所有层次的战略都应当采取柔性化.从战略内涵层次的角度来看,战略敏感度应当具备三个层次,即战略柔性、战略刚性和战略富柔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两个角度出发又可以衍生出两个模型.这两个模型,可以为管理者们提供更宽阔的管理视野.  相似文献   

9.
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概念。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柔性化管理是-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性化"为标志。其内涵是"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的意志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的-种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采取何种组织模式管理不良资产是银行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探索和讨论的新课题。银行管理实践中适用的有三种组织模式: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专门部门管理模式和混业管理模式。为了选择运用的组织模式,可以以边际成本为依据,从不良资产规模、管理责任边界界定难度和强度、银行的能力、外部的政策等环境约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顾客满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顾客满意是指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都满意的一种状态。实施全面顾客满意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优势,应对外国银行竞争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倡导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企业化、以顾客满意为导向来招聘员工、改变传统的考评方法、开展内部营销活动等途径来实施全面顾客满意管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引发了银行管理的一场革命,在信息化达到一定水平时,管理就成为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再造适应银行信息化与管理的组织架构和流程,把客户作为银行的第一资产,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辽宁银行信息化发展中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刚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应对新形势与新环境带来的挑战,以人的个性化管理为核心的柔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柔性管理可以更好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更好地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加速企业的发展。基于柔性管理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策略可以提供新的视角,提出企业可以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态势和客户需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行再次定位,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应立足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格局,明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重筑组织架构,加速国际化进程,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最终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从本土的、单一的融资中介向国际化、全能型的国民财富管理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15.
市场风险不仅存在于交易账户中,还存在于银行账户中,存在于不同账户中的市场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为准确研究市场风险,需要根据银行账户性质将表内外资产与负债项目划分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特别是当前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后期,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和破坏,研究、创新和实践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账户分户管理,对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应逐步向经济资本、按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等方法上转变,提高资本的风险敏感程度,增强商业银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经营绩效三者关系紧密而复杂,弄清与否,事关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成败。理论上,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治理结构而实现的,即资本结构影响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又直接作用于经营绩效。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四家上市银行的比较分析,也论证了这种结论的存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在从改善资本结构入手,实现股权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单一资本结构向混合资本结构转变等策略,完善银行治理结构,最终提高银行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从“以银行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的需要。近两年银行数据大集中虽然为我国银行实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客户信息混乱残缺、银行员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差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要完成组织结构改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再造。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9.
市场风险不仅存在于交易账户中,还存在于银行账户中,存在于不同账户中的市场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为准确研究市场风险,需要根据银行账户性质将表内外资产与负债项目划分为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特别是当前正处在全球经济危机后期,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和破坏,研究、创新和实践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账户分户管理,对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应逐步向经济资本、按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等方法上转变,提高资本的风险敏感程度,增强商业银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信用债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和风险承担者,“刚性兑付”的打破和不断聚积的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债券发行中,企业到期债务的最终偿还不由商业银行承担实质性的偿付责任或担保责任,银行主要负责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等义务,但不断攀升的债券违约风险对银行的传导效应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