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内各大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后,面临激烈的金融市场化竞争趋势,各级行在经营管理分析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多。各大银行的业务及管理系统不断整合集中,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科学地对  相似文献   

2.
银行数据大集中需要数据存储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运作模式,也就是对银行业务实行整合再造。整合的基础是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大集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银行数据仓库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改善银行综合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银行数据高度集中,必然需要高速率、大容量的存储系统。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银行的计  相似文献   

3.
早在2003年2月,本刊记者曾经就银行业灾难备份中心建设的话题撰写《再造一个“篮子”——银行数据集中后的灾备建设》一文。此文在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时至今日,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对于两年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中型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推进数据大集中工程,“装鸡蛋的篮子”越来越少,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4.
数据大集中是国内银行业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大集中有利于银行实现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有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有利于系统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数据大集中模式也给计算机安全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农业银行省域数据集中全面完成,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确保大集中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是科技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银行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为各大银行初步实现数据大集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开始于上世纪末期,数年来,大多数银行都实现了区域集中,一些银行业已实现数据的全国性集中。数据集中之后,使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很多疑难问题。数据从原先的多个中心归并到一个中心,全国的业务处理也由原先的分布式处理转而变为集中式处理,原来在各个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批处理作业自然也被集中到了中心节点。后大集中时代,银行所面临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当面对业务和数据被集中之后产生的巨大的交易量和数据量时,必须相应改造原有业务系统的处理方式,并添加新的批处理作业来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因而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这些新老批处理作业,成为了各大银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和各个数据集中处理中心的建立,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数据大集中之后,任何一种不安全因素部有可能严重危害到整个营业网点的正常运作及各种银行机具的使用。对银行数据集中处理中心的管理,应该树立起“大运行”的理念,建立以安全运行为中心的运行机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来实现安全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等多个重要业务系统的数据在总分行集中整合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央行南京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对自身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同样做出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9.
银行数据大集中是将银行基本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一种企业运行模式。在数据结构上,它将分散式的数据结构改变成全国性集中的数据结构,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共享;在管理模式上,它通过减少决策、管理、执行过程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在经营模式上,它通过客户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使银行从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向“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通过推广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外汇业务管理系统等重要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集中,这些系统都是通过内联网传输数据至省会中心支行和总行两级数据中心。数据集中降低了总体的运作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了基层系统维护工作,是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数据集中后,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管理问题。如何保障这些重要业务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是数据大集中后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探讨数据大集中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和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IT事件,无疑是数据大集中。工商银行在2003年完成了全国业务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向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的集中,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业务系统——全功能银行系统(NOVA)也正式投产;2004年,完成两大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灾难备份恢复中心,并于2005年完成第一次全行范围内业务级灾难恢复应急演练。工商银行在这几年来中实现了从应用系统的统一到数据的集中,不但促进了业务的发展,而且将其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成为我国银行业技术发展的先行者和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数据大集中已为国内银行业所熟悉,而在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如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美国的芝加哥银行等都在十几年前就先后实现了数据集中。这是一种趋势,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顺应这一趋势和潮流,中国民生银行于2001年底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实现了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对信息化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信息技术不再仅仅被看作是模拟传统手工处理、支持业务运作的辅助工具,而是创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变革的助推器。从现实技术环境看,数据大集中完成后,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经基本构成,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完成物理和逻辑的数据集中工作,信息系统得到再造。建立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经营模式由“以账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成熟。然而,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在技术超前与体制落后的矛盾中艰难前行的,信息化建设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约束,需要认真面对和不断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据大集中:中国银行业的信息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银行的许多传统优势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力的挑战。面对内、外强大压力,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的全国性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实现银行全国性数据大集中,既是我国银行业的生存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数据大集中是国内银行业的一项重大举措,目的是实现银行集约化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然而,数据大集中就像是将全世界的桥梁都整合成一座桥梁一样,它在方便银行经营管理的同时,也给银行的IT运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数据中心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应用和系统,技术复杂度和关联度今非昔比;另一方面运维人员的高度集中和专业化也带来了运维管理的高度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银行业传统经营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国内银行条块分割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银行信息化的瓶颈所在,今天,银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已经聚焦在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实现银行信息、业务系统“大集中”。2002年,实现银行数据大集中几乎成为我国所有银行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各行或完成规划进入实施阶段,或按计划稳步进行,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银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进,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商业银行正处在需要完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阶段,如何加强内部考核管理体制,从而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银行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银行业务系统在逐步更新换代,“数据大集中”的架构搭建和初步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大多数银行的内部管理考核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2000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生产业务系统的数据大集中工作——将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业务主机收至总行各大中心,分行仅保留大量的应用前置机,运行行内各种辅助业务系统。这一举措实施后,完成了应用系统数据层面的整合,在信息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作用突出。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数据大集中后管理系统存在不少新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金融电子化》2004,(7):26-27
2004年,我国银行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个时期,数据集中和应用整合是我国银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方向。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实施、完成了数据大集中项目建设。数据大集中的初步实现,在相当程度上完善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信息资源条件,改变了分支机构各自为政、客户资源割裂、业务监控创新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把我国银行电子化推进到数据大集中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银行计算机系统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数据中心化。各家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断把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业务集中到核心部分的数据中心处理;一些银行已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