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该文从“经济人”具有的经济人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经济人”的经济人性品性发挥的规范,其价值诉求在于经济人性发挥要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需要社会主体实现观念认同、制度认同和人性平等认同,还需要社会主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道德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2.
良好创新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环境的构建与人性假设有着紧密关系。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设”造就不同创新环境。中国“完满人性假设”弹性虽大,突破创新较难。西方的不完满人性假设下的创新环境更优、但缺乏约束。当前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种全面、具体的人性假设,创造最优的创新环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黄帆 《开放潮》2004,(8):45-45
电影《十面埋伏》在片商的进帐及观众的批评声中热闹收场。观众中了影片“埋伏”的说法广为流传。凭心而论,《十面埋伏》的影片水准领先于绝大多数国产电影,甚至超过~些冠上“大片”头衔的进口影片,遭遇如此程度的非议,又取得如此惊人的票房成绩,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实属罕见。让观众产生这么强烈的失望情绪,其原因也不仅限于影片作品本身。  相似文献   

4.
朱晶瑾 《魅力中国》2013,(11):85-85
笔者用符号学派的理论分析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符号是如何对表现剧情、阐释思想的,并将影片分为明线与暗线分别进行论述。其中,明线以爱情、人性、女权主义为主题,用大量明示意符号和少数隐含意符号为表达方式;暗线则是以探讨科学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为主题,隐含意符号和迷思为表现方式。笔者结合具体镜头对其一一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生殖崇拜”、“英雄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人性,也是中国文学不衰的母题。《白鹿原》中以白孝文与田小娥的情爱悲歌唱出了这一主题,并无悲剧地从文化风俗、社会心理和性伦理角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对肉身交往进行解读,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崇高人性。  相似文献   

6.
陈琨 《魅力中国》2011,(5):161-162
刑法理论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仍然是“人”,“以人为本”是其价值灵魂。刑法的要立足并充分考虑到人性,不仅要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之上考虑人性的趋利避害,而且也要考虑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实现刑罚的个别化。人道则是在人性的基础上,以人性为内容和尺度来处理和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的道德准则,刑法应该在人性的基础上在人道化的道路上前进。而保障人权是现代刑法的终极价值追求,而保障人权的刑法都是立足于人性并且关注人道的。  相似文献   

7.
《印度超人》是讲述拥有超凡能力的超人用自己的能力去拯救世界,与有称霸世界欲望的麦斯博士为首的黑暗势力搏斗,用真心去挽救谎言,用赤子之心来拯救堕落的人性的一部影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是描述拥有人性的机器人因为人类的贪婪自私而走向毁灭与人性的升华。两部电影都是印度科幻片的代表之作,有宏大的场面吸引观众的眼球,离不开爱情的俗套,少不了印度的传统歌舞形式。两部作品中人性的缺陷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被逐渐的显露出来。对金钱、权利、私欲的渴望在影片中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8.
姚磊 《理论观察》2008,(5):132-133
社会生物学一经问世便在学术界便引起激烈的争议,引发争议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物学”的定义、词源与达尔文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太多的瓜葛,且该理论中对基因特性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有机体的阐述也确实有悖于人类伦理;社会生物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各不相同,硬将社会生物学范式统筹社会科学范式势必会加剧范式问的冲突;社会生物学太过强调决定人性的生物因素,忽略了人性形成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有悖于人们对通常意义上“人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中性”角度观察,日本企业“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高度亲和”是不争事实。客观面对这一事实可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日本“广泛引入,辩证吸收”的内隐文化从宏观上铸就了日本企业兼顾“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背景。微观上看,企业财团内部体现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家族式”伦理关系。在运营理念上,严格遵守“在道德人性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人性”准则。在企业运行方式上,加注较强烈的道德色彩。这些经验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石迎春 《中国经贸》2012,(22):46-46
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人性化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人性”与“理性”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综合运用“人性”与“理性”管理的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经济学出发,对“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即人道主义作了透彻的分析;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人性的复归,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异化与商品拜物教的消失,但这都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条件,需要有一个过程;人性复归须以继承人类历史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为条件,而不是对历史作虚无主义的简单否定;“以人为本”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旗帜,传承了中西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时下,电视台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讲坛”、“讲堂”来得异常热烈。他们放大了人性中的卑微性,疏远了人性中的神圣性;夸大了社会发展进程的偶然性,忽视了其必然性;执著于历史进程中的细枝末节,忘记了历史本真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3.
陈娟 《魅力中国》2009,(31):133-133
本文重点剖析了《罗生门》这部影片中的人物个性,并且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剖了几位影片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最后对于人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戢淼 《魅力中国》2014,(15):76-76
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电影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2000年后,由于数字特技手段的介入,使得今天的拍摄手法更加多元化,运动方式更具视觉表现力。对于动作类型片来说,特技手段下的“运动”更成为影片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这类题材的影片中,如何使武打动作的肢体美与电影画面节奏美相结合,如何制造画面视觉效果的震撼力,成了刺激观众视觉感受从而打造票房奇迹的基本要求。如何运用镜头营造出紧张的情绪,并做到动静结合不给以人浮躁的感觉,成为了此类电影的难点。本篇论文将结合几部当今比较成功的动作电影,立足中西方电影中对“静”与“动”的不同理解,来分析电影特技画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构想的能力     
从故事构思到生动的影片,一部电影要经历许多阶段。通常,有了一个剧本,导演开始工作了,他对最终影片有了初步的构想:故事是如何一幕一幕地展开的,主要角色各是什么样的……在他的头脑中,已有了一个粗略、模糊的“电影”。  相似文献   

16.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4):90-90
揭示的“隐藏之美”——“拥有一颗写诗的心”(富有处于激流而沉静的哲思之心,世界与自我存在生命意义的体验之心),一种对于人性美的书写与反思。在“诗”的视野中去观察、感悟生命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志筠 《魅力中国》2010,(26):297-297,300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关注的重大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天下言性”的学术景观,孟子说“天下之言性也。”[1]人性问题的探讨在中国先秦儒家那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问题,人性的问题始终是先秦诸子们关注的核心,本文主要以先秦时期人性之辨的缘起为对象,旨在探讨先秦时期为何天下言性。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岁月中,商学院一直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压力与责难中成长和发展。
  应当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商学院都被视为“社会精英群体汇聚的平台”,这里既是观察商业的窗口,也是涌现商业思想的策源地。
  但与之相悖的观点则表现在享誉全球的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 BA》一书中,他不止一次地表示,传统的商学教育是“招收错误的人,用错误的方式,获得了错误的商业实践”。
  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众多导演和评论人以商业伦理和人性贪婪为题材,用影片或文字将华尔街和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放在了道德的对立面。而当中国反腐巨浪催生一纸“禁读令”后,也将中国商学院以一个异样的身份被置于关注的前台。
  由此可见,面对急速巨变的全球商业社会,所有商学院都需要用一轮轮的变革适应新的商业实践。中国商学院的前景同样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9.
强弱转换     
伊岭 《环球财经》2014,(5):39-39
马航失联客机还没有找到,又发生了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事件,事件中,抢坐首艘救生艇逃生的69岁船长李俊锡(音译),“倒”在了“古来稀”的门槛前,与因全力救助学生不幸身故的南韵哲(音)老师和获救后自责有负学生而自杀的姜老师,构成了灾难中的人性两端。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友善,暗藏杀机的谋略。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笑里藏刀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它击中了人性中喜欢被人奉承的弱点。三国时期,陆逊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并写信极力夸耀关羽,可惜一代名将关羽大意中了“藏刀”计,失去荆州败走麦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