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旅游的本质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随着旅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日益凸显,进一步明确旅游的本质已成为旅游学界与业界共同致力的课题。综合当下有关旅游的本质的研究基础,遵循认识事物本质的一般规律,对旅游的本质进行再探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在前述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出于愉悦需要的满足而暂时到异地进行现场审美体验的特殊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词源学意义出发,对旅游的本质与特征进行了解释。认识与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应该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与旅游之后的最终感受。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一种在异地进行的短暂休闲体验活动。分析和探讨旅游的特征,应该遵循从旅游者视角出发的原则和体现旅游整体的原则。旅游主要有暂时性、异地性、休闲性、消费性、社会性、综合性特点。对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旅游业的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行为学、心理学及马克思唯物哲学等学科分析认为,人类旅游的动力机制基于人类超区域的休闲需要和区域间休闲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共同作用.人类的休闲需要是旅游产生的根本动力,区域间体闲资源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存在是外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旅游的本质是人类通过跨地域移动的方式以满足自身超地域休闲需要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人性即人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人的本质可以被看做是自由.实践是自由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但人们并不能通过实践达到绝对的完全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实践并不能彻底的改变人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旅游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旅游的根本作用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的角度出发,揭示出发展旅游业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必然联系,旅游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如何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调动积极因素,控制旅游污染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因此,人性也是丰富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和抽象的。人性回答的是“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就是丰富多样的各种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超越性。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的确证和现实化,这种确证和现实化通过社会关系总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陈晓 《现代经济》2009,8(1):34-35,31
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休闲需求不断膨胀,旅游也从单纯的观光方式向休闲度假转变。结合了旅游休闲度假与房地产开发的旅游地产正酝酿着新一轮旅游和地产经济的兴奋点,成为中国悠闲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时尚。咸宁地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更为旅游地产产业运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咸宁地区旅游地产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天地》2005,(7):70-71
记者: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是如何看待旅游在你生活中的地位的?在旅游过程中,你是否有所感受?对你的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果有,具体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作为人们日常旅游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关注.导游讲解服务工作是旅游活动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形式”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何在休闲旅游活动中争取主动权,充分发挥导游在体闲旅游中的文化传播作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体验经济”概念提出后,很快成为全球热点。“体验经济”的出现反映了人类需要层次的升华,其追求的最大特征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并且消费者将为体验付费。“体验经济”引起了消费者需求和商业理念的巨大变化,因而也引起了作为我国第三产业龙头的现代旅游业的关注,“旅游体验”命题被提出,人们开始了对旅游本质的思考。但是,目前我国旅游学术界和业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外主要还是从传统的“经济产业”思路上的产品、服务、营销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深度和系统性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旅游起源也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探讨了旅游起源研究的现状,并对旅游的概念和目的2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旅游起源于休闲,它是需要到异地进行的一种休闲活动。通过对旅游起源的探析,以期能够把握旅游产生的土壤、演进的脉络,进而把握旅游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旅游学研究的核心是对旅游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科学阐释和理性引导。通过逻辑分析确认了旅游愉悦体验的本质,明确了旅游的概念与范畴;并应用泛系分析理论重新构建了由吸引系统、体验系统和生产系统三大模块构成的旅游学学科体系;然后结合社会需求构建旅游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组合模式。修正了学术界关于旅游范畴、学科体系、专业设置模式等方面的某些观点,认为旅游学作为二级学科应放在一级学科社会学类下面,并提出不同学科按照逻辑关系与现实需求灵活组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带薪休假制度促进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创新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增长方式粗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将刺激人们的休闲需求,改变人们的休闲方式。从而深刻影响休闲旅游业供给的规模、类型和运行方式,实现供求关系的良性互动,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增长速度、模式与效益的统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推动休闲旅游产业转型增效。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中构建休闲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是指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它具有娱乐性、多样性、大众化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学生在余暇生活中出现了一种盲目、被动、无聊等严重缺乏主体性的现状.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生活方式,应引入大学生的余暇生活,它对于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休闲旅游驱动森林旅游景区旅游规划模式演进。“三析五构”旅游规划模式注重社会发展导向,包括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资源评析和休闲旅游市场分析的“三维一体”系统评析,以及包含旅游规划理念体系、旅游规划目标体系、旅游功能区划体系、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支持体系的“五位一体”体系构建。以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为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杭州正在着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形象,并在2006年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描述了杭州作为“休闲之都”的文化背景,在于禅文化和茶文化。并建议以此为出发点,打造杭州市完整的国际旅游形象,即“禅都”形象,通过恢复禅院,游禅湖,品禅茶,大力发展禅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杭州市国际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和"2006中国乡村游"两大旅游主题催热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和谐,和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文化和谐掣肘是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的硬伤,缺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现状成为和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探讨在和谐旅游目标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休闲旅游最讲究的是轻松愉悦,而休闲尤其是邮轮旅游的便捷性、超娱乐、慢节奏的特征正契合旅游者轻松愉悦的追求,因此邮轮旅游可以纳入休闲旅游产品之中,为烟台市民及至烟台的游客提供一种新的休闲旅游方式。烟台市邮轮旅游发展休闲旅游产品具备了供需方面的发展条件,同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条件,为邮轮旅游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基础。但目前发展邮轮旅游产业存在的竞争、基础设施、部门协调、人才等问题,需要采取发展休闲旅游产品的一系列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