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熵值法作为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同时采用等差数列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在考虑指标增长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上市公司的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理想解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最后以家电制冷空调类的13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年报数据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动态绩效评价模型与静态评价方法相比更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熵值评价的基础上对标准化的熵值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熵值法与层次分析相互结合提出了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解决了AHP分析法中对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依赖主观判断的问题,实现对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固有信息与专家的主观判断信息的量化与综合,从而对评价指标的客观化,是对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创新。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利用了AHP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组合赋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综合评价法简便易行,对于生态供应链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理论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庆  吴田 《生产力研究》2006,(12):259-260,263
文章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结合上市公司六大类18个财务指标,在采用AHP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构造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大飞  曹佳 《经济论坛》2010,(6):195-198
本文参考目前我国试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从公司财务数据的各个方面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五大指标体系,即成长性、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股市表现具有明显差异的两组各10家上市公司,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得分模型,通过综合得分检验得出该评价模型所得到的经营业绩评价基本上是符合股市表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对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方法。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消除相关性和降维得到保留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并利用熵值法求出权重,进而对39家物流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最后,利用聚类分析法验证熵值法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常用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存在的局限性;其次,阐述了主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构造了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模型;最后应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了反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及涉农业务经营能力七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评价期内各年度七个方面的排名及各公司的综合排名情况,并针对经营业绩评价结果,采用趋势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评价期内经营业绩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取了反映我国农业板块(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及农业业务经营能力六个方面的指标,构建出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6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为相关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分级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相结合,对企业化转制后的航天科研院所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有效解决了航天科研院所员工绩效评价的多样性、专业性、复杂性等问题,有助于加快企业化转制后的航天科研院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熵权法在评价企业竞争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芳 《生产力研究》2004,(12):26-27,103
对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是各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运用熵权法构建一种对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并以商业银行为例来加以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5,(10):17-23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分配策略三个方面构造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MATLAB 7.0数学软件、模糊数学理论构建全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某一上市公司实例进行模型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定义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河北省,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5.
陈茜 《广东经济》2016,(10):70-75
本文选取32家林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构建了林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建立了林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提出了风险的防范建议,对完善林业企业的风险和绩效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绩效评价应考虑产业特性,创投概念的公司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一般采用财务指标加以因子分析得到权重进而计算综合得分的方法评价公司绩效存在固有局限性。文章通过对创投概念上市公司基于风险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评价并进行相关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考虑风险因素的因子分析是一种能更好评价创投概念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形成的经济下行压力冲击着我国多个行业,其中煤炭行业经营效益的下降和需求释放的滞后尤为明显,加之“双碳”目标对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致使行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如何在新形势下保证可持续发展成为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电投能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对煤电企业可持续经营绩效进行分析。首先,从财务、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选择14个关键指标,构建煤炭企业可持续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对计算得出的各年份综合绩效进行分析,并对“电投能源”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斌  孙建敏 《技术经济》2013,(2):77-84,96
构建了包括12项指标的粮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21家粮油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07—2011年的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2007—2011年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1家样本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2007年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影响,21家粮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总体上呈顺周期变化,且整体水平不高、彼此差距较大;虽然其成长能力较强,但并未对经营绩效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这意味着我国粮油上市公司偏重量的扩张,忽略了质的提升;盈利能力是影响我国粮油上市公司综合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中,从获力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上市公司工业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模型,将电力、煤炭、纺织、港口4大行业中的20多家企业进行比较.从其2005年度的15个主要财务指标中提取了4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因子,用它们代表各公司的综合业绩,根据每家公司的因子得分情况对其综合业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苗薇 《经济师》2024,(4):261-262
文章首先从概念、影响因素和现状出发对目前企业员工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概述,并梳理其存在的诸如绩效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评价流程不健全、评价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其次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个角度构建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企业实例进行分析,为公司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考核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同类型企业的员工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