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当前,财政监管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认识滞后、法制建设滞后、监管主体过多等,因此,有必要强化财政监管,并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坚持和强化财政监管的职能,务必对各项财政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2)强化和完善财政监管职能的实现机制,实现从传统监管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监管模式的转变;(3)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管。  相似文献   

2.
过于严格的发行监管制度和交易监管制度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此必须尽快实现企业债券市场的统一监管、逐步实现发行监管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继而向“注册制”的转变、大力培育企业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完善_企业债券担保体系、加强偿债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债券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事中事后监管是自贸试验区承载的重大改革任务,是影响其试验效果的关键因素.广东、上海自贸试验区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相关专业监管、以清单管理为标志的审管分离和管服结合等项制度建设方面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实践探索.发达国家(地区)在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有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自贸试验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可供探索借鉴的模式.综合国际经验,研究针对构建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如何发展和如何监管等问题。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信息标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探索组建行业自律组织,以推动互联网征信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给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监管组织体系以及监管内容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为提高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我国应改革分业监管体制,实现功能性监管;加强金融领域的监管合作.实现联合监管;完善金融立法,依法监管;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综合性管理;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人民银行监管理念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信用社监管,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客观需要.应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监管重点的转移,突出农村信用社财务监控的重要位置,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效益性监管体系.建立农村信用社财务成果监控系统、资金运营控制系统、成本费用监控机制、信息传递系统.逐步完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征信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征信业监管存在征信法律法规建设滞后、行政监管模式不完善、征信行业自律机制缺乏等问题。为加强我国征信业监管体系建设,应加快征信立法步伐,统一监管机构,组建行业协会,建立征信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纷纷开始重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在经济金融中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和欧盟在信用评级监管框架方面的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从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部门的权力、监管方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同时,为推动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发展,我国还应健全法律体系,建立信用评级认可和管理制度,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组织体系.强化信用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改善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金融监管理论没有根本转变,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加大WTO后,金融监管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改革监管方式,促进金融业创新和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已成为抑制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桎梏。应优化债券品种结构,加强负债匹配管理;加快债券市场建设,提高流动性水平;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并完善资金运用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存在多头管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完善、地方债务预算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由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内在缺陷与监管制度执行不严格等因素共同决定,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与政治不稳定,助长官员及社会大众败德行为倾向,削减民众的社会福利。应积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内外部约束机制,有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为国有企业筹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这一政府股票市场规制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监管当局应该将"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股票市场规制的核心目标,以进一步推进中国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股票市场政府规制目标的核心。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缺失的制度性基础在于政府一身兼三职的制度安排,即政府既是国有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的实际或者变相的终极所有者,又是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同时也是证券市场的规制与监管者。  相似文献   

14.
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存在破坏市场机制、过度行政干预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虚假披露等问题,监管机构可根据证券市场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监管,实行核准制和注册制相结合的发行审核制度,并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减少行政干预,将发行审核与上市审核分离开来,以实现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之间的平衡,同时强化和规范信息披露,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惩戒追责机制,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法律责任体系,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的内驱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其能否促成环境规制倒逼产业技术创新?于此命题,将产业技术创新分解为治污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建构环境规制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模型,并做出经验验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产技术创新呈类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与治污技术创新呈正向关系;环境规制增强提升企业治污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强化了对生产技术创新的投入挤占,使得当环境规制达到中等强度后,生产技术创新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化对规制政策实施的追踪问效;完善治污激励补贴机制,强化政府对危废处理行业的扶持力与监管力,丰富环境规制配比政策设计;强化命令控制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机组合,健全环境信息反馈系统,倒逼企业治污技术的强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环境规制的内驱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其能否促成环境规制倒逼产业技术创新?于此命题,将产业技术创新分解为治污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建构环境规制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模型,并做出经验验证。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生产技术创新呈类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与治污技术创新呈正向关系;环境规制增强提升企业治污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强化了对生产技术创新的投入挤占,使得当环境规制达到中等强度后,生产技术创新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强化对规制政策实施的追踪问效;完善治污激励补贴机制,强化政府对危废处理行业的扶持力与监管力,丰富环境规制配比政策设计;强化命令控制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机组合,健全环境信息反馈系统,倒逼企业治污技术的强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获得更加广阔融资平台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受益分配风险。应完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措施,加强外部治理,完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城区农贸市场监管存在协调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合理、监管效果不佳、组织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监管理念存在误区、财政投入不足、监管执行力较弱以及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应切实提高对农贸市场监管的认识,加大法律法规建设力度,改变监管方式,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城区农贸市场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宏观调控取得较好成效。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改革深入进行。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中国金融业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凭借其实际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在相关学者“掏空”行为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披露的上市公司“掏空”行为方式的研究,发现、总结“掏空”行为信息披露的特征,并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准绳,提出通过事前披露、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作用、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信息披露评级制度以及诚信文化建设等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