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联系,并针对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从生态旅游规划,法制建设、管理,生态风险评估,开发后环境监测与评估,资金支撑体系和生态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对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对我国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进行深刻反省的一种明智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而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在厘清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约束性条件,并对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较脆弱的旅游目的地出现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各国对旅游地生态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极大关注.生态旅游承载力的提出与发展,成为协调景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地生态环境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文章综述了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并从内涵入手,系统地对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定义、特征、分类、系统组成及影响因子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中的不足,并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展望,为完善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恢复生态理论与方法引入生态旅游中.探讨受损生态旅游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主要原则以及恢复时间,并在阐述恢复生态理论在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中的作用的同时,建立了恢复生态理论在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5.
构建生态税收体系不仅是实现税收体系的环保要求,也是通过税收手段调节经济与环境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外部性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生态税收体系的构建,分析了现行税制下我国生态税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完善生态税收体系的路径。我国需要调整现行税制,进行费改税,开征新税种,实施税款专项;我国也需要改革和完善生态税收优惠政策,循序渐进,试点征收,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真正构建生态税收体系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龙门溪流域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溪是湖南省展溪县重要的生态屏障,流域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流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等方面论述龙门溪流域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大,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的自然地理区域,造就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由于过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根据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以实现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生态保护原则”的积极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实践中, "生态保护原则"的应用存在不完整、不积极的状况.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初衷不一致,长期看,甚至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对此,文章提出应积极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原则",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并采取分级定等、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在先开发在后等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观念和实践方兴未艾。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既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应当从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制度保障、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调整、确立长三角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并从注重生态规划、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生态观念培养以及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方面对生态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应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先导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障碍,并提出6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发展。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旅游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新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老内容与新模式、特色与共性、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关系。同时,应建立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增强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推出一系列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共同推进新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所确定的价格体系,在核算生态赤字及其价值并提出其价值补偿的环境税方案的基础上,将生态占用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构建绿色社会核算矩阵和环境税 CGE 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在5%、10%和30%的补偿强度下税收方案的环境效应、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贸易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生态赤字税方案具有减少生态占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红利效应;(2)各部门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总体上下降,但名义 GDP 增长,绿色 GDP 增幅更大,而实际 GDP 则下降,表明税收政策会造成价格指数一定程度的上升;(3)政府税收收入因生态赤字补偿额度较大而增长较快,且增速高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报酬的增长,但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略有下降。基于我国资源与环境等税收在总税收中的比重,以及 OECD 国家的税制结构和变化趋势,文章最后建议生态赤字税的补偿性税率应低于5%。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开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旅游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应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先导产业,生态旅游应成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本文概述了生态旅游的原则,特性和实质及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分为12个旅游区,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可开发适宜度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以广西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地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三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猫儿山生态旅游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现阶段的生态旅游开发是适宜的,开发后适宜度评价值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评价值由1.953提高到2.031,其中只有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两因子评价值降低,说明猫儿山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较少的、可控的。猫儿山生态旅游开发促进了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评价值分别从0.562和0.267提高到0.970和0.602。该研究为桂林生态旅游可开发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如何平衡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非线性理论,建立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二元模式,获得对现实具有重要警示意义的平衡态。主要结论有:(1)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能否增加,开发与管理是否科学化与生态化是关键条件;(2)游客的生态意识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起到催化剂作用,将加速提高或减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3)平衡态景区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一致,表明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是决定生态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4)只有同时采取控制游客数量与改善生态旅游景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措施,才能逐步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最终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调查分析的南岳衡山生态旅游市场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素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及"宗教圣地"的美誉,文章通过对其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所作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结合其开发现状,提出准确定位生态旅游市场、打造"寿岳"文化品牌、开发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实行多方位营销渠道和手段、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发展对策,以实现南岳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异化是生态旅游的理论、理念、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消费行为等)、后果等对生态旅游本质要求的背离。生态文化解说功能和修学功能的缺失、伪文化的泛滥、游客环境教育不力、人工设施修建对环境和景观造成实质性破坏是其国内生态旅游异化的主要表现。异化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人员、经营人员生态知识匮乏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润追逐的诱惑等。要纠正生态旅游中的异化现象或实现生态旅游的“归化”必须依靠行政法规的强制手段来规范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相关行为、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建设、夯实生态旅游的人文基础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量化生态占用并评估生态价值基础上,提出运用税收实现超额生态占用价值补偿的税收方案,也称生态赤字税。根据税制生态化的改革思路,本文运用CGE模型分析了征收生态赤字税和降低所得税的政策效应。本文研究发现:(1)在各税收方案中,生态赤字减少,就业增加,支持双重红利假说,全行业中间投入减少相对总产出减少更大,名义GDP保持增长;(2)实际GDP在生态赤字税基础上仅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方案中下降,同时减少个人所得税则能实现增长,此时减税额低于生态赤字税收入;(3)在开征生态赤字税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在保持经济增长方面较好,降低企业所得税在减少生态赤字方面较好,但降低企业所得税所减少的生态赤字价值低于降低个人所得税时劳动和资本增加值的提高。本文建议在完善生态占用核算基础上开征生态赤字税,并减轻所得税,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环境消耗转向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