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因"表达是人类语言表达的最基本的表达之一;"原因"表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是韩汉两种语言共有的、较有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根据对比研究,归纳出韩汉"原因"表达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从人类认知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角度作出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金梅 《活力》2006,(2):173-173
语言模糊性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心理。把模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也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类属划分的产物,它使得语义范畴具有“家族相似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已被迅速提到企业家的议事日程,目的在于使整个公司内部加快获取、传递和推广知识的进程,鼓励员工持之以恒地不断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知识的特点,一般把企业内的知识分为“有形”知识和“无形”知识两大部分。有形的知识是一种可以用语言表达并且可以和他人共享的知识,而无形的知识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它不能用言语表达或者只能用言语进行部分表达。  相似文献   

4.
相信你一定认识一些智商超高但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家伙。所以我创造出“理性障碍”一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智商测试没有涉及的更广泛认知生活领域的关注。认知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两种导致“理性障碍”的原因:一种是处理,一种是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勤 《活力》2005,(6):308-309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上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如作文课,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哎声叹气,满脸的发烦和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师头脑里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写”而是“人”,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  相似文献   

6.
词类转化是解决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与语言表达要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名词动词化现象进行比较,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究造成两种语言转化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日后的对外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邓巴数字     
张南 《经营者》2011,(19):188-189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推断出一个著名的“邓巴数字”,即:不管手机、聊天软件上有多少好友,人类的认知能力所允许个体拥有的稳定朋友约是150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欧洲与中国各自的管理文化特征,并作了差异性、相似性与特有性比较,探讨了如何管理中欧合资企业内的文化差异以使其协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将投资动机和合作技巧两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可以影响背景文化因素,中欧管理文化之间的某些相似性是中欧合资企业组织协同的原因;同时,合资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对合资企业本身的利益(而不是对各自母公司)负责,正是中欧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成功的核心技能。  相似文献   

9.
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对传统的唯理论进行了反驳,对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范围提出了怀疑,被哲学家们称为“休谟问题”。休谟问题是后世哲学尚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从而促使众多学者试图解决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方案被公认为是对休谟问题的合理解决。休谟问题正确揭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特征,可以称之为“休谟定律”。在现在的认知背景下,休谟问题是不可解的,试图去解决它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各种语言间的"比较"存在着认知的相似性和表现的差异性,比较范畴的研究对语言研究,尤其是语法研究和语言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认知语法中的凸显理论对英汉比较句式的生成机制进行探讨,发现:英汉比较句式中的比较项都在生成过程中得到了凸显;英汉比较句式的语序即被比较项的位置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缘于英汉比较句式在语义生成过程中凸显方式的区别;英汉在语言形式上的这种差异体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式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对传统隐喻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死亡”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它们的文化共性及文化差异,由此探讨中英民族对死亡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它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一种相似性。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调查,找出大部分学生不足方面的共同点:毅力、动力和自信心。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补缺”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何媛 《房地产导刊》2010,(11):85-87
路易斯·康被誉为这个时代的“建筑诗哲”,他的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那诸多的建筑思想,用他抽象而缥缈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令人费解。康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诗句般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性。  相似文献   

14.
林章建 《新远见》2012,(5):68-77
人类自从认识到“工具”的重要性后.就想方设法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最大成果,是把其它动物的竞争力远远地抛在人类后面,使人类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王”。“工具”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工具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周围世界的基础,另一方面,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途径。因此,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探讨了中日"手「手」"在人体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鲍方 《东方企业家》2010,(5):114-114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而对于前者我还不太确定。”  相似文献   

17.
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技术的模型化将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基本趋势。文章拟就现代数学的两个特定领域——模糊理论和灰色理论在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的建模方法作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模糊理论探讨“认知不确定性”问题,强调先验信息,依赖人的经验,研究经验认知的表达规律。灰色理论探讨“少数据不确定性”问题,强调信息优化,研究现实规律。  相似文献   

18.
口碑营销     
“口碑”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最悠久的一种营销手段,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便是口碑营销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刊中疾病隐喻表达的IC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上"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理论“意象图式”对汉字“上”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中心图式与其具体化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上”的隐喻表达及其与意象图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