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案情】 申请人李某2010年7月1日到被申请人单位即A公司工作.2011年2月份.双方签订了一份自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的书面劳动合同。2011年5月14日.李某因A公司没有及时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提出与被申请人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案情回顾 李某于2008年11月17日入职C公司,双方签订了有效期至2011年11月16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规定李某工作岗位为出纳,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工资为1880元。2009年1月12日C公司通知李某解除劳动合同,支付李某工资至2009年2月6日。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李某等5人与食品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履行20天后,公司因经营不善,效益滑坡,决定和李某等5名职工解除合同。李某等人同意解除劳动关系,但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公司却以支付了李某等人  相似文献   

4.
[案例]李某在大学期间因考试舞弊及学分不足没有取得毕业证,为找到合适的工作,伪造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凭借伪造的证书不久便被一公司录用,双方签订了5年期劳动合同,月工资5000元,并约定违约金1万元。上班2个月后,用人单位发现李某证书系伪造的,于是与李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并扣发了1个月工资。李某不服,将用人单位告上仲裁庭,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并支付违约金1万元。仲裁委审理后裁决,双方合同系无效合同,但该单位应按相应标准支付李某已付出劳动的2个月工资。  相似文献   

5.
范斌 《人力资源》2006,(10):64-65
案情简介 李某为某园艺公司员工,2003年12月劳动合同到期后继续在该公司工作,但该公司既没为其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又未与其续订劳动合同,只是仍按照原标准发放工资.2004年6月,该公司因市场定位及经营决策失误,业务萎缩严重,决定将李某所在的部门解散,因李某劳动合同已经到期,遂让他停职回家,并象征性地支付给一定补偿金.但李某与该公司就经济补偿金、代偿金的支付数额等问题发生了争议.李某认为自己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已经终止,此次争议的实质是民事纠纷,就直接到法院起诉了该园艺公司.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李某是本市某公司员工。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商调进入该公司工作,双方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至二零零零年十二月底。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单位以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为此,李某提出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只有二年,公司不能与我解除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签名盖章"别大意孙某、李某在A公司工作一年后向法院起诉,要求A公司支付其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A公司称已与孙某、李某二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向法院提交了两份劳动合同书,但孙某称并未与公司当面签订劳动合同,李某在合同书上仅盖有个人印章(未备案)。孙某、李某二人均否认签章的真实性,并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某于2009年到苍山县某公司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2011年8月以来,为防止员工跳槽,公司每月从职工工资里扣除500元作为押金,李某不服,并于2011年10月提出辞职,要求公司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并给予办理失业保险手续,遭到公司拒绝,故李某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  相似文献   

9.
案例李某在某安装公司从事卷帘门安装工作,双方签订了2008年11月7日至2010年11月6日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2010年10月7日,李某在工作时不慎受伤,之后再未回公司上班,但安装公司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按月支付给李某780元的生活补助。李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超过了一年的时效期限,因而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经法院调解,安装公司给予李某一定数额的赔偿。2012年9月17日,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双方在2008年11月7日至2011年10月24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安装公司支付因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2012年3月,李某被本市某制药公司录用为销售部经理助理。2012年4月7日,双方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2个月。在试用期内,李某认真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但销售业绩却不理想。公司领导对其工作态度予以了肯定,但认为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无法达到岗位要求。2012年6月2日,公司以李某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决定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李某认为自己工作积极努力,且公司并没有任何考核标准,领导片面主观地认为自己不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都普遍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形成了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但企业与劳动者因培训问题发生的纠纷也与日俱增。前不久,烟台市莱山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处理了一起比较典型的培训费用纠纷。李某与一家制药公司1997年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时间从1997年7月15日起至2001年7月15日止。1999年12月,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派遣部分技术人员到一些先进的企业学习。李某作为技术骨干,被派至上海某药厂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进修,企业共为李某支付了2万元的培训费。2000年6月,李某学习结束后回单位上班,企业为保险起见,又与李某签订了关于李某此次学习的培训合同,但未修改原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自2000年6月开始,李某为企业服务的年限不低于八年。如果李某违反培训合同提前离开企业,每年按照10000元标准  相似文献   

12.
案情概述 李某于2008年4月1日到某贸易公司任副经理,月工资4000元,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自2008年4月1日起至2011年3月31日止。工作中,李某经常因工作需要,在下班及休息日时间会见客户。2009年10月31日,李某以某贸易公司未足额支付其加班工资等为由,向某贸易公司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并于当日办理了离职手续。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湖南省某公司聘用李某担任公司的销售管理工作,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李某的年薪为10万,并明确了他每月应完成的销售任务,公司每月向其支付报酬5000元。李某工作以后的销售业绩一直不佳,公司对其工作表现甚为不满,在李某工作5个月后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关系。李某要求公司按10万元年薪的标准补足他5个月的工资差额,并按此标准支付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4.
【案情】 李某于1998年1月进入A公司工作,每年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至2007年2月。2006年10月,A公司将李某的工作关系转入B公司,A公司与B公司系同一股东投资设立的两个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1月5日,A公司、B公司与李某签订了三方协议,内容为:A公司将李某派往B公司工作,李某与A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自李某与B公司另行签订劳动合同起解除,李某承诺不向A公司提出任何经济补偿要求,B公司承认李某在A公司的连续工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5日,某公司职工王某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主张依法支付其二倍工资。王某自称2006年到公司工作,公司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2月将其解雇。公司应当另行支付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一倍的工资。公司答辩称,当时由于双方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6.
范斌 《人力资源》2006,(10):65-66
案情简介 某保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设有营业部,为开拓公司在南方的保险市场,加强总部对上海营业部的管理,该保险公司总部在北京招聘了铁某,双方签订了三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将铁某外派至上海营业部任经理,基本工资由总部支付,提成、奖金等按上海业务部上报的业绩支付.后因业务提成等问题,铁某与该公司发生了劳动争议,公司解除了与铁某签订的劳动合同.铁某不服,向北京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该保险公司则以劳动合同的履行地在上海,此案应由上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为由提出管辖异议.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李某于2002年开始在某公司任保洁员。2007年至2011年,该公司先后与三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但派遣公司均未与李某签订过劳动合同,也未给李某缴纳过社保。2013年,该公司以超编为由与李某解除了劳动关系,李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仲裁委作出终局裁决支持其诉求,公司以李某与派遣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为由到中级法院申请撤裁,被法院驳回。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李某在A公司工作,合同期限为2003年4月1日到2008年9月30日,合同到期后,由于公司间的原因,在没办理任何手续、没有支付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李某被A公司直接安排到B公司工作,与B公司签订了2008年10月1日到2013年3月31日的劳动合同。合同到期前一个月,用人单位书面告知李某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李某不同意单位的做法,遂向人社部门投诉B公司,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案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保障》2011,(9):44-44
编辑同志:我就职于上海一家软件研究机构,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并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后1年内我不能到与单位业务相关的企业工作,在竞业限制期间,公司每月支付我5000元经济补偿金,如果我违约了将支付10万元违约金。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2008年1月1日,李某经人介绍至某采石厂从事石板加工工作,双方签订了1年期劳动合同,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工资约定按月支付。用人单位将李某送至某市培训了1个月,共支付培训费3300元,并约定了1年服务期。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