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但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规模较大,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增多,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呈下降趋势,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们要注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化素质,同时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加速在现有小城镇、县城集中发展工业,实现城市化,有利于发挥小城市的聚集功能与规模效应,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市的转移,帮助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农村城市化道路是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未实现真正的转移,这种"移而未转"的转移假象不仅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的住所问题,必须通过走发展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Harris—Todaro模型的框架基础之上,分析了工资率差异,生产规模差异,以及城乡部门生产力水平即全要素生产率对二元经济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近十年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相关的度量并发现:相对于城市部门,中国农村部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还很滞后,而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部门劳动生产率是唯一的可持续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昀 《现代经济》2014,(Z1):54-57
通过对新疆地区和湖北农村地区实地广泛的调查,得到大量的一手资料数据,然后通过相应的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出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农村可支配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差异,寻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的原因,以及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和现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利因素,并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符合实际情况、并能够付出实践的建议来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好地解决剩余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更好地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加快农村新型城市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其核心问题,而此问题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农业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障碍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路径是:推进工业化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实行“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以制度创新促进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过程,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而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及升级,产业结构的转变又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动力,经济结构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本文就城市化过程中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结构特征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区域结构呈现出转移比重逐年上升,受到各城市产业布局的影响,省内外就业趋于平衡等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就业中存在速度慢、就业空间不足、转移能力弱、创业措施不完备等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陕西省城市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在县乡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和农民工生活园区,有计划地实施并村计划等,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嘉兴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嘉兴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障碍。文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快、城市化水平滞后,农村居民整体素质低以及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限制,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改进政府服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