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庆经济》1994,(6):56-56
重庆汽车经过“七五”的技术引进、改造和合资合作,已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崭露头角,初步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重型、轻型、微型和摩托车四大汽车板块。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拥有一辆汽车是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如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美梦不再难圆。随着中国车市的日益升温。全球汽车巨头纷至沓来.争夺这块“唐僧肉”。乘此东风.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初露峥嵘。汽车市场上美日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这些昔日的霸主已不再笑傲江湖。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记录不断刷新。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广阔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带来的优势,使我们一跃成为汽车大国。然而,我们是“汽车强国”吗?回答是肯定的——不是!美国有通用、福特;日本有丰田、本田;德国有奔驰、宝马。我们有什么呢?桑塔纳、捷达在国内生产了近二十年。创造了世界车坛“神话”.但这最终还是德国的品牌。20多年的合资道路使中国汽车依附于世界品牌,滚滚的财源也蒙蔽了领军者的双眼,而属于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则丧失了发展壮大的宝贵的时机。但不幸中的万幸,我们还是幡然悔悟了。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勇敢地扛起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让我们透过阴霾看到一丝曙光。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马仁洪今年五年至十年,将是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从“量”的增长方式,向“质”的转变、飞跃逐渐过渡,即汽车工业大规模的联合重组;汽车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规模取胜转向技术取胜,依靠强的科技开发能...  相似文献   

4.
我省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及对策谈丽萍/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一、我省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我省汽车工业自五十年代开始生产黄河载重车以来,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生产重、中、轻型汽车及改装车、发动机、摩托车和零部件等多车种、专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印度迫切需要发展汽车工业印度的汽车制造商认为,印产传统牌子的汽车几年内在印度仍受欢迎,如印度斯坦摩托公司生产的“大使”型高级轿车,帕里米尔汽车公司的“帕特”小汽车和摩托车。据专家估计从1992年至199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汽车产量将增加90%,达42...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07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171.8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的2.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2%,位居各产业之首,已成为安徽工业企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把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目标任务,并明确提出:建立以合肥、芜湖、马鞍山、  相似文献   

7.
电动车──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希望张群,陈可明汽车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素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汽车工业被喻为其经济的晴雨表。日本和韩国以汽车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外向型经济的腾飞。我国在九五计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以及“节能减排”计划的实施.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保持增长、惠及三农”为重点,促进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落实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实现机动车的加速更新报废,推动汽车排放标准的升级和安全技术的提升,使汽车报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1996,(4):24-25
推进汽车工业的电子控制技术国家“—五”科技攻关课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完成。此课题对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此课题又是一个立项初期争议很大,进行过程中又险些被中止的项目。因此,我们认为,此课题的经验、教训很值得认真吸取,以便使...  相似文献   

10.
国外没有“地方汽车工业”。国外的汽车公司即使不是跨国大公司也是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私营公司,虽然也有个别以地方命名的汽车公司,但不能算作地方汽车工业。驰誉全球的宝马公司,其全名应该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但它不是巴伐利亚政府投资的。另一个以地方命名的汽车厂是菲亚特,它的全称应该是都灵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其厂名的第一个字母加起来就是“FIAT(菲亚特)”,其最大股东是阿涅利家族。大多数汽车跨国公司是以人命名,如福特、克莱斯勒、丰田、雪铁龙、本田、戴姆勒、奔驰、雷诺等。  相似文献   

11.
汪春伟 《广西经济》2007,(6):20-21,23
2006年,广西汽车工业完成整车53.33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7.33%;车用内燃机产量为82.81万台,占全国内燃机产量的13%;全年汽车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00.14亿元,占全国汽车工业比重的2.47%;实现利润总额15.20亿元,占全国的1.92%;应缴增值税12.9亿元,占全国的2.82%。汽车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60.40亿元,仅为全国的1.72%。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在经历了将近50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随着轿车及微型车产销量比重和私人购车比重的上升,“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民间机构的调查,1999年时,我国内地20个主要城市的居民人均私车拥有率已达到2.6%,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其私车拥有率已达7.4%,这已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每150人拥有1辆机动车的水平。①而根据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尔(Fogel)的预测,以中国的人均收入每年增长6%、汽车收入弹性为2.…  相似文献   

13.
4月底的北京让全球所有的汽车巨头都充满了期待,“2008年北京国际车展”毫无悬念地昂首迈入了全球A级车展行列。作为中国汽车的微缩版图,北京车展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是台湾支柱产业之一,包括汽车、摩托车两大类。目前,台湾共有11家汽车制造公司。4家主要摩托车制造公司(市场占有率达98%)以及2000多家汽车零组件制造公司。近几年,台湾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得很快,1994年销售额创历史最好水平,但增长速度有所趋缓,利润大幅降低,甚至出现11家汽车制造商中有7家不同程度亏损的局面。因此,回顾1994年台湾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汽车方面 1994年台湾汽车内销量达57万多辆,创历史最好成绩。中华公司首度以406亿元新台  相似文献   

15.
《重庆经济》2006,(4):18-21
一、汽车产业 (一)“十一五”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背景厦市场分析预测 1.国际国内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首先,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球性产业。全球汽车生产企业“强强”联合,产业更加集中,跨国汽车企业纷纷在最接近市场的地方布点整车企业,零部件正在广泛实行通用平台、全球采购、系统设计、模块化的供货方式。汽车产业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其次,零部件工业作为独立产业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分离已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趋势。第三,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2002年7月12日召开的郑州市工业结构调整会议上,郑州市政府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做出全面部署,把汽车工业列为郑州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这表明郑州市政府对发展郑州汽车工业的决心已下,也标志着汽车工业通过结构调整将成为郑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汽车工业,郑州市政府提出:支持宇通公司加快中低档客车的改造和升级换代,重点加快与德国MAN公司合资生产高中档客车专用底盘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确立宇通公司在客车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支持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加速D22系列新型皮卡的国产化,形成规…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虽然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但有着制造业王冠之称的汽车工业在山东的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成了山东省各界的一大心病。在中央乃至全国各界的支持下.山东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2年。是山东汽车工业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重汽走出困境,烟台大宇重组成功。山东终于圆了轿车梦如同阵阵春雷响彻齐鲁大地.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终于加入WTO,这是中华民族历史盛事。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然而,加入WTO以后,我国相关产业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汽车工业又是首当其冲,这一点已经十分清楚。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以后,如何与“狼”共舞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滞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成因 中国汽车工业从50年代起步,已经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成因: 一是对汽车工业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到位。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它的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04,(4):1-1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的年产销量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以“井喷式”的增长再次成为国民经济的热点和亮点。截至2003年底,我国累计产销汽车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20%和34.21%,产量净增  相似文献   

20.
《沪港经济》2005,(4):64-64
世界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于2005年3月14日发布了“中国汽车工业:处于重要转折点”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中国汽车销量在未来10年将增长3倍,其中的商机远大于产能过剩的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