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实质是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并按照政府与市场职能的划分,调整原有已经形成的国有经济布局和构成.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正在确立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不能再寻求通过全面增加国有资本投入、扩大规模来发展的模式了,而应重点推进实质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建设.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为国有经济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构造条件.因此,建立有效的国有经济退出机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贵州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方向既要与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又要考虑加入WTO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还要考虑知识经济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贵州省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方向是:一、加强战略性领域;二、逐步出竞争性领域;操作方法是:一、确定战略性门类及企业,并设计政府控制的方法及原则;二、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应根据自身竞争力,照“即退型、渐退型、并存型”三种模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一套符合国情和发展逻辑的国有经济改革路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今后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指导路线却产生了些许困惑,包括: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削弱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或控制力的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如何体现公有制的本质属性,国有企业壮大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因而必须对其进行解读和澄清,以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国有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并通过与全国、部分省市国有经济变化的对比,揭示了天津市国有经济变化的特点,指出国有经济今后制度变迁的趋势将是:国有经济在全社会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会趋缓,并从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国有资源和股份的管理,国有经济继续向多种类型的混合经济转变.最后得出了进一步搞好国有经济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是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既肯定了国有经济发挥着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又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力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是世纪之交党中央做出的两大战略部署之一。而要实现之一任务,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国有经济要有有效的退出机制。现有国有经济总规模偏大,地区布局、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迫切要求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影响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建立的因素,既有传统观念、不成熟的改革理论,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固化状态、证券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国有经济退出机制,必须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国有经济布局的种种弊端已暴露出来,并严重阻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因此,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调整势在必行。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有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有经济控制力”,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力理论的确立.标志着国有经济自我封闭、追求数量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总量、结构及效益分析得出,中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国有经济产业分布过宽,区域结构不尽合理、国有经济整体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重塑国有企业的产权模式,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原有国有经济布局的种种弊端已暴露出来 ,并严重阻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因此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调整势在必行。文章进一步阐明了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