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立基金公司评级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到目前为止,关于国内基金评级的文章已经见诸报端,而关于对基金公司评级的文献还没有看到过,国内基金评级机构也没有将国内基金公司纳入基金评级之列,这说明我国基金评级还仅仅停留在“原始状态”——指标评级上,还没有深入到基金管理公司内部进行深度评级。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金信用评级业务不断发展,基金投资者投资时也越来越看重基金评级等级,基金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质量成为基金投资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聚类方法作为客观尺度,提出一种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评级结果进行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金业的迅速发展,基金品种日益丰富,基金评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基金评级在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验的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历史沿革的差异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对我国基金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目前的基金评级业现状和现实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阐述了基金评级对我国基金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多层次基金评估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基金市场的高速扩容、基金产品的不断创新,各基金管理公司、各支基金的安全性、成长性、业绩表现等逐渐拉开差距,如何对基金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成了监管机构、业界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券商和科研机构在借鉴西方基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各种面向投资者的基金评估体系,主要是以基金评级或排名的方式来区分基金价值,以期指导投资,但至今未形成公认的标准。单一的基金评级无法确保基金业绩的稳定性,无法区分投资风格对基金业绩的影响,难以揭示基金投资的风险,更无法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因而有必要构建多层次的基金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金评级业的发展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茜 《商业研究》2004,(14):106-109
中国的基金评级业虽刚刚起步,但蕴藏着无限商机。借鉴国外基金评级的几种方法,回顾国内基金评级业的发展道路,在对国内基金评级业方法的科学全面性、数据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内基金评价体系已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徐春 《新财富》2010,(6):114-117
基金评级的目的不在于评级本身,而在于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在中国,基金评级已经步入被监管时代,评级机构更需注重评价的科学性,首先要对基金合理分类,“不要将苹果和橙子相比”;之后需要选择恰当的业绩比较基准,避免评价不对称现象,比如,一些债券类基金可以配置一定的股票类资产,其自选业绩比较基准却是银行存款利率,因此往往能轻易“战胜业绩比较基准”。个人投资者要利用好基金研究成果,最好选择有资质的评级机构,注重考察其评级方法和结果的连贯性,并结合自身需要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7.
唐欲静 《江苏商论》2007,(5):158-159
我国基金评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公信力和盈利难以两全的突出矛盾和困境。探索建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对于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评级体系的建立,以及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基金业发展迅速,而作为基金业健康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基金评级业的发展却跟不上基金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快基金评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金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对我国基金评级业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对目前的基金评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我国基金评价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作为我国未来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场参与者———证券投资基金会发挥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合理确立证券投资基金评级机制的意义会更深远 ,论述建立证券投资基金评级机制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并从微观层面探讨建立证券投资基金评级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煜辉  熊鹏 《新财富》2004,(2):78-81
广为传播的评价指标无视投资风险,持股的流动性未能充分体现,评级所选的时间段过于狭窄,投资风格的划分不够妥当,股指作为评价基准有待商榷简单套用国际指标可能不合常理,完全忽略开放式与封闭式的差异,市场效率低下影响评级的有效性。这八大问题,加上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割裂的独特属性,使得构建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基金评级指标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金评级业是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知识/信息产品.而这一产品特性决定了垂直产品差异化构成了该行业的进入壁垒.本文分析了我国基金评级业市场结构,从垂直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角度建模并分析其市场结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昱辰  谢峰 《三联竞争力》2004,(10):75-76
目前基金评级报告都是评级机构主动提供给机构投资者免费使用,短期内看不到盈利前景,晨星公司在未来2~3年同样没有盈利计划  相似文献   

13.
吴自晨 《大经贸》2008,(6):41-43
不久前,全球最权威的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将2007年度最佳基金管理人授予了太平洋基金的首席执行官比尔-格罗斯。这也是这位华尔街著名的“债券之王”自从1998年和2000年接连两次被“晨星”评为年度最佳基金经理人之后,第三次获得此项荣誉。“晨星”在评出年度经理人时,如此评价这位投资市场的传奇人物:“身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债券基金——太平洋基金的经理人,  相似文献   

14.
张骜 《商场现代化》2012,(20):159-160
<正>一个独立而有力的评级体系对一国经济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单从美国强大的金融评信体系在美国实行其全球经济战略目标进行经济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窥见一斑。虽然目前中国的市场没有充分的条件,投资者也没有足够的心理认知去面对和创造理性而成熟的投资市场,但这更说明了我们急需人为地通过一种一以贯之的体系和规范来引导市场,引导投资者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评级制度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但评级的真实性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有待商榷。基于2010-2017年的信用债券交易数据,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发行人评定评级时存在"顺周期"行为,即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具有高估主体评级的正向"冲动",这一行为在对国有企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主体以及高偿债能力企业中更为明显;评级市场寡头竞争以及低评级主体的"评级购买"行为,或是推动评级机构高估评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证信用评级的真实性的关键在于消除评级机构的激励扭曲机制,提升综合信誉机制对评级机构行为的约束,增加评级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债资信的成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立评级机构的进入对发行人付费评级质量及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债资信给出更低评级的现象展开,主要发现:在发行市场上,中债资信给出较低主体评级的发行人所发行的债券,发行成本较高;在交易市场上,中债资信做出评级后债券收益率升高,且具有长期性.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债资信市场份额较大、影响力较强的行业中的公司,其发行人付费评级水平较低,评级虚高的问题得到抑制;而且,抑制效果产生的原因是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声誉机制,而非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1,(10):55-58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什么是封闭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已经站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门口。或许众多投资者已对“ 开放式基金”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开放式基金究竟是什么?海外的开放式基金走过了怎样的路程?开放式基金如何买卖?大多数投资者还不甚了解。 根据基金券变现方式不同,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其发行在外的股份或受益凭证总额是不固定的,可视公司发展需要追加发行。投资者也可根据市场状况和各自的投资决策,随时购买基金单位,也可随时将持有基金券在基金公司设定的内部交易日里转卖给基金公司。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的共同基金而言的一种基金类型,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基金。目前我国虽然对和募基金的规模无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规模已超过公募基金。和募基金对发展与完各我国资本市场既有危害性又有贡献性,为此,必须对和募基金采取正税与规范的态度,加强监管,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信用评级制度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玉超 《商业研究》2006,(22):142-146
信用评级能对信用风险作简单而客观的指示,帮助债券发行者增加融资数量,完善和活跃债券市场。企业信用评级源于美国。目前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信用评级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信用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一般有四种。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是世界著名的两大评级机构,他们的评级指标体系和长期债券评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20.
郭杜刚  段文清  蒋海铭 《商》2012,(21):129-130
我国的的信用评级发展明显滞后,评级事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市场主体对信用评级重视程度不高、行业自律性不强、人才储备不足及评级市场规模受限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