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财富》2003,(9):94-94
八月是病毒高发期,更是RPC漏洞病毒的天下,进入8月以来共出现了11个通过RPC漏洞传播的恶性病毒,其中“冲击波”更是刷新了病毒历史记录,成为病毒史上影响最广泛的病毒之一。最近,计算机安全专家们又发出警告说,一种破坏力更强大的该病毒变形很可能在“91l”期间爆发。  相似文献   

2.
当北约的炸弹不断投向南斯拉夫大地时,在计算机网络也出现了“电子炸弹”,就是引得全球计算机网络用户谈之色变的“梅莉莎”病毒。说起它的威力,《纽约时报》3月27日报道说,这种名为“梅莉莎”的病毒可能在一天之内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商业电脑受到感染;而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已针对“梅莉莎”病毒提出警告,并着手对此事进行调查。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历史上首次针对电脑病毒采取行动。比较恼人的是,凶悍的梅莉莎病毒,在瘫痪了全球十万台电脑之后,其变种病毒相继出现。稍感欣慰的是,日前该病毒的编写者已被抓获,他正面临着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起诉,等待他的将是35万美元的罚款,及五到十年的监禁。  相似文献   

3.
刚刚走出“非典”的阴影,亚洲大地又笼罩在禽流感的迷雾之中。作为又一场大规模瘟疫的暴发地,亚洲再一次成为世界注视的目标,再一次承受国际舆论的压力,再一次经历危机的考验和洗礼。 2004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确认出现禽流感病例,至此禽流感疫情扩展到亚洲的10个国家和地区,并对当地的食品业和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冲击。专家警告,如果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并在人群之间传播,其后果将比非典疫情更严重,可能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开始,病毒借助互联网这个渠道广泛传播,可谓是“遍地开花、姹紫嫣红”。电子邮件病毒该算是百花丛中最为“怒放”的一朵。更有权威资料调查显示,2001年的邮件病毒感染率已超过90%,今年还有逾演逾热的趋势。由于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其病毒的风行,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通过Email进行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两个重要特点1、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2、破坏力大、破坏性强。如去年的5月4日,“爱虫,爆发的第一天便有6万台以上机器被感染。在其后的短短一个星期里,互联网便经历了一场罕见的“病毒风暴”。绝大多数通过E-Mail传播的病毒都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这正是它们的危险之处。它们能够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5.
盗版又添“杀手锏”前几日,听某用户说他买的盗版软件反倒比正版软件功能更强大,便火速赶往,一探究竟——果然如此。这是为何? 通过几次明查暗访,终于弄清了问题的原因所在。原来,低价格已不再是盗版软件占领市场的唯一杀手锏。同黑客和病毒制造者一样,如今,软件盗版者也已经学会了利用和挖掘正版软件技术中的臭虫。为“我”所用,懂得随时捕捉正版软件厂商在服务上的漏洞和迟缓,反客为主,某用户所说的功能更强大的盗版软件就是软件盗版商贩对  相似文献   

6.
<正>金融业的数据安全不仅是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一些机构由于及时启动灾难备份中心而能够基本维持正常运转,而另一些机构则因为数据丢失或信息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而从此一撅不振。“911”事件带来的正反两方面案例为我国金融业的同行们提了一个醒,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对灾难备份工作的关注。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针对灾难风险所作  相似文献   

7.
私企反腐     
中小企业中的管理漏洞常常成为吸取企业资源的黑洞,企业将如何应对就如同宇宙中黑洞能够吞噬一切一样,中小企业中的管理漏洞有时会成为企业的“黑洞”。从被称为“潜规则”的回扣问题到层出不穷钻公司漏洞的手段,事实告诉我们,在非公企业里此类问题同样不容小看。有关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是个不平静的一年,不管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国外有伊拉克战争,国内有SARS。计算机反病毒界也从来都不安分,除了随着以上两件大事出现了一阵“热门病毒”(伊拉克战争病毒和非典病毒),但是由于它们的短期效应,注定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是今年8月份爆发的“冲击波”网络蠕虫,它的出现对整个微软的最新“最安全”的XP系统等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一时,全世界上上下下,“进补”不断,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操作系统安全的普遍关注。反病毒界也因为“冲击波”病毒而大放异彩,再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当年的CIH病毒引起的轰动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全年的比较有影响的病毒,网络蠕虫成为对网络安全危害最大的病毒类型,其中“冲击波”病毒已经取代去年的“求职信”,成为2003年“毒王”。但是,一些最传统的病毒也不容  相似文献   

9.
《市场与电脑》2000,(8):14-15
2000“病毒年”? 对电脑用户来说。把 2000年称为病毒年虽然有点夸大但是只要回头看看近来的病毒活动报道。您就会知道这绝非偶然。远的不谈仅从去年至今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病毒狂潮就数不胜数CIH“一鸣惊人”一举干掉了数十万台机器打破了人们“病毒不毁硬盘”的侥幸幻想网络中“梅莉莎”四处泛滥随时会给毫无戒备的用户“温柔一刀”至今这个“美丽杀手”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之后是那让人根本Happy不起来的 Happy99还有一点也不Pretty的“Pretty Park”。不仅如此,千禧伊始各路黑客又纷纷出动“…  相似文献   

10.
CIH在4月份的大爆发,令人们谈“毒”色变。七月份,又有一个电脑病毒爆发,单是看看名字,似乎就很是恐怖——“七月杀手”。这个病毒的真面目如何?危害到底怎样?面对病毒我仃位该有什么样的心态?且看本期热点。  相似文献   

11.
近日,瑞星全球病毒监控中心截获了一个传染能力极强的恶性QQ病毒“爱情森林”(trojan.sckiss)。此病毒会利用QQ软件,诱惑用户打开一恶意网页,而该网页会自动下载病毒并修改注册表。“爱情森林”病毒的制作者利用QQ聊天机制,向用户发送“http://ackiss.yeah.net 这个你去看看!很好看”的信息。如果用户点击该链接,则会进入一个包含恶性攻击代码的恶意网页,此时病毒将会被自动下载并发作。该恶意网页用JS脚本语言编写,利用了JAVA EXPLOIT漏洞,所以不经用户的允许,便可以悄悄自动下载“爱  相似文献   

12.
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多地与网络联系到了一起。网络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片无比开阔的天地。然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随着网络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它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而病毒,就是导致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电脑中的幽灵 1986年,中国发现了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小球病毒,自此之后,计算机病毒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地漫延开来,疯狂的软件盗版,使得病毒的漫延更加迅速,“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恶性病毒的出现,更加剧了计算机用户的恐慌,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994年前后,国内用户纷纷开始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而系统的漏洞便成为Windows病毒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此时的计算机病毒可谓层出不穷。寄生于Word和Excel的宏病毒给电脑应用造成严重了影响,成为计算机应用中挥之不去且令人厌恶的魔鬼:CIH病毒曾被称为病毒的经典之作,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对于电脑使用者来讲是个病毒多发年,短短半年时间就出现了“震荡波、网银大盗、网络天空、雏鹰、挪威客”多个重大病毒,其爆发之快、传播之广、变种之频繁都要超过以往。综合比较2004年上半年与2003年病毒发作情况发现,病毒发展出现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14.
ndows xp的sp2刚发布没多久,微软的“安全服务”还没喊响之际,就又爆出10多个IE漏洞来,漏洞——病毒——补丁——杀毒。依然用着亡羊补牢的作法来度过每一波攻击。1.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控品中使用了单片机器,比如  相似文献   

15.
病毒情报站     
近日,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捕获了一种新的网络蠕虫病毒,其英文名为:I—WORM.Klez,中文名由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建议为:“求职信”病毒。该病毒传染能力极强,请加强防范,该病毒特性如下:病毒传染Windows9X/ME、Windows NT、Windows2000。邮件部分和Nimda/Sircam非常相似,它用WAB文件来获取EMail地址,使用内在的SMTP引擎来发送EMail。邮件内容是HTML,Klez用IFRAME漏洞在受害者的电脑上来执行自己,而不需要用户运行附件。I—WORM.Klez蠕虫,通过以下几个标题随机选择一个EMail来传播自己:“Hi”、“Hello”、“How are you?”等等。附件中的文件  相似文献   

16.
目前自然界“非典”病毒搞的人心惶惶,计算机病毒也来捣乱。这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病毒炮制者竟然放出了一个“非典”病毒,目前已被及时截获。有关专家分析称:“非典”病毒破坏作用不大,主要是乱发电子邮件,属于借助非常时期赶制的“时髦”病毒。据反病毒专家介绍,该病毒在每个小时的1分1秒或打开邮件时就会显示一个SARS病毒的窗口,并且把当前的主页改成改成世界卫生组织的SARS专页的网址http://www.who.int/csr/don/2003_04_19/en,而且,SARS病毒会直接连到SMTP服务器上,在每个小时的1分1秒,按照地址簿中的地址发送邮件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10,(2):84-84
10年前,“千年虫”(Millennium Bug)病毒几乎使所有电子设备运转失灵;在沉寂了10年之后,这一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的计算机病毒再次现身。2010年1月5日,德国储蓄银行协会(DSGV)发出警告,称10年才出现一次的千年虫病毒将再次发作,使电脑芯片无法识别年份“2010”,从而使持卡人不能从取款机上直接提取现金或在商场刷卡消费,  相似文献   

18.
病毒情报站     
日前,曾对全球数百万台电脑系统发动疯狂进攻并造成近百亿美元损失的“尼姆达”病毒惊现变种,我国著名反病毒企业北京瑞星公司再次予以迎头痛击,率先截获并彻底查杀“尼姆达Ⅱ”(Worm.Nimda.2)恶性病毒. 据北京瑞星公司反病毒专家介绍,“尼姆达Ⅱ”病毒是“尼姆达”(worm.Nimda)病毒的变种,同样通过email、共享网络资源、ⅡS服务器传播并感染本地文件。Worm.Nimda.2病毒不但对“尼姆达”病毒本身的缺陷进行了修缮,相关的文件名称也有较大的更改,还修改了病毒内部的标识以逃避反病毒软件的监测。分析表明,该病毒极可能足“尼姆达”病毒原作者的改  相似文献   

19.
三月,基本可以说是北京一年当中最美丽的日子。所有夸奖时间的俗语当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还是最喜欢三月,比如“阳春三月”啊什么的。因为春天在北京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属于三月的春天。美中不足的是,今年北京的三月又出现的沙尘暴。这种平息了2年的恶劣天气现象极大地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就像电脑病毒一样,极大地干扰了人们使用网络的兴趣。北京的三月,虽然没有爆发“冲击波”“大无极”这类恶性病毒,但是类似“沙尘暴”这样的病毒同样也出现了。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三月份干扰人们使用电脑的病毒。  相似文献   

20.
病毒情报站     
警惕“Leave”病毒! FBI下属的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NIPC)和几家反病毒企业在近日发出警告称,一种被称为“W32-Leave.worm”的新病毒,会自行在网上寻找感染了“SubSeven”特洛伊木马程序的电脑,可以被用来下载和储存其他带有恶意的文件,包括那些被用来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文件。这种新病毒瞄准的显然是那些没有运行反病毒软件的电脑,因为几乎所有的反病毒软件都可以侦测到SubSeven和它的许多种变形,您可以去瑞星的网站下载新的病毒库,就可以对此病毒进行查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