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资企业是跨国公司进行组织学习和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来说,中方母公司的知识转移效果与其学习意愿及学习能力相关,而学习能力又会受到学习意愿的影响。本研究探究了组织学习对中方母公司知识转移效果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中外合资企业的数据,我们对假设进行了验证。我们的假设得到了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喻卫斌 《改革与战略》2009,25(4):133-135
网络组织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长期交易和合作关系,将企业间的资源、能力整合为一个整体,把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被组织所共享的显性知识,从而使网络组织在知识获取上具有有效性。而且,网络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社会性、重复性交易及资源的动态整合特征创造了网络组织的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3.
个人隐性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研究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对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以工会学习型女工组织为例,从非正式学习的视角来探讨个体隐性知识构建的问题,说明非正式学习中个人隐性知识构建的方法。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为学习型女工管理工作服务,是提升工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知识和知识转移活动嵌入在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受到社会网络的约束。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的关系要素、结构要素和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在社会网络中,强联结有利于群体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弱联结作为信息桥,有知识获取优势,能扩大隐性知识转移范围;结构洞则控制着两端的隐性知识转移;社会资本通过促进人与人的频繁交流,形成非正式组织,实现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明确了这些关系,企业和个人就可以通过改善网络关系和结构,解决隐性知识转移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魅力中国》2010,(9X):166-167
文章解析了隐性知识的涵义,分析了促成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转移的图书馆文化,建构有利于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建立知识转移的技术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旨在探讨促进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的途径以及措施。基于隐性知识的形成和特性,文章分析了隐性知识识别与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不同阶段、形态的隐性知识的挖掘、获取、转移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产生、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师徒模式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转移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师徒模式"是组织内传播隐性知识最为直接与有效的途径。但在实践中,组织中"师徒"模式的运行并不一定顺畅,这是因为组织、师傅与徒弟三方主体存在着博弈。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了"师徒制"下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三方参与主体的博弈均衡,并对组织实施个体技能型隐性知识的转移策略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来研究产学研合作,以高技术创业行业为例,通过个体、团队、企业层面之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来研究高技术创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和发展。文章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技术创业行业中的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机制,二是隐性知识外在化显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三是显性知识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四是显性知识内在化隐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通过以上四个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知识转移过程,探讨高技术创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过程,期望能够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中国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璐 《特区经济》2008,(12):296-298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下,一个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已成为其能否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关于组织学习的文献大多都局限在发达国家中的一些大型企业。而即便在西方与日本,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提供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中国企业中组织学习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本研究通过案例调查对不同行业典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得出一系列中国企业有关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组织学习的内涵在于将组织管理者推向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更重视管理者知识与能力的获取对于企业竞争优势与创新能力的贡献。这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组织学习在于个体知识的获取,也不同于日本把整个组织内的知识获取和共享置于重要地位。这个视角的研究能够丰富我们对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下组织学习的理解,也可以成为对传统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和日本模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刘秀荣 《特区经济》2013,(11):229-230
要实现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必须解决技术密集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隐性知识共享的价值观还未形成,缺乏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制约隐性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平台资源的不完善,使隐性知识共享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知识激励机制,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员工对技术创新成果缺乏安全感,制约着员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针对这五个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杨君  陈荔 《科技和产业》2021,21(8):33-40
针对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的转移,结合演化博弈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的方法对隐性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均衡情况以及双方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隐性知识拥有量、知识传授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意愿、知识接受意愿、知识可转移程度越大,技术转移双方选择隐性知识转移可能性越大;转移成本、吸收成本、风险成本、投机收益越高,技术转移双方选择不转移隐性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考虑到以上影响因素,为促进技术转移双方完成隐性知识的转移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关注的核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如何选取人才.而应更多地关注如何管理组织中的知识.尤其是如何获取和运用起藏在员工脑子里的隐性知识。本文对组织中的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及过程模型进行了概述.以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创新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并基于隐性知识开发过程模型提炼出加强组织隐性知识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在利用国际战略联盟获取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时,常常处于学习和保护当地知识的两难境地。改变联盟双方的知识模糊性可以有效平衡这两个目标。通过降低海外伙伴投入到联盟中知识模糊性,降低其转移的难度,促进中国企业学习;同时通过增加中国企业投入到联盟中当地知识的模糊性,增加其转移的难度,减缓海外伙伴的学习速度,从而达到学习和知识保护这看似矛盾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实践社团成员知识转移程度与个体知识效用大小紧密相关。初步探讨了实践社团情境下个体知识效用与知识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效用价值理论和系统论,提出个体知识效用函数及界定知识效用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在实践社团特定环境中个体知识转移机理,为团队知识共享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也为组织知识学习与创新提出新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创业学习对于创业者成功解决在创建新企业过程中面临的机会识别和资源获取两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者们并没能就创业学习的内涵以及与创业学习相关的重要问题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创业学习研究所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学习方式,通过梳理创业学习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学习研究遵循个体学习过程—机会或资源开发这一研究思路演进,并对不同视角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最后针对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创业学习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习动力三种模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动力是构成学习力的要素之一,因此研究组织学习动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基于个体学习动机、知识转化、组织学习层次的三个组织学习动力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出发,技术创新扩散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适应性学习”过程,包括满意判断、技术信息搜寻、内化技术知识、技术创新模仿、技术创新惯例化五个继起的阶段。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明确认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也不否定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自主创新是技术引进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个体和群体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隐性知识,营造民主、宽松、进取的学习氛围,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设有效情境,鼓励对话交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指导学生管理个人和集体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获取优质资源,实现取长补短.但许多并购整合失败的案例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本文认为并购目标方的知识,尤其是隐含于知识员工头脑中和团队、组织中的,难于表达的隐性知识能否实现有效的转移和共享对并购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中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企业在并购后应针对组织间最关键的隐性知识加以重视并建立组织间的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释了隐性知识共享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即隐性知识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知识共享又与人的因素紧密相关.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层面、文化层面、组织层面三方面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员工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组织鼓励员工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建议:构建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建设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