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民法的核心,刚颁布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正式确立了我国抵押担保物权中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浮动抵押制度的创设,是我国物权法上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笔者尝试从银行保护债权的角度对浮动抵押作一个说明: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信贷产品多为担保贷款,传统的担保方式和担保类型基本上是依据《担保法》设定的。实施于2007年10月1日的《物权法》对已经实施多年的《担保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创设了很多新的物权担保制度。其中新设的浮动抵押制度,为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法律依据。《物权法》实施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7年10月17日相应颁布实施了《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了动产抵押登记的相关程序。银行可充分利用(《物权法》确立的浮动抵押制度,向市场推出创新的浮动抵押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3.
刘利方 《金卡工程》2010,14(7):174-175
浮动抵押是指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包括现在的和将来可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债权提供担保,该抵押财产可自由流转经营,在约定或法定事由发生时,其价值才能确定的一种抵押。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进行了界定和规制,但细观这些规定,仍然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就我国浮动抵押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贺麟 《时代金融》2014,(7X):43-45
最高额抵押作为一种特殊的担保形式,具有区别于一般抵押制度的法律特征和社会价值。我国《物权法》对最高额抵押权做出了相关规定,以其制度上的独特设计,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并得以普遍应用。但是目前我国立法对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规定相对笼统粗略,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和缺陷,影响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高额抵押作为一种特殊的担保形式,具有区别于一般抵押制度的法律特征和社会价值。我国《物权法》对最高额抵押权做出了相关规定,以其制度上的独特设计,适应现代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并得以普遍应用。但是目前我国立法对最高额抵押权制度的规定相对笼统粗略,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和缺陷,影响经济活动的运行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的最高额抵押权制度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资金的融通,简化手续,减少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抵押担保的功能,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物权法》对最高额抵押作了规定,与《担保法》相比,增设了最高额质权担保制度.《物权法》关于最高额担保物权制度的规定,对银行信贷业务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额担保物权制度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刚施行的《物权法》完善了担保物权制度,扩大了抵押质押财产的范围,设立了许多与《担保法》及司法解释不同的规定。特别是设立了两种新的担保方式——动产浮动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这些制度的设立,为银企双方的融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是以此为研究主题,尝试将物权法相关担保制度应用于银企双方融资业务创新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俞刚 《现代金融》2008,(2):48-48
一是可抵押物范围大大扩展,极大地拓宽了融资空间。《物权法》体现了“法无禁止即可行”的原则:商业银行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更灵活地设定抵押财产,保障银行债权安全。二是引入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等可以设立质押。《物权法》第223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将其有权处分的应收账款等权利设立质押”。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称"<物权法>"),该法第181条、189条、196条关于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规定,将对银行业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娄飞鹏 《海南金融》2012,(11):76-78
《物权法》规定以动产作为担保财产时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质押,银行业在贷款业务实践中也有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两种模式。本文重点从法律层面比较分析了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的异同,讨论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风险的区别,并对银行办理动产抵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动产浮动抵押融资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服务小微企业最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但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中都发现该融资工具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将会带来各种融资风险,不利于动产浮动抵押融资的发展。针对动产浮动抵押业务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风险,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措施:第一,建立统一的动产浮动抵押征信体系;第二,厘清动产浮动抵押融资含义及法律的界限;第三,完善动产浮动抵押融资的制度建设;第四,合理规避动产浮动抵押融资的自身风险;第五,防范动产浮动抵押融资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浮动抵押制度,这一制度的规定不仅提高了抵押人的融资能力,而且对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营管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对浮动抵押制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经营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动产浮动担保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代表着当今担保领域的发展趋势。它扩大了银行可采用的担保方式,有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但动产浮动抵押的有效实行,必须有待于法律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在我国,动产浮动担保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将动产抵押的范围扩至一般动产,该项规定虽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利益要求,然而该制度建构却引发了物权体系内部的混乱及影响整个法制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苟鹏军  赵军 《金卡工程》2009,13(3):117-117
浮动抵押源于英美法系,是伴随着的经济发展对新类型担保制度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浮动抵押灵活的制度价值和对融资金融的益处,我国在物权法中引入了浮动抵押制度。本文通过分析物权法上浮动抵押的特点和不足,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最高额抵押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项重要的抵押担保制度。但是实践中,由于银行自身操作不当,或者登记主管机关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最高额抵押登记手续,致使最高额抵押担保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对最高额抵押担保的认识及法律审查工作经验,拟从内外部因素分析最高额抵押担保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以期对最高额抵押担保法律风险的事先预防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我国颁布《物权法》确立了浮动抵押制度,但该制度的运行步履维艰,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我国市场环境因素外,还包括我国浮动抵押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运用语义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法学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缺陷,探讨我国在浮动抵押制度中引入限制性担保条款的理论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抵押人设押后处分抵押物的权利限制过少,且扩大了可以设定浮动抵押的主体资格范围,导致债权人和抵押人之间利益失衡,也使得实践中银行等债权人不愿意采用浮动抵押方式。借鉴国外浮动抵押立法中的债权人保护措施,我国在浮动抵押制度中应完善债权人的监督权,明确界定抵押人"正常经营活动"的判断标准,并规定限制性条款、引进接管人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抵押人设押后处分抵押物的权利限制过少,且扩大了可以设定浮动抵押的主体资格范围,导致债权人和抵押人之间利益失衡,也使得实践中银行等债权人不愿意采用浮动抵押方式担保债权实现。借鉴国外浮动抵押立法中的债权人保护措施,建议我国在浮动抵押制度中应完善债权人的监督权,明确界定抵押人"正常经营活动"的判断标准,并规定限制性条款、引进接管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万丽 《现代金融》2010,(7):45-46
《物权法》颁布后,为我国担保法律体系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担保制度——浮动抵押。这一制度的引入丰富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担保方式,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主体和信贷业务空间。但由于浮动抵押贷款业务具有不同于传统抵押贷款业务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银行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中必须加强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