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果有人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信用为本。中国人恪守信义,他们的言行受着中国传统的“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无信、行之不远”等古训的约束,因此,中国人是守信的。但是,也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用,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这两种回答你认为哪一个对呢?如果让我来评价的话,我会站在上述这两种之间无所适从。因为关于中国人的信用问题,无论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举出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疑云重重的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信义之邦”之美誉,中国视信义为面子,为命根子。…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刊》2004,(12):8-8
美国《新闻周刊》最近发表了有关欧洲信用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欧洲人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于是就选择超前消费,这直接导致欧洲人债务过高,甚至超过信用大国美国。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在发达国家,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而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启动内需、刺激消费的过程中,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和突出。研究和制定个人信用征信和评估方法,统一评估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前提保证,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从医者历来受人尊重,一个个“杏林春暖”的佳话常被百姓传为美谈,医患关系长期处在和睦相容的良好状态。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融洽的医患关系开始被打破、被扭曲,取而代之的是医患间关系的紧张和对医者信任度的下降,由此造成的信用失常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矫治失信,加强信用意识,重塑天使形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程思康 《经济论坛》2002,(15):12-12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对人”是现代企业家必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只有诚实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良好形象,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然而,从当前社会上不胜枚举的财务假账、商业欺诈,到层出不穷的制假售劣、逃债赖账,信用失范行为愈演愈烈,诚信危机、信用缺失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任重而道远。一、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重要作用1.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吴国权  杨义群 《财经研究》2003,29(4):10-16,22
2001年下半年起,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以往对通货紧缩的研究。事实上对通货紧缩应该从广泛的外部标志来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实际货币量紧缩与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两个要素作为衡量通货紧缩的标志。以此标准评判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问题,我们认为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后出现的一些供求方面的新问题所使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将人定义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向我们揭示了作为社会关系的入,必须生活在人的关系网中,企业乃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细胞,它同样不能脱离经济社会的关系网而生存。因此,研究企业家的公关作用和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用形式,是关系主体间原有信用的沉淀物,它的建立与发展是关系主体间进行新交往与新交易的媒介和捷径。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最初源于三种基本关系:血缘关系(如母子兄妹)、熟人关系(如同学同事)和朋友关系。虽然这三种关系,仅仅是最简单的人际关系,不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闽榕 《经济学家》2005,25(5):91-97
导致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市场经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中国人自古不讲信用”的看法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马克思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资本对利益的追逐必然要导致市场的信用失范。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信用缺失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的市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诚信和失信都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在市场重复博弈过程中谋求物质利益的行为选择,只要有市场就会发生失信现象,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市场经济产生着失信的因素,但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普遍和严重失范。在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信用经济理论,其理论上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践上的误导。  相似文献   

9.
1.信用管理的全民教育。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因素,诚实守信体现在人的日常交往中。优化信用环境,发展社会信用经济依赖于人的信用道德素质的提高。一切直以教育为起点, 把信用道德教育融人到学生课堂教育中去,此外,还应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信用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全民信用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信用形象,而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在那些国家里,一个企业、一个公民,若信用形象不良,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并很难再有发展机会。这就使得信用问题几乎受到每一个人的珍视。而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渐成风气。  相似文献   

11.
人无信而不立,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失去信用,就无人与之交往。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都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原则,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原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缺乏必然带来不良的经济后果:一是导致社会信用紊乱;二是导致银行“恐贷”;三是导致金融市场交易高成本;四是导致信用流失。信用记录是经济活动中个人资信状况的综合系统反映。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用为什么缺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狭义地说,就是贷款人把钱借给借者,如期归还。广义的信用指的是交易双方履行合约的可能性,这里的合约既包括隐性的默契合约,也包括明确签订的契约。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讲信用,即可以用来指借钱不还的行为,也可能是宽泛地指说话不算数、不守承诺。在后者的意义上,信用与信任接近。在后者的意义上,信用与信任接近。近来在讨论信用问题时,有的人干脆把信用定义为对他人的信任。这个定义和英文为对他人的信任。这个定义和英文中信用的原始意思是相符的。据考证,英文中的信用“Credit”一词来自拉丁语“Credo”。这个词又源于“Crad”和“Do”。“Crad”一词的梵文解释是“信任”,“Do”是拉丁词,是“我给予”的意思。因此,信用一词的原始意思是“我给予信任”。目前大家批评我国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是从广义的角度来使用信用一词。本文讨论的信用指的是广义的信用。  相似文献   

13.
信用文化具有广泛性、民主性、共赢性、特殊性等特征。本文认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信用文化建设中存在规模不大,资金不足;夸大自身实力,信用履行能力不足;人员流动大,缺少以信用为核心的文化氛围等问题。通过借鉴日本丰田公司及美国高盛集团信用文化建设的经验,运用信用文化理论,从培育信用为先的企业精神,注重信用文化中“人”的因素,制定企业内部信用奖惩制度,提供与行业特点相适应的信用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小物流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绝对的消费能力"无法满足吸纳剩余产品的需要,信用消费便成了调和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消费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呈现亲周期性特征。信用消费用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投资转移和下降,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膨胀和全球化浪潮强化了这一效应。因此,就业和工资水平下降,预期还债能力降低,信用消费萎缩乃至信用链条断裂,金融危机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压缩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产生恶性循环。虽然政府干预可以熨平这一波动,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信用忧思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信与不信的悖论如果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信用为本。中国人恪守信义,他们的言行受着中国古训:“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的约束,因此中国人是守信的,与中国人打交道是可以放心的;但是也有人说:中...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在当前信用体系建设中。如何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由政府信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决定的,也是目前政府信用建设的现状决定的。本文认为政府信用在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入世后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根本要求。但目前政府信用的缺失和弱化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影响到其他信用的建设。对如何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文中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财政信用的几点思考孙宇玲赵天鹏财政信用即以国家财政为主体的信用活动,广义上的财政信用,亦即国家信用,包括国家发行的国债、对外国的借款等,狭义财政信用仅指地方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借贷活动。近几年,随着地方财力的扩大和预算外资金的滚动发展,这部分...  相似文献   

18.
简论金融中介学说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金融中介为什么会产生,或说现实中为何需要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存在的依据是什么?一直是金融学领域关注的问题。19世纪以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信用中介论”,认为金融中介是“存款人的集中”和“贷款人的集中”;19世纪70年代“信用创造论”的兴起,该理论认为,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不仅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而且创造信用,这一观点曾被熊彼特、哈耶克等人用来解释货币经济周期。本拟对金融中介学说的发展轨迹作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整个税收领域信用缺失较为严重,不论是征税人、纳税人还是用税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诚信。这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也打乱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新的形势——人们呼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共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税收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信用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某种角度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就是成熟的信用经济。一、我国的信用环境状况1.信用体系的界定。信用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保证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在通常意义上,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