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理论基础是生命周期假说,而且其成立存在诸多前提条件.通过对我国的居民消费、国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认为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2.
许先普 《经济前沿》2010,(1):99-105
本文基于居民消费跨期最优化分析框架,从理论及实证角度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及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并以中国为例,在李嘉图等价框架下从经验角度考察了中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短期内,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即政府支出增加将导致居民消费增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与通过征税来增加政府支出相比,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效应更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是有效的。但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将完全挤占居民消费支出,因而支出政策不宜用于实现政府的长期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界对于消费问题的真正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后的事情.我国对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在1998年后成为经济学热点问题之一.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杜森贝利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莫迪里安尼认为居民消费是根据生命周期与其相应收入来决定的.而弗里德曼则认为消费取决于永久收入.他们的理论各有千秋,各有不足.将其进行整理分析,进行再深入的分析,在当前的研究中仍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利于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及其适用条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的讨论热点.本文在考虑经济周期和汇率制度的条件下检验了李嘉图等价在中国是否成立.考虑到李嘉图等价假说实际上检验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根据产出缺口检验了不同经济周期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然后利用VAR模型检验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结论认为,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上存在不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效应更明显;与固定汇率制相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效应被削弱.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界对于消费问题的真正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后的事情。我国对于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在1998年后成为经济学热点问题之一。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杜森贝利认为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莫迪里安尼认为居民消费是根据生命周期与其相应收入来决定的。而弗里德曼则认为消费取决于永久收入。他们的理论各有千秋,各有不足。将其进行整理分析,进行再深入的分析,在当前的研究中仍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结论,利于深入分析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6,(3):66-80
本文综合考虑李嘉图和非李嘉图两类居民个体行为,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结构性财政工具经济效应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不同财政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应区别对待、审慎选取。模拟冲击结果表明减税效应相对优于支出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为主的刺激政策渐显乏力之际,政府应转变以往财政政策调控思路,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本文认为,应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出重点向社保、医疗、养老及公共服务倾斜,促进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税收政策应主要以对消费结构性减税为主,以有效促进需求结构向消费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7.
汪伟 《财经研究》2008,34(2):53-64
文章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与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适应性。计量结果表明:城镇样本较好地支持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农村样本则较好地支持了凯恩斯理论。长期收入增长率是居民储蓄率的基本决定因素,高增长是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另外,居民储蓄的行为模式、人口年龄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不确定性、信贷约束以及地区差异都是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决定因素,但这些因素对城镇与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跨时配置模型是当前主流经济学进行消费理论和实证讨论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这一研究框架也越来越受到来自行为经济学的挑战。从发展历史来看,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凯恩斯宏观消费函数、微观化的以确定性等价为基础的生命周期/永久收入模型、包含多动机和多约束的一般化个体最优跨时配置模型以及有限理性的个体行为消费模型。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发展一  相似文献   

9.
黄臻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129-130
利用贵州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1992—2004年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作出定量分析,并在ELES模型框架下考察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变化特征,进而分析近年来居民生活的改善项目及其改善程度。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但2001—2004年最低收入户其可支配收入无法保证基本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居民收入对消费波动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消费与收入基本上沿着均衡路径运行;居民消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命周期意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呈现不同的走势;我国居民消费敏感度较低,表明我国居民中将当期收入完全用于消费的人数很少,说明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跨期平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财政调整时期的内生划分方法,采用STR模型对于我国1980-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的实现机制与动态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主要是经由消费渠道发生,而且是通过影响消费者预期产生。二是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在不同条件下与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的搭配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基本预算余额/潜在GDP小于临界值-0045 0时,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反之,财政支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凯恩斯效应。三是财政政策调整的幅度是居民消费需求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但财政政策调整的组成成分与政府的初始债务规模不是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先决条件。本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还有助于改善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的操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历次通货膨胀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各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已经初露端倪。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会带来较大隐患,货币政策只有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组合政策配合,减少自身数量指标控制,加大其结构指标调整,才能更好地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orthodox economic wisdom, fiscal policy is incapable of solving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because government deficits crowd out consumer spending, business investment and net expor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either theoretical nor empirical support exists for such claims. In addition, misplaced and mistaken fears about government deficits have kept national governments from employing fiscal policy when necessary. By abandoning fiscal policy, national governments have contributed to rising unemployment in the developed world.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面对持续走高的物价,央行采取了连续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以求减少货币供给量,稳定物价。通过建立CPI、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GDP之间的回归模型,对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对稳定物价有效的结论。认为治理通货膨胀要采取多样化的宏观经济政策,注意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同时要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自凯恩斯以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一直是经济学研宄的热点.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对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和绩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和政策优化.文章考察了1979-2007年的大量宏微观经济数据,并基于财政政策要素组成的数据特点,采用结构性的VAR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以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的路径演化和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达瓦斯两国财政离散度的测算和MSVAR模型对中美、中欧财政政策协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的财政政策相关程度比中美要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方财政分权模式与欧元区相似,以及美元霸权地位的“资本双向流动模式”所决定。债务危机后需要各经济体进行统一协调的财政方案,否则一个开放经济体政策的作用效果会被抵消。目前中国在国际政策协调中仍处于从属地位,未来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大幅下降,同时欧元区的赤字也将波动下降,中国要加快做好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残差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动态冲击影响。主要结论是:财政政策包括收入和支出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比较显著,且是中长期有效的;财政政策中的支出政策对传统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影响都比较显著,也是中长期有效的,而财政收入政策对其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and effects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in the euro area. To do so, a stylized two‐region model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rules in the EMU is built. We analyse how monetary and fiscal rules affect the adjustment dynamics in the model. Both the effects on the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on the EMU aggregate economy are studied. Three asp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alysis: (i) the consequences of alternative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rules, (ii) the consequences of asymmetries between EMU countries (asymmetries in macroeconomic shocks and macroeconomic structures), and (iii) the role of alternative degrees of backward‐ and forward‐looking behaviour in consumer decision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变暖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分别从能源安全政策、产业、财税政策、公共参与政策、人才政策以及消费政策五方面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