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进口需求、市场准入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于2003-2004年间出现了农产品的贸易逆差,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构成及其产生原因。大豆、棉花、食用油等是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构成产品,这些农产品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都出现了增长,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致这些农产品进口需求猛增,致使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另外,我国农产品关税的大幅削减以及配额管制农产品市场准入机会的扩大,也是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其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产品在"入世"后的第三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进口需求因素是我国农产品进口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结构因素是次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出口额降低,进一步激化了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3.
逆差乍现     
与出口相比,更为强劲的进口增长势头,是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北京市对外贸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受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可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对外贸易额进行预测.本文运用对外贸易灰色系统模型,通过数据变换处理,解决了初始数据不符合建模要求的问题,并对2011~2013年间北京市进出口贸易额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1~2013年北京进出口贸易持续增加,北京市出口年均增长率为21%,北京市进口年均增长率为25.5%,进口增长速度略快于出口增长速度,贸易逆差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5.
越南新闻媒体是近报道,越南已开始加强管制进口钢铁等产品,以抑制贸易逆差。 越南国营的《越南新闻》指出,尽管越南去年出口增长比进口强劲,但贸易逆差连续第二年达9亿美元。报道说,建筑用钢材的新配额是60万吨。越南建筑商已逐渐改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大陆和东亚诸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形成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理论和统计数据分析视域,提出中国大陆与东亚各经济体的贸易方式主要为制成品的加工贸易,国际分工方式为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大陆处于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生产体系的末端,这种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使得中国大陆从东亚各国大量进口中间产品,这是造成中国大陆与东亚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又见逆差     
春节期间采购活跃与集中到货导致的进口激增是2月份出现大额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节前出口抢闸发货,节后进口集中到货",这是春节长假对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显著影响,这一"中国式"季节特征使得中国单月进出口值在春节前后往往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8.
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玉娟 《财贸经济》2007,(12):93-98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并没有和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紧密联系,美国的贸易逆差和美国经济增长事实上并存和相辅相成.贸易顺差国的外汇储备为了保值增值源源不断流入美国,支持了美国的投资,而强势美元和美国资本市场优势是外围国资金流入的保证.大量廉价商品的进口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并促进了产业升级;同时,经济全球化是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引擎,信息技术是美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逆差扩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值创历史新高,越过4000亿美元大关,受此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季度贸易逆差。本文从贸易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币值、贸易伙伴国出口制裁、本国物价及通货膨胀水平、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此次贸易逆差的成因,并指出现阶段适度的贸易逆差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国,其中的服务贸易总额也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反观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数额,贸易逆差一直存在,而且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并没有改变,甚至逆差额度在不断增加。就目前看,我国服务贸易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竞争力较低,出口能力差,因而出现大量贸易逆差。二是,服务贸易仍旧处于低端,自主创新的东西少,高附加值的东西少,旅游之类的东西多,消费支出的东西多;相反的是,高端的东西进口多,高薪技术的进口多,奢侈品之类的进口多。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混在一起,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系统的服务体系,因此造成竞争力减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乳制品进口大国,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乳制品进口量激增,贸易逆差增大。本文利用1992—2014年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乳制品进口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与乳制品进口呈正向关系;乳制品国际价格,国内乳制品产量,关税和汇率与乳制品进口呈负向关系;而国内乳制品价格与乳制品进口间关系不显著。从波动影响程度看,汇率和乳制品国际价格是乳制品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升国内乳制品质量,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是改善我国乳制品进口现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从1990年的1017亿美元降到1991年的662.05亿美元,1991年比1990年减少350亿美元,创8年来首次低于1000亿美元的纪录。近年来美国贸易逆差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由于1989年年底以来经济出现衰退,社会购买力下降,才导致进口减少,随着经济的复苏,进口会增加;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在今明两年不景气,使美的出口阻力更大;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以及由此积累而成的债务负担,将诱使外资涌入,抬高美元汇价,阻碍出口,刺激进口,加上其他种种原因,美国贸易逆差肯定不能平衡。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是其实体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外部反映,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是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深层次根源。服务业所占比重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美国对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其产品出口能力。与服务业所占比重提高相伴随的是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而这种产业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本文进一步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一季度,中国自2004年以采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此次逆差源于进口的迅猛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拉动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同时这也与我国的外贸政策有关.贸易逆差的出现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与摩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大宗物资进口价格的上升也带来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这次逆差的偶然性比较大,就2011年全年来说,贸易顺差是趋势,只是该顺差额与往年相比会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3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4.3%,进口同比增长66%,当月贸易逆差72.4亿美元,终止了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综合来看,3月份出现月度贸易逆差很可能不是偶然现象,未来几个月我国月度进出口将在平衡点波动,月度贸易逆差仍可能继续出现。  相似文献   

16.
要闻直通车     
《船舶经济贸易》2011,(5):46-54
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为中国6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一季度外贸数据表明.中国进出口并重。稳定出口.努力扩大进口的政策正在得到落实.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继续恶化,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同财政赤字一样,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已成为美朝野关心和国会争议的焦点之一,导致美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崛起。美国政府正力图通过强化多边和双边谈判立场,为扩大美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大豆贸易现状的分析,指出在中国大豆高达80%的进口依存度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因素的分析,指出我国大豆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内豆业不成熟的产业结构、国外市场有目的的渗入式垄断、政府缺乏对国内豆业的扶持和对国外豆源流入的控制等。改善我国大豆贸易逆差的最终出路在于实行大豆产业的链式管理、优化大豆种植业的产业结构、增加政府介入力度以及加强对转基因大豆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李仲广 《商业时代》2012,(14):58-59
当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过大,旅游领域由服务贸易的创汇大户到逆差大户,随着旅游服务贸易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还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失衡主要原因是国民旅游的崛起,旅游服务贸易进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化、入境旅游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以及港澳同胞入境旅游市场进入"平台期"等等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缓,也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过大而且急剧扩大的现象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及早治理。要坚持旅游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原则,要把入境旅游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提升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东欧国家的外贸逆差主要是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借苏联政治上与西方搞缓和、经济上扩大与西方贸易之机,也扩大了自己与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大量从西方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出口却跟不上去,贸易逆差激增。1975年以后,这些国家虽然放慢了与西方贸易的步伐,但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燃料价格飞涨,机器制造业产品竞争激烈,加之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危机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而使整个东欧国家贸易条件恶化,贸易逆差仍逐年增加。东欧国家对西方贸易的长期逆差成为当今东西方贸易的突出特点。贸易逆差转为对西方的债务,既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影响了东欧国家本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