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2013—2021年成都市二手房价格数据和城市服务设施POI数据为例,探究1 km×1 km空间格网尺度下房价和城市服务设施的时空关系演化。研究表明: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空间分布一致,沿交通干线呈“米”字状放射特征,城市服务设施逐步丰富但速度小于房价增长;城市服务设施分布与房价相关性显著,却逐渐减弱,尤其营利性设施相关系数降幅更为明显,区域内部房价分异态势日益加深;地理探测器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不同变量对房价影响差异,人口密度、建筑年份、路网密度影响最强,初级教育设施与其他设施交互对房价解释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以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太原-晋中、运城-临汾以及长治-晋城3大核心区,集中分布在宋元和明清两个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内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显著,表现出近水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因素和宗教文化信仰以及建筑工艺也对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毕雪昊  邹伟 《科学决策》2023,(11):185-198
种养结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之路,识别县域尺度上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空间协调程度,并分析环境规制对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 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空间重心重叠性分析、协调度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以及环境规制对其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研究期内,二者的生产重心基本分布在河南省境内,养殖业生产重心分布更为聚集,而种植业重心呈现出从南到北的布局,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二者的产业重心迁移方向在整体上大致相同,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变化的趋势,但是由于种植业重心迁移速度更快,二者空间重叠性较弱,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错位分布;在全国层面种养业协调发展在2016 年及之前较为平衡,2016 年后表现为养殖业产业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种植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同样的特征,而中部地区的种植业聚集程度则高于养殖业;环境规制会抑制地区养殖业的生产,但同时显著促进了地区种养业协调发展。经济发达程度和地区人口也会对种养协调度产生显著影响。应当继续全面推进环境规制政策实施,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22个热点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2013年各城市月度入境旅游面板数据(旅游人次),对季节性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首先,根据入境旅游人次月度均值,对我国22个热点旅游城市的淡旺季进行划分,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各个热点旅游城市的季节性时空分布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我国入境旅游季节性的时空差异分布规律,基于“推-拉”理论识别出入境客源国的休假制度和气候条件(推力因素)、旅游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和旅游资源类型(拉力因素)等关键变量,进而提出应对我国入境旅游季节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交通运输业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并结合核密度曲线与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考察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偏低,呈现分散性区域聚集特征;样本研究期间,处于高值效率区的省份数量明显减少,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GDP、交通运输强度、环境治理强度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本存量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效率有负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生态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优化与整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2006—2020年山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及其交互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明显的U形演化轨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旅游生态效率的优化发展。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一致性,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经济水平是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且处于波动状态,两两因子交互后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模式,表明山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并提出了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优化旅游基础设施、盘活闲置旅游项目、调整优化景区管理、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用地保障等涉及多部门职能的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部分因素依然制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持续提升。分析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关联性,可为广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生态风险核算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核算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减起伏,从2000年的25 240.2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 251.56亿元,总体增幅为0.05%。生态风险等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区域面积表现出增减起伏的走向。从数量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空间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呈显著的负相关。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呈负相关,二者的结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生态系统修复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对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融合水平最高的是广东和北京,融合水平最低的是宁夏和青海;融合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在波动中上升,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是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的重要来源;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融合水平的正向影响因素有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物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营商环境可以衡量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运用全局熵值法对中国及各省域营商环境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ESDA)对营商环境的时空特征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我国营商环境呈逐年提升趋势,各省营商环境质量水平增速明显,但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经济环境与人力资本环境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环境稳步提升,科技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但长期处于提高状态,基础设施发展稳定,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营商环境省域之间的差距明显,研究期内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扩散递减;空间分布全局正相关性明显,而局部空间主要为LL集聚与HH集聚,地区间交互影响明显。综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臭氧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认知和探寻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成为实现协同治理的两大基础性关键问题。基于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市的臭氧浓度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研究长江经济带全域空间臭氧污染的特征与时空变化过程,应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其局部空间的驱动差异,进而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科学认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重污染区域由下游向中上游扩展;臭氧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且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空间演进特征;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但整体呈现一定的转移惰性;地市空间尺度的臭氧浓度时空跃迁驱动类型存在差异。上海、长沙等中下游城市表现为开放-城镇化驱动型;贵阳、昆明等上游城市表现为科技-绿化制约型。从上游至下游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呈现出“同向制约—逆向发展—同向发展”的递变格局。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近十年对网络传销案件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犯罪规模特征、刑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与数据模型构建,旨在为我国刑事司法机关提供治理网络传销犯罪的循证依据。以大数据视域为切入视角,运用 Excel、Spss 等分析工具,对发生于 2012-2021 年的 946 起裁判文书判例进行时间序列、空间序列、刑罚特点、刑罚影响因素 , 以及结构特征、行为规律的综合分析与解释模型构建。结果发现:网络传销的犯罪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案发集中于我国南部省份以及中原地区,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是其最常见的刑罚种类;传销规模与涉案金额对网络传销犯罪的刑罚严重程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被告人数量对于平均罚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传销犯罪在实践中具有犯罪影响规模化、组织层级扁平化、运行模式多元化的结构型特征与行为规律;法律规制粗糙、侦查取证难度高、管辖争议性严重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机关在打击网络传销犯罪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2.
无线城市不仅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竞争水平、现代化和市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标志。本文试图探讨无线城市建设中无线基础设施在城市内空间布局规律、集聚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主要结论:第一,从数量等级上看,西安市WLAN热点的分布呈现出"北密南疏,东密西疏,内密外疏""以碑林区为核心,向东北、东南、西南扩散"的总体特征和"圈层式分布"的内部特征;第二,从空间聚集情况看,西安市WLAN热点的高高集聚区集中在市中心,低低集聚区分布在开发程度较低的城市东西部边缘区;第三,通过与人口聚集情况相对比,发现人口高聚集区和WLAN热点高聚集区在中心区相吻合,但是在外围地区,WLAN热点的集聚情况和人口的分布产生了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Deterrence and incapacitation effects of auto theft are estimated with a full consideration of substitution effects across crime types and across districts in a closed area in which none of the effects will leak out.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cleared rate of auto theft crime in a certain district and in other districts strongly deters the auto theft in that district, indicating that the across‐district deterrence effect dominates the across‐district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across‐crime deterrence effect significantly exceeds the across‐crime substitution effect for close crime (general theft), but is insignificant for distant crime (violence).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移动空间盲区在城市犯罪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分析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形态兼容性、载体移动性、移动定线性、防控脆弱性等特点,并将城市移动空间盲区分为轨道、道路、离陆三种类型,探讨了各自的表现形式。深入分析城市犯罪移动空间盲区的概念、成因、特点、表现形式、犯罪防控等相关问题,能为交通部门制定犯罪防范措施提供依据,能为乘客提供防范信息,能为城市犯罪防控提供参考,并且是基于认识论的对城市犯罪特殊地理空间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代表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竞争力。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自身特点和外部需求发生变化,望城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存在内部分化,导致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与发展旅游产业、地区服务中心的目标定位相比尚有较大距离。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提出适应望城中心城区发展需要的规划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卫青春  周俊 《科技和产业》2022,22(4):129-136
使用Python程序抓取研究区内人口分布热力值数据,通过ArcGIS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时段研究区所在地区及下辖乡镇人口活动分布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人口活动在工作日呈现出“白天向心,夜间离心”的动态变化过程,休息日则与之相反;鹿泉区呈现出与主城同城化发展态势,具有较强就业吸引力,开发区及东部地区是域内主要就业活动空间;鹿泉区具有一定的休闲活动吸引力,但相对较弱,与主城区存在一定差距;根据热力值变化情况,区域内乡镇可分为休闲活力地区、休闲就业活力地区、就业活力地区和居住活力地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s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price and accessibility of fast food across a major urban area. We use novel data on the price of a representative fast-food meal and the location of fast-food restaurants belonging to one of three major chains i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and its surrounding suburbs. These data are used to test a structural model of spatial competi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easily interpreted and compared with a past analysis. We find tha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costs and demand conditions drive variation in the number of firms operating in a market, which in turn affects prices.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为例,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4个角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功能间的权衡关系以及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农业生产热点区主要位于苏北,生态保育功能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强的区域为南京、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社会保障4项功能间存在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大,社会保障功能与其余功能权衡强度最小;江苏省乡村地域多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苏南,乡村地域单功能区主要分布于苏中和苏北部分沿海地区,乡村地域非多功能区主要位于苏北西部地区及泰州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回归等方法,从市级、县级两个尺度分析2010—2020年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10—2020年江苏省两尺度下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县级尺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局部空间关联以“L-L(低-低)”和“H-H(高-高)”占主导,且空间集聚程度逐步增强;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江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