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靠习惯读书     
我是个杂文作家,杂文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它要求作者知识渊博,因此我必须读书。可我又是业余作家,白天工作,晚上写作,这两项就占去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读书确实有困难。但我有办法,那就是靠习惯读书,因此虽然异常繁忙,我还是读书不断。  相似文献   

2.
学会读书     
古往今来的史册浩如烟海,可谓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对于这样巨大的知识财富,我们要想远航,就要在知识的海洋中学会游泳——读书。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离开了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民族都将是一个没落的民族。同样,任何一个不读书的人,都终将是一个没落的人。“读一本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就是同哲人一道对人生的探讨,就是同诗人一起对生活的感悟。书籍还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有了它,我们可以沟通今人与古人的情感交流,还可以与后人进行心灵的约会。 书,对于一个智者,无时…  相似文献   

3.
品书之道     
王新业 《董事会》2014,(10):108-109
正阅读、学习、思考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是一生一世的大工程。书读的多了,眼光远了,胸怀宽了,见识增长了,情操陶冶了,人生境界就提升了"要么学习,要么死亡。"现在有很多人都以"忙"为借口不读书。读不读书不在于"忙不忙",而在于有没有读书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玩着玩着就能把书读了,读着读着还能把钱赚了。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家都很会读书,很善于读书,而且把读书用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知识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书的大学问家,这是他能够成为20世纪的时代伟人和我们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的一个很重要条件。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代学者的风范。博览群书,持之以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的毛泽东就认为:“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于古人,不足以为学。”毛泽东从青年起,就刻苦用功,从早到晚,读书不休,而且持之以恒。为了锻炼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专心致志学习和思考的本领,有时他到寂静的山峰上“静中求学”,有时又到人声嘈杂、车水马龙的城门口“闹中求学”。毛泽东一生与书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在极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始终不忘读书。长征路上,他带了两筐书,每到一地  相似文献   

5.
父亲张逊,1924年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1984年离休,2010年2月去世。父亲清贫一生,他给我们留下这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是他读书做人的记录,是他知识累积的百宝箱,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摘自本文  相似文献   

6.
“感谢电力帮扶队,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我们送米、送面、送草料、传授科学养畜知识,还让孩子们上学读书,真是扶贫扶在了点子上……”这是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吉呼朗图苏木查干哈达嘎查牧民们道出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乃摄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故,历代的文人学者大都以书为伴,以学为乐。爱国诗人陆游云:"读书有味忘身老";民族英雄郑成功亦云:"至乐无如读书。"明人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歌曰:"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前人有关读书之乐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读书确有味之无穷的三"乐"。  相似文献   

8.
深圳那片热土是个常出新闻的地方,此番又爆出新闻——1996年11月在深圳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书市",日销售额持续突破100万元大关。其火爆的场面,令人动容,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犊地予以报道。书海浩瀚,人海汹涌,销得火,购得猛,人们肩扛背托头顶,如饥似渴地"贪婪"抢购。某作家动情地说,深圳书市的购销规模和火爆程度,甚于北京……深圳书市的盛况,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市场体制的建立,使知识和技能有"价",要竞争就要知识,且知识还需充实、更新。购书群中大部份是青年,青年人一致从心底认可:要使自己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至被淘汰的重要前提,也是读书、"充电"!据报道,学习文化知识是打工族业余文化生活的第一选择;青年中相当一部份"白领"为书市的"火爆"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我是一名汽车专业的学生,平时就对汽车杂志和汽车行业比较关注,看多了那种画报式花花绿绿的汽车杂志,觉得你们《汽车观察》杂志不那样浮躁。不管是版式还是内容,都比较有深度和厚度。因为我们平时需要多了解一些汽车方面的知识,但是平时学的都是机械方面的知识,想要多了解些和企业相关的知识和行业的动态就比较困难,而那些画报式的杂志传递的信息量很少,而且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肖琳  梁莉萍 《中国纺织》2009,(6):100-102
读书的时候,要穿校服;工作的时候,要穿制服;参加PARTY,要穿礼服——这就是生活中我们理解的职业装,简单来说就是“干什么穿什么”。这样的理解,的确很形象也很容易,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探究,就会发现,原来它所承载的和被赋予的却是那样的重。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职业装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市场也就不断透露着这样一种信息:职业装的春天来了。  相似文献   

11.
编辑感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鼓励读书的一句老话。其实即使没有这些诱掖,读书也是快乐的。因为人最终的快乐是文化上的快乐,读本、读研、读博,并不是目的,而是学习过程。只要学习,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多么地有趣,我们不论干什么都是多么地幸福。  相似文献   

12.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宝库和进步的阶梯,认真读书乃摄取知识、提高智能的重要途径。是故,名人们写下了不少读书诗,仔细品味这些诗句,后人自会领悟许多为学做人的真谛。 读书,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他在《读书(其二)》一诗中云:“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夕,犹课蝇头二万言。”诗人立志为“元元”即为人民大  相似文献   

13.
<正>大庆石化公司坚持开展青年读书活动,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搭建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文化品位的广阔平台,形成了青年读书学习的持久热潮,助力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完善机制,形成活动有力保障。大庆石化公司倡导"读书成就员工和企业未来"的理念,将青年读书活动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百战归来再读书”。一年多的6S管理推行实践后,静下心来再读有关6S管理的书籍,从中感悟出6S管理原理虽然简单,却诠释了一些小哲理。哲理一:愈是小事,愈难做。整理、整顿、清扫与我们承担的高科技科研生产任务相比,可以说是区区小事,应该说没有人不会做,但在我们推行这“3S”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这些东西该不该要?”“这东西不放在这里放哪里?”“我这样整理行吗?”“现场就这条件,没有办法改变”。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依然是我们现场管理的困惑,也就是说,虽然6S管理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推行一年多了,但我们还是没有完全吃透标准,还…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习近平同志也撰文指出,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深刻阐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读书,善于学习,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关键,也是个人提升素质、成长进步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可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年轻时喜欢读书、看报、写作文;也可能和自己的工作有关,在石油战线4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搞文秘工作,读书、看报、学文件也养成了习惯。前年退休以后,又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读书、看报、记笔记成了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整天是读不完的书,看不完的报,也给家庭生活增添了很务清趣。原来以为,退休以后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自己和老伴的生活安排好,千方百计把身体搞好。这样,我们幸福,子女们也放心。但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把生活和身体搞好,光有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只有两者都搞好了,才算真正的幸福美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自己读书。看报、记笔记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好像一天不看些书报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老伴也和我开玩笑说:“你要一天不看书、不看报的话,可能就活不成了。”也确实是这样,我每天早上起来,中午饭后午睡前和晚上睡觉以前,都是以书报为友,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经济知识,看一些名人传记等。看完书报以后,我还要剪贴报纸,剪贴了一些如百科之窗、海外纵横、法制固地、健康大视野。政治经济政论文章和先进经验等。这些材料,老伴和子女都可以看。最后就是记日记,你己的日记有三种,一本是每...  相似文献   

17.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捧起书就好,这叫"开卷有益"。书要多读,因为"读书万卷始通神"。书还要精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讲:"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大;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但这两者加起来,确实不易。万卷书,三天精读一卷,也要读80年。何况人既要工作,还要生活,一天如能挤出个把小时看书,就已经很奢侈了。  相似文献   

18.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中师生探讨的主要课题之一,很多教师在探索、在实践。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提高毕业生质量、满足用人单位需要、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能力培养不能离开知识凭空进行。一个人的能力发展与知识水平密切相关。没有知识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正确地思考、推理、论证和创造。有人认为培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可学可不学,轻视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知识,不认真读书,不刻苦钻研,放松学习上的高标准要求。产生这种倾向的原因是有些人只看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没有看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以致形成一种误解,似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点明了书籍能给人带来知识和智慧,能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故此,认真读书乃继承人类文明成果,推动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重要途径。纵观人类历史,古往今来的不少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读书学习。班固的《汉书》有如下记载:“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读书。”虽公务繁忙,然秦始皇始终不忘读书。《北史》记叙了北周大政治家吕思齐勤学的情形:“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更是认真读书的榜样。他的夫人克鲁普…  相似文献   

20.
正读书,是让人觉得生活特别美好的事,以前一直在读,可是没怎么定过计划,信马由缰。某一天,"有计划地读书"这个念头忽然"啪"地一下跳出来,挥之不去。由此,2016年,读书历史性地被正式纳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安排,且美其名曰为"读书年"。首先,读书在生活中的位置再次被提前,排在了业余爱好之首。同样酷爱的音乐、旅行也屈居之后。因为,爱好太多,然生而有涯,时间有限,我也只能有所取舍。记得有人说过,读书并不能带来实质性财富,但至少能使我们成为自己。40年来,自己能够坚持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