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在节油和替代石油方面举措鲜明,这就是:全方位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和替代能源工作,而不仅仅是针对石油消费本身采取节约和替代措施。从这一方面来说,日本无疑应成为典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沈中元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1):6-14,17
进入高油价时代,汽车领域的石油替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作为一个汽车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汽车领域的石油替代燃料的发展对中国和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文章以各种替代燃料--LPG、CNG、LNG、乙醇、甲醇、DME(二甲醚)、生物柴油、CTL(煤炭液化),以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分析对象,介绍和分析了中国政府对于各种替代燃料的态度、政策以及各种替代燃料的普及现状,并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替代燃料的经济性、大气环境性能(尾气排放)、综合效率(能源效率和CO2排放量)以及汽车性能五个方面就中国2030年石油替代燃料普及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种汽车替代燃料中,煤炭液化(直接液化>间接液化)和生物燃料是最有希望的两种替代燃料.如果在2030年这两种燃料的产量能够分别达到2000万吨,届时中国汽车所需的石油消费量将可以从1.4亿吨下降至1.0亿吨.同时,石油替代项目与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问题都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始终将能源问题放在全局中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石油公团成立的背景 日本国内石油资源极为贫乏,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只有帝国石油、日本石油和日本矿业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从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活动。然而,就是从那时起,石油已经开始成为日本的主要能源,而且消费量急剧增加。 日本石油工业的上游和下游部门是独立发展的。除上述几家公司在国内新和秋田等地的几个小油田从事勘探与开发活动以外,这一时期的日本石油炼制和销售公司的活动都与国际大石油公司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新日本石油将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将第七大石油公司九州石油收入旗下。有媒体称,这有可能拉开日本石油业界新一轮兼并重组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第一家石油公司是日本石油公司。这是一家私营公司,于1888年5月10日成立于新漏县,创业资本15万日元。日本当时正值明治维新以后的工业化时期。对石油的需求迅速增长。受美国、阿塞拜疆等地发现和开发石油的鼓舞,日本石油公司成立后就着手在日本领土上寻找石油。  相似文献   

6.
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旦石油用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将如何延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战略措施,重点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核聚变能、月球资源等石油替代能源开发的进展情况和应用推广前景.分析认为,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步上升,各种替代能源将会陆续进入市场,进而呈现一个能源多元化竞争的局面.最后究竟哪一种能源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将取决于先进科学技术首先在哪一个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只有加大力度研发石油的替代能源,争取在地球石油用尽前实现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核聚变应用的"商业化",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降低石油依赖——电力替代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树伟 《电力技术经济》2008,20(4):44-47,53
随着石油价格攀升,降低石油依赖、开展石油替代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设备性能的提高,使来源多样的电力具有了对石油的部分替代可能性.分析了"十一五"到2020年电力替代在工业与交通部门的潜力分布,通过分析发展趋势、效率因素、排放因素等,对电代油的能源安全与环境收益进行了测算,并提出进一步推动电力替代石油的技术、政策、实践上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对高度依赖石油消费的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随后,美国政府采取了加强国家能源管理和规划、放开原油价格管制、鼓励石油节约和替代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执行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减缓交通运输用油的增长;成立能源部,负责综合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工业管理;通过立法,限制石油消费,鼓励石油替代;取消石油价格管制,促进节油;制定综合能源政策,鼓励交通运输部门燃料替代.这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石油消费增速减缓,美国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显著降低,每万美元GDP消费的石油从1978年的1.8吨下降到2004年的1.0吨.石油危机后美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中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在经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便开始采取各种政策应对能源安全问题。日本政府先后利用石油公团与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两个半官半民的专业机构推动其石油开发政策的实施。同时采取节约油气的综合政策,稳定供应、保证安全的储备政策以及与之相应的油气外交政策。日本2008年9月公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修正案》调整未来日本能源政策,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供应的根本性革命。通过长期的努力,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日趋下降,日本设计的能源构成多样化战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从日本油气政策的经验教训中,中国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例如建立半官半民的专业机构扶植民间油气公司的海外项目;大力开发新能源与替代能源,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能源整体转型;建立与油气生产国互惠的战略关系;大力加强节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多元化问题,大力推进多元化替代石油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开发。目前,石油替代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领域,这给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石油依赖程度明显减少,在石油危机以后,日本推行的开发、进口石油替代能源及节能技术等能源政策,切实地取得了成果。目前,虽然国际石油供需处于缓和状态,但由于①从中长期的观点看,国际石油供需情况将会紧张化;②日本的能源供给结构仍然是很脆弱的;③围绕两伊战争的中东不稳定状态将会继续下去等原因,今后,日本也需要积极地推行综合性的能源政策。尤其要立足综合性、长远的观点上,来解决适应在石油供需缓和形势下新出现的能源间竞争及其国际化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润滑情报站     
诗尤 《国际石油经济》2002,10(11):55-55
日本石油公司拟大幅 增加在亚洲和中国的 润滑油销量 “中国润滑油网”消息,日本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计划到2005年将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汽车用润滑油的批发销售量翻一番。最近几年,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对汽车用高质量润滑油的需求快速增长。日本石油公司计划到2005年,把在中国的润滑油销售量从2001年的400千升提高到1000千升。同时,公司还计划,一旦中国在2004年年底向外国公司开放零售石油市场,日本石油公司将进入这一市场目前,该公司正对中国的零售石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在亚洲其他地方,日本石油公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和战略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加祥 《中国石化》2003,(11):20-21
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美国剑桥能源提供的数据,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全球大约是36%,并已稳定保持了10年以上。而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例都在40%以上。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大约是22%~23%,并呈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石油作为不可替代的能源,主要用于汽车、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供给石油化工装置用于生产塑料、纤维、橡胶等基础合成材料,具有其他能源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大约为2.4亿吨,其中,用于交通运输的汽、煤、  相似文献   

14.
政策要闻     
日本和伊拉克签署油气合作协议 伊拉克战争以来,日本和伊拉克两国首次就油气合作的具体措施达成协议.2005年12月6日两国发表共同声明指出,伊拉克将使用日元贷款重建该国南部的石油港口巴士拉港.日本方面将从2006年开始,在两年内接收1000名来自伊拉克的石油技术人员在日学习.日本方面向伊方表达了希望从伊拉克增加石油进口的意向.此外,两国还决定设置由日方经济产业大臣和伊拉克石油部长参加的共同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协商两国油气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受经济低迷及核电站重启影响,日本石油需求量进一步萎缩,炼厂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都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经济增长和低油价的驱动下,印度石油需求量大幅攀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印度油品出口量有所下滑.韩国的石油需求量和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较高的炼油毛利支撑韩国炼油商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并不断扩大油品出口,使韩国超越印度成为亚洲最大的油品出口国.日本炼油能力萎缩和印度油品出口削减为中国扩大成品油出口提供了契机;日本、印度两国规范炼油业、取消行业补贴等举措以及韩国炼油商极其灵活的经营策略都为中国炼油业和炼油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立石油储备的必要性、紧迫性及选址大亚湾的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能源安全的实质是石油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战略石油储备是维护石油安全的有效措施,其他任何措施都不能替代或完全替代战略石油储智备对石油安全的核心作用。从获取国际比较利益及利用石油储备这张“王牌”维护和谋取商业利益来考虑,也需要快速建立石油储备。国际时局的不稳定性与我国在战略石油储备上的空白,决定了建立石油储备是我国当务之急,国际石油市场的低迷也为我国建立石油储备创造了绝佳机会。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足以支撑石油储备的建设,建设石油储备还能促进经济增长。从区域特点、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完善石油运输风险和发展现代物流等视角看,大亚湾应该是我国建设石油储备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7.
预计,200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有三个因素支撑石油和化工行业平稳增长:一是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油气的需求迅速抬升、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产品发展步幅增大.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达国家对节油和替代石油的重视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直接原因是两次世界石油危机. 二战以后,随着中东和非洲大油田的相继发现,世界石油资源开发进入新阶段,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重从1962年的28.8%上升到1972年的47.3%.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提高、供应的相对紧张和油价的高涨,人们更加重视非常规石油和替代石油的生产,加快了对蕴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的开发和煤制油发展的步伐,更把"可以再生"的生物质制油看作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石油替代产品产能将快速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虽然石油的替代方式有很多种,但真正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替代方式主要还是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煤炭液化和天然气,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