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岑溪县地处桂东南,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全县经济较为薄弱,1980年农业总产值仅有 1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03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岑溪农村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6.6倍和119%.岑溪县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稳定、三发展”: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岑溪县共有11万农户,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2.2%,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对全县在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关系极大.该县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挥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岑溪县农村已由过去的单纯务农发展到农、工、商、交、建、运、服务各业综合经营,集体、联合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格局,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七五”期末,全县乡镇企业达13027个,其中:乡镇办124个,村办企业948个,联户办373个,户办企业11582个.乡镇企业总收入19437万元,比“七五”末期增长3.28倍.农口人均乡镇企业收入为321.6元,略高于全区和地区平均水平.乡  相似文献   

2.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自治区28个重点扶贫县之一.全县人口为150,812人,有苗、瑶、侗、壮、汉等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74.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区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机,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1985年全县工业产值为174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80年增加874万元,增幅为100.7%,“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4.9%;农业总产值为4395万元,比1980年增加988万元,增幅29%,“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5.2%.国民收入1985年人均389元,比1984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1年92元提高到1985年的179元.虽然,近年来山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这是以低起点为基础的.1985年人均国民收入广西为401元(在全国排第28位),全国为656元,均高于龙胜.1985年自治区财政对龙胜的补贴为804万元,占该县全年财政支出61%(“六五”期间为70%,还未包括民政等部门的救济款).目前全县仍有86,000人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农业人口54.6%.其中有34,628人年年需要救济.因此,贫困少数民族山区如何凭借自己的自然优势和国家有限的扶持,进一步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异常迫切.  相似文献   

3.
(一)1983年我县农业总产值是28,794万元,比1980年增长64.13%,农付产品收购总值9,099万元,增长44.22%,由于农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其手持现金发生了变化:一、农村现金投放量增加,农民的手持现金也随之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县农村现金投放量是19,686万元,占全县总投放的83.69%,比1980年增长52.89%,其中净投放1948万元,增长53.79%.据测算,去年全县农村货币流通量是3,267万元,比1980年增长51.88%,随着农村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农民手持现金量也发生了变化.1983年农民手持现金量人均29元,比1980年增加9元,同时,农村储蓄存款的增长比例也很快.去年全县农民储蓄余额是2,087万元,比1980年增长184.34%.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富川县农行、信用社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使优惠的政策、先进的技术与信贷资金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90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3834万元,比1985年增长1.21倍,其中农业总产值8661万元,比1985年增长25.8%.199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0元,比1985年增279元,提前两年跨过温饱线.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村金融业务亦有较大的发展,1990年末农行各项贷款余额7831万元,比 1985年增长2.11倍;各项存款余额5350万元,比1985年增长3.11倍.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970万元,比1985年增长2.51倍;各项存款余额2128万元,比1985年增长2.14倍.几年来,行社累计发放各项科技兴农贷款38500万元,并做了以下工作:一、支持粮烟大面积“三化”种植.富川是广西的粮食和烤烟生产基地县,为了推广粮烟良种化、规范化、区域化种植,富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大力抓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落实农业科技政策,并制定出科技兴农规划和措施,把科技兴农考核指标以责任状的形式分解承包到各乡镇.农科部门引种推优,大面积推广杂  相似文献   

5.
荔浦位于广西东北部,现有36.06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1.7万;共有30.6万亩耕地,其中水田22.6万亩,是个人多耕地少的农业经济区。1985—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56.15元。1990年与1984年相比,工业产值增长3.68倍,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11.26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只增长0.29倍。上述情况表明,农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步伐?荔浦县从1991年下半年起狠抓农业系列化服务,组织广大农民对农业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出现了突破性发展。1992年,全县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700万公斤;全县种植业产值增长10.26%;畜牧业产值增长25.8%,占大农业产值的48.1%;林业产值增长19.6%,渔业产值增长5.1%。全年农业总产值3.66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5.78%,比桂林地区平均增长水平高出6.18个百分点。199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8元,比上年增加133元,为全地区平均增加64.9元的2倍多。荔浦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取得重大突破,主要抓了六大系列服务。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在国家扶持下,依靠其自我积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灵活运行机制,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致富、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广西乡镇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1990年末,全区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92.5亿元.但是,与全国农民人均占有工业产值水平相比,差距很大.1989年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乡镇企业总收入全国是877.9元,我区为259.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收入全国是119.33元,我区为52元,为全国人均水平的43.5%.由此可见,广西的乡镇企业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广西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为什么迈不出更大步子呢?一、发展生产力的教育在农村干部群众中不够广泛和深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尚未扎根.特别是有的县、乡领导班子在任职期间抱着“头一年积极干,第二年看一看,第三年换届选举再来干”的等待观望思想,发展意识淡薄,难以开创新局面.二、对在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乡镇企业要挑重担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只看到农业不稳定,粮食减产失收制约经济发展的一面,没有看因地制宜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时期农业信贷面临的形势“八五”时期预计农业总产值要达到8300亿元,年递增3.5%;粮食产量要达到45000万吨,年递增1.63%;棉花475万吨,年递增8%;油料200万吨,年递增5.92%;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农业劳动力转移1500万人。根据“七五”时期的实际情况和“八五”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消费需求现状 邵阳市是个农业大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乡村人口536万人,占总人口的71.8%,农业总产值191.7亿元,占GDP的46.8%,全市财政收入25.3亿元,农民年人平纯收入2675元,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4元,增长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08%.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的货币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农业生产商品率有了明显提高.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20.8%,农付产品采购总值增长33.83%,农业生产商品率由21.5%提高到38.5%.八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4.7元,比一九八○年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10.
合浦县位于广西南部,面临北部湾,经济比较发达,是广西比较富裕的县份之一。1990年合浦的工农业总产值为16.05亿元,比1980年增长146%,地方财政收入7832万元,比1980年增长214%,外贸出口6755万元,比1980年增长8.5倍,进步很大,成就喜人。  相似文献   

11.
永胜县地处云南省的西北部,全县15个乡镇,总面积5099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399016人,其中农业人口340401人,占总人口的85.31%,是典型的农业县.2013年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完成551382万元,同比增长103587万元,增幅23.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1993万元,同比增幅14.13%,2013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71万元,增幅30.95%,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58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低179元,属国家级扶贫攻坚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显示了它强大的经济实力。199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比1978年增长20多倍;“七五”期间,全国农民纯收入净增量的一半来自乡镇企业,到1990年底,乡镇企业已安排农村劳动力9200万人;在一些乡镇企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田东县几年的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当前农村货币流通状况进行了调查.田东县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11523万元,比1981年增长70.6%;其中农业总产值1983年7464万元,比没有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1981年增长137.4%.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货币量亦随之增加.1983年底全县货币流通总量为1114万元(已剔除流出、流入因素),比1981年增长38.7%;其中,农村货币流通量804万元,占全县货币流通总量的72.17%;农村人均持币量1983年为26.80元,比1981年增长37.93%;农村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几年来农村经济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一九八五年末农村各项存款余额为8306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29%;一九八五年农业总产值为20253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5.2%; 一九八五年农民出售农副产品收入为6453万元,比一九八四年增长43%.反映了如下几个特点:(一)三年来农村各项存款一直是上升趋势.(二)在一九八五年农村各项存款增长中,以农民储蓄增长比重较大,占41%,大于一九八四年增长比重26.54%.(三)农村各项存款与农业总产值比较,每百元农业总产值提供存款,一九八三年是15.63元,一九八四年是33.70元;一九八五年是41.01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孝感市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支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1995年全市农村信用社支持科技农业的贷款累放15890万元,净放534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5%,促进了我市农业的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100多元。  相似文献   

16.
"八五"时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到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2391亿元,增长1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全省农业总产值584.97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2097.5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一直稳定在第九位左右。全省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6.5亿元,建成投产了一批大中型项目。去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51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6%;城镇居民人平生活费收入3606元,比上年增加500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以来两地区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发展评价1.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巨大。柳州、河池地区1986年农业总产值分别比1980年增长28.3%和57.5%,1986年,柳州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90.1元,比1980年增长70.6%,两地区“四业”产值比重由1980年的35.9‰和43.%上升到44.4%和50.3%;乡镇企业总收入为3.83亿元,比1980年增长1.85倍。扶贫工作成绩显著,三年来共有7.14万户,35.5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有1.3万户,6.5万人人均收入达500—1000元。2.农村金融日趋活跃,截止1987年9月底。两地区农行各项存款分别比1980年底增长3.74倍和8.9倍。各项贷款比1980年底增长2.46倍。农业贷款结构已在趋向合理,改变了过去农村信贷资金单一投入种植业的偏向。1986年,柳州、河池两地区信用社盈余社从1980年的40个上升为271个,盈余金额由1980年的18.5万元上升到1986年的193.6万元,亏损社由1980年的192个减少为54个。  相似文献   

18.
一、农行统管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工作的回顾我区各级农行自1984年6月底顺利完成接管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工作以来,在帮助企业管好用好流动资金的同时,认真做好信贷服务与监督工作,积极发放贷款,支持国营农业企业发展生产.七年间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3.57亿元,1990年贷款余额达6.27亿元,平均每年以近1亿元速度递增,有效地促进了国营农业企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据农垦、华侨、劳改三个系统企业统计,1990年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达8.34亿元,比1983年增长2.25倍;销售收入17.01亿元,比1983年增加4.89倍;实现利税6921.5万元,比1983年增加2.11倍.七年累计实现利润1.51万元,比1983年前30多年累计总额番了一番多,企业自补流动资金达3496.7万元.  相似文献   

19.
湘阴是地处南洞庭湖滨的农业大县,是全国百个粮食生产和销售先进县之一。全县有39个乡镇、421个村、13万多农户、60.5万亩耕地、15万亩山林、50万亩水面。1990年粮食总产9亿斤,农业总产值2.8亿元,分别比联产承包前的1981年增长23%和100%。该县的农业能有所发展,是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改善了条件。但是,农业服务体系仍不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全国3万多个乡镇、650万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推向深入。本文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为例,对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模式及融资政策进行探讨,供参考。一、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反哺”能力弱。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截止2006年湘西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9亿元,仅占全省总额的2.2%。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湘西州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比例明显偏高,2006年三大产业的比重为20.5:36:33.5,农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2.7个百分点。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弱。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仅有19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仅有288个。四是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产品加工率不到20%,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50%。(二)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活改善。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2006年湘西州农民人均总收入为2711元,扣除生产成本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428元,只占到全省平均水平的58%。二是农村消费弹性小。从消费市场看,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