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危丽  杨先斌  刘燕 《财经研究》2006,32(11):47-55
在对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Holmstrom和Milgrom(1991)提出的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精神,构建了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将土地资源禀赋因子引入该模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据此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优激励合约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激励合约时,中央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地方政府的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量、退耕还林实施绩效的变异性等因素确定地方政府的可变收益分配率,并让地方政府的收益与退耕还林的实施绩效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提高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合约同样具有市场中的企业合约特征,合约中也包含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合约内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循环激励约束结构,企业合约的激励约束结构是“……企业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所有者……”,而农业生产合约的激励约束结构为“……农户人力资本→土地产权强度→农户人力资本……”,在上述分析框架基础之上,利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的土地使用不当或开发过度而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文章在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完全合约的特征以及土地质量的动态演变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土地最优租赁模型。受投资和自然侵蚀(主要指土地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的影响,土地质量将随时间而改变,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以固定报酬为租赁者参与条件,土地所有者的最优为投资与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土地所有者的最优合约由三个参数(单位投资成本,产出分享比例参数,为固定支付数量参数)决定。模型显示分成制合约能够对土地租赁者给予足够的投资激励,土地所有者可以取得投资和努力投入的最优。  相似文献   

4.
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假说——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完全合约理论关注于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不完全合约的理论基础,二是剩余控制权的产权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农地流转租约中,不仅存在着不完全合约与关系合约问题,而且合约短期化与空合约也是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农地租约的经验证据,分析农地租约不断加剧的短期化倾向,进而阐明不完全合约演变为空合约的逻辑机理.笔者指出,空合约依赖于信任与声誉机制而实现自我履约,能够降低合约的治理成本并改善其不完全性,从而形成不完全合约—关系合约—空合约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期权式合约、可置信承诺与订单农业的自我履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期权式合约的思想引进订单农业,分析订单农业的自我履约机制.期权式舍约可以使农户的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顶",从而有效地降低农户的违约风险.但是这种绩效的前提是企业做出的承诺必须是可王信的.通过向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企业可以显著地提高自身承诺的可置信程度,从而建立"互相锁定"的关系,促进签约双方形成有效的自我履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结构。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实现农业分化。从而达到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绩效可以用分工理论来解释。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既需要制度分析,又要有数量模型,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各地方政府通过合作获得的经济收益有绝对和相对的区分。当地方官员追求绝对收益最大化时,合作绩效较高;当其追求相对收益最大化时,合作绩效较低。从合约理论来看,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和转轨经济条件下,各地方官员履行职能的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代理合约。这种特殊的合约及其相应的治理结构导致了地方官员特殊的行为方式,并由此决定合作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四级绩效合约 绩效合约是通过公司与确立工作目标及衡量目标实现的标准,并达成一致和承诺,重点是对工作业绩进行管理。四级绩效合约就是由战略级、年度级、季度级、月度级等四个级别绩效合约组成的体系。它根据企业四级目标(即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各阶段的核屯、需求,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与考核指标,形成四级绩效台约,确保目标体系实现。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情况下金融资本与农业产业资本难以有效融合是当前农村金融领域亟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农业产融合约内生的不完全性主要源于农业产业资本所有者拥有金融资本所有者难以察觉的私人信息,进而使金融资本所有者面临着农业产业资本所有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本文以激励理论为指导,从基本接近中国农村金融实际的假定出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提出了一个有关农业产融合约的激励模式假说,为以后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证实与证伪的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10.
何青 《经济论坛》2002,(8):50-50
近几年来,关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探讨一直没有间断过。目前,被誉为“第三次上地革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短期优势已见端倪,长期成效尚拭目以待。 土地流转制度的核心,便是转让土地的承包权也即使用权,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方式,主要有土地折股和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土地析股,是指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为股份,成为农业企业的股东。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则是指农民把土地承包权有偿转让给土地经营大户。 毋庸置疑,不管哪一种上地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