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一些民俗正在走向消亡,尽管令人心痛和无奈,但博物馆注定是它们最后的家。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哲学观念,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民间生活之中,其中最典型不过的当属中国传统岁时节日了。春夏秋冬四季,有不同的节日,甚至24个节气,都有不同的祭奠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俗。春节当然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一个节日,最近文化部公示的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春节位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的日益边缘化,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问题。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正呈现出淡化的趋势,民俗节日主题定位的模糊,使得这一趋势日益显著。本文结合国内外知名节庆活动主题定位的特点,以及当前国内民俗节日在主题定位上的缺失,提出建设性的发展策略方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饮食与民俗和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有其特有的饮食民俗,而不同的饮食民俗又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性。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饮食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引起人们更多关注。本文试从饮食民俗的角度入手,东西方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和英国为例,从日常饮食、节日饮食及与宗教信仰相关的饮食特点入手,比较分析中英饮食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各自的特点,并揭示研究饮食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俗的味道     
对于许多外国朋友来说,对中国、对重庆的民俗感兴趣,并非仅仅是为了猎奇。一个民族的民俗实则是民族文化最根基、最深层的部分。它总是以原始、质朴、简单而又色彩纷呈的方式呈现出来。正因如此,它的内在张力显得特别大,对他民族人们的吸引力表现得更强烈。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快讯》2007,(8):35-37
春节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在中国,春节一直是民间一个不言而喻的盛事。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春节也逐渐转变成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知道春节、了解春节、庆祝春节。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周刊》2007,(8):35-37
春节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在中国,春节一直是民间一个不言而喻的盛事。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春节也逐渐转变成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知道春节、了解春节、庆祝春节。[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多民族聚集地区,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传统民俗丰富多彩。然而,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民俗遗产如今都面临着或被遗忘、或在消失、或已灭绝的命运。这里分类列举的虽然仅仅是西部民俗的一部分,但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却是最值得关注的。但愿这些民俗项目的濒危指数和保护程度,能够唤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保卫民俗     
对于民俗,其实是有不同界定的.   曾担任过英国民俗学会会长的博尔尼女士认为:“民俗包括作为民俗精神秉赋的组成部分的一切事物,而有别于他们的工艺技术.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犁的形式,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祖以及建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狭义的民俗,仅指一些仪式活动.这次文化部提出的几项保护民俗都是节日,大约也遵循这样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春节怎么过?是到彩云之南晒太阳,还是上高原泡温泉,看飘雪,感受一番冰与火的激情?当人类已进入标新立异的时代,年怎么过?怎么玩?怎么吃?正成为人们个性化的选择。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惟民族传统文化最淳厚的地方,最具  相似文献   

11.
保护传统民俗节日要坚持民间事民间办、原生态保护、活态保护、整体保护、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通过建立民间自行组织为主,政府倡导推动为辅的"办节"机制,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加强地方特色节日文化挖掘和保护,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形式,传承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和培育现代节日文化相结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浩 《走向世界》2010,(4):28-33
春节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第一大节日,在过去被称作大年或年节。年节是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揭开序幕的。从这天起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段时间,包含着旧年岁末与新年年初这两个前后衔接的时间段落。“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积聚了一年的情感与期待在春节的神圣时空中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为兔年春节疯狂,而世界却为中国而疯狂。我们即将开始看到红色的海洋,这是喜庆的颜色。中国的春节最开始在西方被看做是“少数民族的节日”,而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时尚节日”。  相似文献   

14.
春节是最受中国人民重视和喜爱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和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喜庆祥和的节日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包括贴春联、吃团年饭、放鞭炮、送压岁钱等等,拜年就是当中一个及其重要的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15.
韩颖 《魅力中国》2014,(16):60-60
饮食民俗是物质生活民俗之一。由于地形和气候、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中国各地区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饮食民俗。无锡地处长三角地区。工商业发迭,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饮食民俗。但随着无锡现代化的发展,饮食民俗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保护饮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打造特色品牌,宣传传统食俗。  相似文献   

16.
薛涌 《中国报道》2014,(1):112-112
最近十来年,中国人产生了一种节日焦虑,其中以春节前的焦虑为最。每逢过节,大家总对节日有许多非议。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一来,有关“洋节是文化侵略”的讨论就热起来。一到春节,关于央视春节晚会等的争论又生。  相似文献   

17.
合理保护利用民族民俗文物是博物馆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能。保护并合理利用民族民俗文物可以普及民族民俗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及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时到侗族地区旅行,实在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情。节日里到处是独特有趣的民俗活动,既隆重欢愉,又高雅自然,跟城市里单调乏味的吃喝请客完全不同。2014年春节,我在故乡老家过完年三十夜之后,于正月初一一大早带着家人驱车前往黎平、榕江、从江等侗乡行游。我们先是来到榕江县的栽麻乡,这一带是侗族传统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注重春节习俗的侗族地区之一。节日期间,几乎村村寨寨都有民俗表演活动。其中,最突出的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9.
民俗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地人们特定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通过对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本质意义和习俗信仰功能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发展的脉络,从中发现人类文化的相似和共同之处,并认识民俗节日背后深层的信仰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A民俗旅游的界说民俗旅游是旅游事业的一个分支.民俗旅游是人们以旅行的方式,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现象的游览观光;籍以满足其览胜、赏情、娱乐、探秘乃至购物留念的心理需求.B开发鄂伦春族民俗旅游业可行性依据黑河市爱辉区的新生、逊克县的新鄂和新兴3个民族乡是我国鄂伦春族主要聚集地之一.在民俗旅游业的开发上,虽然目前存在无经验和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但是其基本条件都是具备的.民族风俗优势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1953年定居时,全国仅有3,262人.由于其社会形态是由原始社会末期以“乌力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