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影响所得税潜伏因素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潜伏因素形成的原因和内容,从会计学角度提出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利润与计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并挖掘造成差异的潜伏因素,以正确计算和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2.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该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业主权益理论,即认为对企业收益的计量就是对业主权益的计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用资产负债观定义的企业收益,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该法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要求确认所得税费用暂时性差异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从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那么如何理解和正确判断暂时性差异,成为所得税会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陛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可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企业除日常的交易或事项会涉及递延所得税核算外,还存在一些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等特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所得税的影响,笔者针对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会计核算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摒弃了旧规范中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现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新准则与旧规范在差异定义、收益确定、所得税费用计算、亏损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就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一些简要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摒弃了旧规范中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现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新准则与旧规范在差异定义、收益确定、所得税费用计算、亏损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就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一些简要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负债法和递延法)下,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金额,并将其计入"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格外引人注目。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这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加上其他会计准则的变更引起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影响到所得税的核算,此次新准则变革中,所得税会计处理将是实行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本文试分析比较具体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变化,并就企业实务中所得税处理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在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确认与计量。本文以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为例,分析其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所得税会计上就出现了暂时性差异的新概念。与旧所得税会计相比,新所得税会计在一些概念定义、理论基础、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等方面都与原来所得税会计上有较大不同,但两者又有共同之处,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做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论所得税会计张玲一、所得税会计的沿革和发展所得税会计是指处理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属于财务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所得税会计的沿革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相互一致。税务会计和财...  相似文献   

12.
陈灿 《山西农经》2020,(9):167-168
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税种,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绩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税收体系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因此,对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绩效研究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采用三阶DEA方法,分析了2015-2017年所得税对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绩效。通过研究,测算各省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绩效的真实水平,总结制约我国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优化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差距绩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捐赠是指企业将其有权处置的合法财产自愿无偿地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由于会计和税法存在差异,企业捐赠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成为会计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分别从企业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并指出企业捐赠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本文拟对资产负债表下债务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芮奂 《绿色财会》2007,(11):29-31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从企业财务状况的立场出发,针对企业会计所得和所得税法标准确认的应纳税所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将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额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一项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运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所得税会计是指以税法为准绳,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准则和方法,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确定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并全面履行缴纳所得税义务工作的一种专门会计。其内容包括:会计期间、递延所得税项目、经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变更,货币计量和外币折算,收集、记载企业各类所得的会计信息,整理分析及核算和确定应纳所得额定期编制和提供所得税报表并及时反映所得税的上缴情况。狭义的所得税会计是分析、研究、处理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分离状态(情况)下的差异额及其纳税影响额,确定税款支出(或减免)金额的一…  相似文献   

19.
实行所得税会计的难点廖秀梅所得税会计是处理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之间差异的理论与方法。所得税会计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一个与财务会计相统一到相分离的发展过程。我国实现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势在必行,但分离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阻碍。如何消除各种阻碍顺利实现分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前实施的旧《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而新准则针对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规定为:“资产负债表,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