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由于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开发、积累、创新,以培育、开发、提升核心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掌握着构成核心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将探讨在企业核心能力培育过  相似文献   

2.
运用知识管理克服核心能力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能力”概念被提出以来,这一名词似乎成了企业经营的制胜法宝。然而,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企业的衰败事实说明,核心能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能力刚性的出现又会抑制企业变革,削弱企业创新能力,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在保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克服能力刚性对企业成长与发展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核心能力虽然可以为企业创造出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但是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已有的核心能力可能会对企业变革和核心能力的更新产生消极的影响,表现出不易改变的刚性特征,并最终导致企业绩效的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4.
企业"核心能力刚性"问题的根源是组织惯例的刚性.组织惯例具有结构二元性,其形式面为行为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行为集合;其执行面当中行为人的即兴行为是创新性知识的源泉,也是惯例变异的来源.组织惯例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动而及时、顺利地进行变异,这是克服"核心能力刚性"的根本出路.问题的解决应通过克服组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直觉、知识诠释、知识整合和知识制度化四个阶段的三类障碍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知识和创新都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企业为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发展自身的核心能力。合作创新为企业提供了知识交流和融合的平台,且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还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传动支持,通过知识转移、合作创新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建斌 《发展研究》2001,(8):51-51,60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核心技术与管理能力、组织学习、教学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企业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方式;二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管理文化氛围,即具有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好的上下同心同德的适应企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且这个价值观在新的环境变化中能够迅速适应最新变化;三是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从领导者开始,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了解新形势、新变化,并把新东西迅速传递出去。可以认为,核心竞争力就等于技术管理集体教学,其中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并不等同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用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锁通  潘萍 《经济论坛》2001,(20):33-34
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它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用户价值,即核心竞争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②独特性,企业的任何一项专长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独树一帜;③延伸性,核心竞争力犹如一个“技能源”,它能为企业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领先产品或服务。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获取丰厚利…  相似文献   

8.
核心能力是一种扎根于企业组织内部的、能获得超额收益和能够不断使自己立于一种竞争优势地位的一种能力。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盈利,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由于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利润,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无法否定的,但企业如何才能实现盈利的目标,企业的营利能力如何才能得以不断地提升,却并非每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所能把握的。本文就如何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以此使企业实现从小到大,有力地抢占市场,最后赢得超额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是目前管理学领域讨论的两大热点问题,研究知识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研究知识管理,充分利用知识提高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一个企业进行知识积累、创新和应用的能力。而对知识的获取、积累、传播、学习和内部共享无疑成为影响核心能力形成快慢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以知识管理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共同经营的成果。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培育并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比竞争对手具有更持久的优势、能力和知识体系,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创新、人才支持和实施能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核心业务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组合,是企业通过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能力。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文章分析了企业核心业务及核心业务能力的内涵及特征,为企业正确识别其核心业务、提高核心业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文化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力是指企业整合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能力,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充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构成文化力的基 础是精神力和制度力,发挥企业的精神力和制度力,又必须通过创新力、学习力和应变力来实现。因此,企业棱心竞争力是以 精神力和制度力为基础,创新力、学习力和应变力为保障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4.
核心竞争力是在传统战略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基础上企业战略理论的新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持续竞争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长期的国际化的过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要培养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提高比较竞争优势,在获得比较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深化,才能逐步培养起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经验研究中的关键细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采用作者从事乡村经济发展研究的经验教训 ,说明运用经验研究方法必须注意的问题。为此 ,从选择主题、搜寻文献、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研究报告写作的角度 ,论述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渔业的主要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生态渔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渔业应当成为我国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为了发展生态渔业,应对目前生态渔业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制度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Forecasts are relied upon as a guide to what future outcomes for the economy might be. However,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estimate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economy now or has taken place in the recent past. This is where ‘nowcasts’ come in. In this article, I describe what nowcasting is, why it can be a useful tool for macroeconomists as well as present daily nowcasts of key Australia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including GDP growth, inflation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江南论坛》2011,(4):16-17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日益对既有的国际实力结构形成实质性冲击。但是,当国人沉浸在GDP快速增长的兴奋中时,各种累积的问题所发酵而成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也不期而至,如何在下一个十年里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确保目前的发展势头得以有效延续,以避免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陷阱"和90年代的"日本陷阱",则是所有国人应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影响项目管理的因素有许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技术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高技术人才管理的关键。研究了项目组制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机制,并提出如何在项目组中对现阶段的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dentifies and describes the key features of Australian business cycles during the period 1959–2002. In particular, we identify the chronologies in Australia's classical cycle (expansions and contractions in the level of output) and growth cycle (periods of above-trend and below-trend rates of economic growth). We find that while there are large asymmetries in the duration and amplitude of phases in Australia's classical cycle, on both measures the Australian growth cycle is much more symmetric. Fur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over the sample period Australian (filtered) output and prices have moved in a counter-cyclical fashion, suggesting a dominance of shocks to aggregate supply affecting the Australian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