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林超 《华商》2012,(8):14-15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让国人骄傲,可现在,中国制造却让外国人眼红,使中国人迷失。“中国制造”究竟怎么了?“中国制造”泡沫化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有独特的竞争力,却并未都得到各国消费者和公众的足够尊重。不少国人也在反思“中国制造”的不足,要求以“中国创造”来替代“中国制造”。我们则应公正地对待“中国制造”,给“中国制造”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小红 《商场现代化》2006,(7Z):113-113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凸显三大软肋。以企业为主体,本文提出了品牌建设的三个路弪依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出现在世界各地市场的时候,由“中国制造”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制造”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被挂在嘴边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什么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中国制造”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中国制造”究竟该怎样造。  相似文献   

6.
在土耳其有个未解决的争议,中国产品到底该说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合造”,哪个更为准确?不过,土耳其商人还是喜欢将这两种中国产品区分开来,一类是“中国制造”,一类是“中国合造”。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但由于“中国制造”存在知名品牌数量少、品牌生命周期短、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还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国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对此,专家指出,亟须打造“中国品牌”,努力塑造世界品牌,方能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核心支撑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对手纷纷向“微笑曲线”两翼迁移的时候,富士康却在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制造环节创造了达到7%的净利润,以及“每年增加一个联想”的营业增长。富士康的成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唱衰“制造”之前,中国企业是否真正领悟了“制造的真谛”?在凡事讲大概的中国文化中,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工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邢和平 《现代商业》2012,(29):49-50
自2000年开始的十年发展,“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国制造”内部开始经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与再造。今天我们看到的“高端上不去、低端难保持”的困局,正是转型期必然的乱象和必经的磨炼。“中国制造”还能继续保持在国际竞争中优势的应对策略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0.
严瑶 《国际市场》2009,(12):45-45
历史终于迎来中国汽车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全新蜕变。中国首个整车风洞中心项目——由同济大学承建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凤洞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让人们一睹了“中国设计”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与国际反倾销的会计应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中国制造”和对外贸易的高歌猛进,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威胁论、世界工厂论、产品冲击论、输出通缩论等一直未断,有人甚至偏见地认为“中国制造”完全依靠货币低值来竞争,由此对“中国制造”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倾销,其中不乏是对反倾销的滥用。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凸显“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为了应对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制造”的滥用,需要我们恰当运用“会计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在巴西世界杯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进出口经理人》2014,(10):10-10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工商界之间的事了,而更成为国家领导人关心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带着中国高铁、核电的频频亮相……领导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国家级的“推销员”。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工商界之间的事了,而更成为国家领导人关心的话题。从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让高大上的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到习近平主席带着中国高铁、核电的频频亮相……领导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国家级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14.
曾盈盈 《广告导报》2005,(4):107-107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中国制造”被一下子激活,并赋予了新意。  相似文献   

16.
杨正良 《广告大观》2005,(4):127-131
2005年5月,恰逢“两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发展大计,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也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5月5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开幕之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邀请了多位“两会”企业家代表和知名经济学家,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在线交流,共同探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曾盈盈 《广告大观》2005,(4):122-123
3月10日晚,北京大学秋林国际报告厅里座无虚座,掌声阵阵。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与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05‘两会’代表北大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品牌中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引子 近日,法国《快报》载文称,“中国制造”更加受到非洲人民欢迎,中国品牌方便面的魅力大有赶超美国可口可乐的势头。但是,《福布斯》也指出,“中国制造”尚缺乏创造成分。  相似文献   

19.
刘娟 《中国广告》2011,(11):44-45
如何将“中国元素”运用到品牌中,如何在品牌的塑造中超越“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充分发扬“中国特色”,已经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欣慰的是,我们已经“在路上”。——高峻一个品牌能够在全球获得成功.一定是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和商业进行完美的融合,那么这种文化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制造”也已经成为了高质量低价格的代名词。但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不断涌现。蓝色贸易壁垒便是其中之一,它是以SA8000标准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它的产生对中国这类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核心的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将结合对蓝色贸易壁垒以及“中国制造”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蓝色贸易壁垒下“中国制造”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