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石萍 《价值工程》2010,29(33):25-2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劲猛发展,提高众多工程项目总承包及相关的施工管理水平,合理规范施工管理的行为,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过程的安全,科学、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已提上日程。与之相关连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建设工程的合同与合同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需要摆在首位来严抓。  相似文献   

2.
构建与工程项目管理相适应的合同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中的首要问题。由于项目建设会出现难以预估的纠纷,所以以合同为依据解决纠纷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合同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是不可缺失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协作方式和运作流程都在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于是衍生出了BIM这种先进的工具和工作方式,通过建立BIM信息平台,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将BIM技术与建设工程管理合同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建设工程现场的施工效率,文章针对BIM技术在合同管理体系中产生的影响展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建筑行业项目工程合同现状出发,主要分析了我国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其中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履行管理的内容,并指出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元闽 《中外企业家》2014,(12):116-117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建筑市场不规范、建设工程合同体系不完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建设领域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合同体系、培育现代的合同管理机构等措施,有利于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工程招投标作为国际通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承发包方式,在我国也已广泛应用,随着FIDIC合同条款和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将更加成熟合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基本建设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施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大大促进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从建筑业历次改革来看,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都涉及不深,还缺乏从根本上来研究现有条件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控制工程投资,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规模巨大,建筑行业产值的国民经济贡献率达到26%,但是,其平均产值利润率却只有3%,属于低利、微利行业。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由于从业者短期用工、底层用工居多,作业区域和位置环境野外占比多,整体管理活动层次比较低,管理粗放。所以,强化管理、增加效益是当前施工承包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课题。根据价值链原理,管理效益形成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根据二八定律,少数关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事项决定了大多数的管理效益,所以,必须坚持全过程管理基础上的关键事项控制。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造价控制就是指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预定限额内,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各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造价控制应从多方面入手,如合理设置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等.其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就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评标定标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工程实行招标承包制,是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为培育我国的建筑市场。促进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重大举措。然而,这项改革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照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评标工作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承发包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导向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招标投标工作的走向。这就是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评标定标工作的必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12.
国立伟 《价值工程》2012,31(16):65-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建筑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进,工程建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祖国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建筑业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由于新技术的革新,新理念的引进,新材料的发现等是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在不断追求"提速"同时也不要乱了章法,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是任何工程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所以为了建筑项目达到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目的,对于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合同是业主与施工方之间签署的关于施工过程中各项内容所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保护双方各自的利益,也保障了工程施工中各项环节能够顺利的完成。作为医院建设工程,其体现的社会利益远比经济利益大,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更不得有任何闪失。笔者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略述己见,探讨了为了保证医院建设工程能够如目标所述完成医院对于所签订的合同进行管理时就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公平、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合同纠纷,注重合同阶段纠纷的事前化解,对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公平、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合同纠纷,注重合同阶段纠纷的事前化解,对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新媛 《价值工程》2014,(12):90-91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中的合同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实际的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合同的无效而为整个工程项目带来了很大负面的影响。在本文中,将就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几种无效合同类型及法律后果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萧狄  任翀 《价值工程》2012,31(1):69-70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和各项对外经济与合作的政策扶持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优势市场稳固的同时,新兴市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全面、准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情况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条件。文章将以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等机关部委提供的行业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首先对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整体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和研究。接着,分别对重点地域和重点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总结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的环境,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存在很多缺陷.为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参照国际惯例,提出项目管理应建立承发包模式-合同模式-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给出建立市场条件下的专业管理服务体系框架,并通过构建与之配套的合同模式,建立一种合同条件下的项目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全面推行,与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一样,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监理实践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行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促进监理事业发展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郝思齐  池慧 《价值工程》2014,(35):153-154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中的合同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而不同的合同形式业主和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业主为了减少风险更多的在合同中采取激励机制。文本主要站在业主的角度,运用不对称信息博弈理论,探讨了在招投标过程中采用资格后审的情况下,业主采取激励机制所可能承担的风险和损失,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业主和承包商双方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questions of labour reproduction and skill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contract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UK construc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dustry. The central concerns of the article relate to the impact skills shortages within the sector have had on recruitment practices, training provision and the use of contract alternatives in terms of both direct and non‐standard labour. The argument primarily draws on data from a national postal survey conducted in 2002, covering firms of all sizes within this key economic sector. The article reveals some interesting findings regarding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practices which, despite encouraging headline figures on the existence of training, reveal an over‐dependency on contingent labour and low levels of apprenticeships – particularly among small firms, which are predominant in the industry. This suggests that the recognised problems of labour shortages within the sector are ongoing, and that the aim of attracting new workers into the industry remains unreali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