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措施,但由于城商行过于追求机构扩张,导致公司治理、管理体系、产品创新等严重滞后,出现了诸多经营风险。本文选取中小城市为例,通过分析廊坊地区各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与风险,给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也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商》2016,(10):206-20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是在跨区扩张的经营过程中城商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也在逐渐的暴露,这些问题和风险会阻碍城商行跨区扩张的脚步,因此解决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的风险成为其首当其冲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现状以及经营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具体分析了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的所面临的风险,最后针对其跨区域经营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吉光 《中国市场》2011,(24):45-51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以及跨区域经济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入到跨区域发展的队伍之中。毫无疑问,经营地域的突破为城商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在监管环境仍不完善、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此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24)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渐加剧,跨域区经营已经成为了城商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跨域区经营除了为城商行带来更多的收益,还将为其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本文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收益与风险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特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5年至2009年底全国31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人手研究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特点,总结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5家大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1997—2008年间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跨区域发展有助于大银行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但不利于中小银行效率提高和风险降低。因此,大银行适度跨区域发展可获得理论上所谓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分散化等好处;中小银行却不宜盲目跨区域扩张,应把一定区域内从事关系型银行业务作为长期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动因分析着手,研究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三种现行主要模式。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以江苏银行为例,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选择和成长进步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在各种因素特别是宏观调控下,保持平稳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将成经济运行及政策总的态势。银行业要适应形势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可能形成的风险,加速业务转型步伐,实现从靠规模出效益到优化结构提升服务创效益的转变。吉林银行成立几年来,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明显提升,但面对银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如何谋划好吉林银行今后的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跨区域发展和实现上市经营,进人全国城商行最前列,如何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是摆在我们面l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底银监会为一向受限颇多的中小银行松了绑,规定符合条件的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在相关地域范围下设分支机构,为城商行跨区经营彻底打开大门。此措施出台之后,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跨区扩张的浪潮。虽然银行跨区域扩张风头正劲,但跨区域经营亦带来了一些如服务成本提高和管理半径扩大这样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兵 《现代商业》2012,(9):40+39
近几年城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经营网络不断延伸,快速发展与风险管理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操作风险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城商行若想在未来发展中稳健而高效运作,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措施必不可少。而如何针对自身特点,有的放矢针对城商行所面临操作风险的特殊性来提出解决方案,是未来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社区银行建设成为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大热点,而城商行"差异化、特色化、社区化"发展思路的提出则进一步将城商行推向社区银行建设的前沿。城商行社区化经营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当前多家城商行在此领域展开了颇有成效的试验,这也为其他城商行朝此方向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可以更清晰地展示未来国内城商行社区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当初的一城一行到如今的跨区域经营,已克服了初期不良资产较多、资本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等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的基础,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始末,可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源泉和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但是随着企业集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向跨行业、跨区域、跨国方向发展,在取得规模扩张的同时,风险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有关企业集团资金风险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并已经由地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步向别的城市发展,实施跨区域经营的战略。本文就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SPSS软件处理,最终得出了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为了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新形势而提出的一种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目前沿线各国已经通过各种平台实现了较为深入的合作,但是汇率风险、货币政策风险等内部"缺陷"依然存在,该地区的不稳定状态也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跨区域的金融合作有助于推动这种经济合作模式的成型,同时也有助于构建新型金融主体和交易方式,对于我国的经济战略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我国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的经营数据,构建了存款、贷款和税前利润的随机生产边界模型,使模型中包含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的因素。分析发现,城商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1%,将会引致单个城商行的存款平均增加0.9939%,贷款平均增加0.9002%,利润平均增加0.8991%,同时发现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银行经营绩效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除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外,也会通过乘数效应获得进一步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不良资产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加之三年疫情的系统性影响,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囿于自身条件的先天不足和固有经营模式的局限性,难以有效化解不良资产风险,不良资产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不良资产成为制约城商行发展的“瓶颈”。笔者长期从事城商行风险管理和资产保全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对管理和处置城商行不良资产的认识和思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尝试从法律和实务角度,找出城商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和特殊群体,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它具有规模小、风险高、依赖性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等特点,然而它又有立足于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先天市场优势,随着国家对金融业政策的放宽,认真研究城商行发展战略,对区域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晋城银行小微企业业务为例,通过深入分析"草根银行"定位于小微企业业务而迅猛发展的案例以及南京银行、上海银行的措施,提出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见解,以更好地促进城商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峰 《中国电子商务》2014,(5):231-231,280
随着资产隐性风险的大规模暴露、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城商行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阻力.如何向内部管理要成绩,成了业界关注并思考的问题.设计并实施科学合规的经营序列绩效考评,无疑将会对城商行持续稳健经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环境更加复杂,对于经营地域相对固定、业务规模总体偏小、机构独立性较为明显,同时股份制机制尚未完全健全、企业经营规模与整体实力正处于初期发展阶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段.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尤为突出。需要城商行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从全新的层面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提高抗风险的实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