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与税源背离的情况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存在着地区间税收与税源背离的现象,总体上呈现出税收收入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特征。不同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有所差异,所得税收入与税源的背离度最高。税收与税源背离扩大了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容易诱发地方政府间无序的税收竞争,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走势——基于GDP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虽然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区域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以及区位等方面的差距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生因素,区域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则构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外在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主体功能区的实施都将在短期内加大这种区域发展差距,同时又在长期内缩小这种差距,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的实施在长期内也会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区际贸易的视角,通过建立多地区多产业的李嘉图模型首次系统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区分为地方保护和运输成本,并基于模型估计出地方保护和运输距离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中,市场分割至少是和传统的资本禀赋差异、技术差异同等重要的因素,降低市场分割程度能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通过降低地方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时,应注意大幅降低落后地区的地方保护程度;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降低运输成本也能起到促进区域发展平衡的作用.另外,缩小地区间资本禀赋和技术差异并不总是能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在采取政策手段时,应该定位于大幅提升落后地区和中等收入地区的资本禀赋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出现巨大差异。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法分析各种微观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定量分析各因素对不同区域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1999—2010年,区域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显著并呈下降趋势;职业因素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最为主要且日益重要的因素,并且对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均有重要影响;受教育程度、年龄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明显,对于不同区域内居民收入差距各因素贡献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大区域科技差异解析——基于回归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科技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1997-2007年面板数据,运用回归分解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科技差异进行分解,量化了相关决定因素对空间科技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禀赋差异,而造成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科技水平差距的因素则由地区间禀赋差异和投入要素的边际影响共同决定;通过市场化调整促进区域科技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则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低收入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有经济发展战略、地理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会使中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向东部地区大量转移,造成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落后,从而导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也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王亭喜  苏旦 《经济问题》2012,(3):125-129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是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同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说,我国各省区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存在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三个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变动趋势,分析了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在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由农村过渡到城市,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带来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城乡发展差异、基础设施差异、市场化程度差异,这些因素都可造成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探究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从这些众多的因素中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改变原有发展条件、创造新的条件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29,自引:1,他引:129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 ,运用多维方差分析模型 ,对我国地区间GDP差距、国内投资数量差距、国内投资效率差距、FDI数量差距和FDI效率差距等关键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FDI的区域分布不能有效解释各地区经济的不平衡状况 ,相反 ,国内投资的区域差距 ,特别是在投资效率上的显著差别 ,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 ,由此引出了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财政投入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1年,从全国看,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地区差异已经呈现增加的趋势,从省以下的情况看,地区差异状况也一直在增加,且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应予以充分重视,努力探讨完善省级和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渐平衡地方财力,通过投入总量的增加逐渐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地区差距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区域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并存。能否走出一条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不平衡发展的新路子.关系到江苏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要承认这种差距但不能把这种差距凝固化,需要借助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机制缩小并最终克服这些差距。简言之,差距“不可避免”,并非“不去避免”。本文从差距特征、形成原因、前景预测、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实施省委提出的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作些分析,以供各界参考。 地区量化特征 198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积极提高苏南,加快发展苏北”的方针后。苏北地区的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苏北(徐、淮、盐、连四市)和苏南(苏、锡、常三市)、苏中(宁、镇、扬、通四市)的经济差异依然较为突出,并且在近几年又出现了扩大趋势。为反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我们将每个地区抽象为一个个体.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来评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变动,同时通过离散系数的对比来判断经济标志的变动度。 1.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洛伦兹曲线越来越远:描述收入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称为洛伦兹  相似文献   

14.
许妍 《经济师》2023,(8):10-11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地区收入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首要问题是地区间工资水平差距。文章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区域创新能力、技能集聚对地区工资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收入差异适度性判断准则,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适度性进行了判断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适度;第二,适度性在收入差异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轨迹;第三,区际间收入差异的适度性要优于省际间;第四,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稳定与公平的适度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区域非平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政府区域政策的负面效应是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选择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7-2011年西藏7个地区市财政数据,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方法对藏西北、藏东南和藏中南区域财力均等化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从区域财力分配总体情况看,西藏区域总体财力不均衡在区域财力初次分配中更显著,且区域内财力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中央转移支付在西藏区域财力再分配中改善了区域间总体财力非均衡状态,但未能有效缩小区域内财力差异;从区域财力总体差异分解看,西藏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均等均主要源于区域内财力差异,其主要是由西藏特殊的财力特征以及特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藏中南、藏东南地区的财力差异分别是构成西藏区域财力初次分配、再分配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以实现西藏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来缩小西藏区域财力差异,提升西藏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产地原则的增值税地区间分配方式造成地区间税收分配不公,加剧地区间税收竞争、过度投资和重复建设,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发展格局构建。本文建立了一个中国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刻画了增值税在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分配机制,对由生产地原则向消费地原则的分配机制改革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发现:增值税横向分配由生产地原则向消费地原则的改革会显著改善各地区人均增值税收入的不平衡,缩小各地区的财力差异;在完全消费地原则下,相对基准情景,总消费最高增长2.25%,GDP最高增长0.98%;上海等8个地区在四种增值税横向分配机制改革方案下GDP变化率为负,但湖南等大部分地区能从改革中受益,因此改革能促进总体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兼顾生产地和消费地贡献以及利益的地区间增值税横向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家区域政策的调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国家区域政策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各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区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区域经济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地区间发展差距仍然很大。从长远发展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强化对关键问题区域的援助政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人口并矿业活动分布的适度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20.
不均衡发展与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不均衡战略是造成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要积极落实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