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利率互换市场的不断发展,通过对标准利率互换协议中的条款进行变化,市场创造出了非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模式。一些市场参与者尝试通过非标准利率互换交易组合用于企业间资金借贷,偏离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有违监管要求,同时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否定其法律效力。资金借贷有资金借贷的合法途径,利率互换不能成为借贷工具。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酝酿已久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由此,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新型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本文阐述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利率互换原理,分析了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第一笔利率互换业务,介绍了国内利率互换业务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前景,指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利率互换这一金融衍生品将会成为众多企业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田倩 《时代金融》2013,(5):119+128
金融互换是一种成功的场外交易金融创新工具,有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降低筹资成本、拓宽投资渠道、增加业务收入、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和逃避外汇管制等作用。为给使用者提供质量高的会计信息,充分揭示互换风险,实现投资目的,达成"决策有用"目标,金融互换的会计研究至为重要。本文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揭露三个过程分别对金融互换中的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场期盼已久的利率衍生产品之一——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2月9日推出。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当日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这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这一政策对商业银行、央行及金融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冲银行业利率风险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Shibor已经成为利率互换交易重要的基准利率,且其基准性的确立和以其为基准的互换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国当前以Shibor为基准的互换交易印证Shibor已经具有一定的基准性;同时,以Shibor为基准互换市场的发展也依赖于Shibor基准性的培育。展望未来,应继续增强其基准性,明确Shibor定价中各因素的风险权重,以促进利率互换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率互换交易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利率互换交易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结构上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12月基于Shibor的交易量首次超过长期以来一直居于首位的FR007。该文对2007年末到2008年初这段时间内互换曲线的形变、互换利差变化以及互换交易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总结,对利率互换的研究和交易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隔夜回购利率互换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隔夜指数互换以其结构清晰、期限短、风险小、高度标准化的特点在最近10年内风行国际金融市场。文章探讨了我国推出人民币隔夜回购利率互换交易的可行性,指出该产品的推出将显著提高国内利率互换市场流动性,推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冲销与电子化交易确认是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新兴交易管理业务,代表着危机后场外衍生品市场信息更透明、更集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利率互换交易规模的扩大,制约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因素逐渐显现。为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国际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筹备推出了利率互换冲销和电子化交易确认业务。相关业务的推出与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银行间利率互换交易的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市场整体风险,提高了市场成员的资本利用效率和授信管理效率,是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风险控制实务的角度,对利率互换交易涉及的市值重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及会计处理等问题作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2011,(2):82-82
为提高利率互换市场标准化程度。加强交易信息集中管理,降低市场风险,2011年1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部分衍生品交易比较活跃的金融机构,在广西南宁召开利率互换交易电子化处理业务座谈会,就利率互换交易确认及合约冲销等问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利率互换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工具之一,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利率互换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发展迅速。然而,在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国内教材对于利率互换的讲解不够细致深入。本文拟从利率互换的理论基础、互换流程、实质效果等方面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订立的相互支付协议,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按一定数量的本金和协定的利率进行现金流交换。本文首先对利率互换的概念原理、交易结构、基本功能等进行了介绍,再以真实银行业务案例讨论利率互换在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2016,(15)
本文首先通过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例子阐述利率互换的概念,进而研究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较之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的优势,并对金融市场的作用进行介绍,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使交易双方通过利率互换大达到规避风险抑或对冲风险的目的,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利率互换的基本功能是改变参与者的资产负债结构,最早出现于1982年,本文介绍了利率互换交易的基本功能,同时介绍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等,并分析了国际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旨在他解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体系利率风险。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意味着金融衍生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利率互换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利率互换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引起了越来越多市场成员的关注,这就有必要对利率互换及其定价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具体分析了利率互换的含义、市场状况、市场上对利率互换的需求以及利率互换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双语     
2006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我国公民自由利率互换市场正式创立。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率互换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后便迅速崛起为交易量最大的互换类保值金融工具。利率互换又称利率调期,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协议,同意互相向对方定期支付一系列利息,这些利息按照确定的某一相同货币名义本金计算,并且事先确定了未来支付的一系列日期。  相似文献   

20.
程婷  韩甜甜 《中国外资》2013,(16):58-58
20世纪70年代初、60年代末,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on Woods System)建立起来的金汇兑本位开始走向灭亡,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1976年,"牙买加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国际货币制度迎来了管理浮动的浮动汇率制。期间由于各国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大多实行了外汇管制,以防止资金外流。在此情况下,英国和美国企业之间为逃避外汇管制而安排了英镑与美元的平行贷款,自此互换交易开始萌芽。而在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利率互换依据其比较优势的原理,使得其成为一种管理利率风险的最基本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