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经济理论提出的高要求与现有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相对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是应该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关键是要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在辨证扬弃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充分利用西方市场经济经济学理论,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辨证扬弃了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王艳 《经济经纬》2005,(4):11-13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适应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引致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践,必须进行理论观点、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与时俱进,创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学一般理论、西方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只有努力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体系,才能最终体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指导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挑战。西方经济学因其阶级辩护性和体系的不科学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学的未来在于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恢复马克思的研究传统:一方面对当代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进行批判吸收,另一方面构建能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并能指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学,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理论经济学可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答案。中国经济学应在经济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扎根于本土,深入系统地研究现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我们应该采取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绝不应该让其占据我国经济学教育的主导地位,绝不应该让其成为指导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主导性的理论依据。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设定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和解决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意义,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将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经验加以比较,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特别是公有制主体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本文还提出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虽然把维护私人资本所有制奉为圭臬,但它们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历史赋予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历史责任,我们应为此努力,为世界经济学文库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在市场一般层面有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和规定;在市场特殊层面则有根本区别,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同,分析的前提和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辩证的、历史的,西方经济学则是辩护的、非历史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要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指导,并在市场一般层面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
吴易风教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五十多年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一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吴易风教授有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保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张,对于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劳动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在当今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劳动经济学理论体系并没有形成,这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的劳动经济学没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的劳动经济学教材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当前,有关学者正在努力创新我国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这里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构建现代劳动经济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或者说应当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劳动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迫切要求构建中国经济理论新体系,而构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研究形成了四种主要经济学范式,即新制度经济学的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化经济改革范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范式、市场化生产方式-市场型社会主义制度范式。认真分析这些转轨经济学范式,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与转轨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推进转轨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国未来经济转轨实践,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坚持公共部门的公益性与利用市场运作相结合。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创新、发展中国理论经济学是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问题,在意识形态层面是没有也不应该存在疑义的,主要是缺乏学理角度的讨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坚持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和指导,改变目前存在的片面移植英、美国家经济学思想,注意广泛借鉴欧、美各国经济学理论,从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中国的理论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汤子琼  唐润华 《经济师》2012,7(2):32-3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框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当西方国家无论采取哪种市场经济,都无法摆脱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命运,而出现经济滞胀和衰退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却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事实说明,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有许多独特的地方需要加以总结,提炼、升华为中国经济学。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用中国的经济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指导中国和世界的市场经济改革,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伍装 《经济经纬》2005,(1):18-20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现有“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既充满无法解决的矛盾,又不能提供短期的分析理论和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因此.应该对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进行重构,建立含有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宏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新体系,重构的方向是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方法前提下借鉴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面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一方面在发展有计划的高品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不承认商品市场经济的计划性。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搞清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特性,把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经济混同起来,从而导致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的产生。论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市场经济,成了时代赋予当代经济学家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成了理论经济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孟昭元 《经济纵横》1994,(12):13-16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两个问题孟昭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有一部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经济学。它应该是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经济学,是一部中国的致富论。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把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方福前 《经济研究》2019,54(5):16-29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兴起而产生的西方经济学,出生伊始便具有二重性: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理论支柱的辩护性和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的科学性。19世纪30年代以后这种辩护性又演变成庸俗性。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假设前提下研究市场经济一般,这些研究成果许多是积极的、有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现阶段主要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它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扎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根据理论的政治性色彩,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划分为政治性的经济理论、主干性的经济理论和基础性的经济理论,通过对这三类理论相应地实施"剔除术"、"整形术"和"移植术",吸收和融通其有益成分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用,将会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