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民法典》设立的离婚冷静期制度集合了先前的预约离婚与试验离婚两种制度优势,但由于制度处于颁布实施的初期,离婚冷静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包括诉讼离婚冷静期制度、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否要进行区分适用、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过程中是否要建立调解制度存在争议。登记离婚冷静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区分适用,建立调解制度在离婚冷静期的适用,以确保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能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所确定的一项新的离婚救济制度。这一规定是我国婚姻立法上的一个标志性突破,体现了婚姻本质,保障了离婚自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中国作为一项新的婚姻法律制度,将为保障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它与其他婚姻法律制度的有利结合能使我国婚姻家庭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从而带来我国婚姻法律体系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登记离婚制度保障离婚自由,手续简单,方便快捷,但同时其又过分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显得自由有余、限制不足,促使草率离婚、假离婚现象频发,使未成年子女利益受到侵害.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登记离婚制度,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婚姻法律制度方面与中国内地有很多相同之处。但香港被英国政府统治之后,继受了大量的英国法内容,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造成了两地在婚姻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就中国内地与香港婚姻法律制度中婚姻观念、婚姻成立要件、离婚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通过相互借鉴各自的精华以完善两地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院离婚案件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并且呈现了一些离婚年龄降低,闪电结婚、闪电离婚等新的特点,其中一些离婚案件引发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值得社会深思。现在就本院的婚姻案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这些案件的特点及成因,以及今后在审理婚姻案件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经济帮助制度共同构筑起离婚时的权利保障体系.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客观地评价了家事劳动的价值,协调了婚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法律真正保护个体权利的目的.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评析了现行立法在离婚时权利保障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以法定财产制即婚后所得共同财产制为主.本文紧紧围绕我国的婚姻立法和司法解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审判实践,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对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8.
姚洋 《经济学》2002,1(4):977-984
本文就对婚外情实施法律惩罚的可能效果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婚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长期合同。离婚是解除这一合同的惟一合法手段,而婚外情则是违约。但是,惩罚婚姻违约不一定能增加社会中高质量的婚姻。本文的分析表明,惩罚婚外情只有在离婚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当离婚成本很高时,它要么惩罚的对象更可能是感情执着的正人君子,要么迫使他们更愿意不结婚。中国的离婚成本很高,对婚外情实施法律惩罚难以达到增加高质量婚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离婚损害赔偿引发“诉讼爆炸”,但真正获赔的不多,发生诉讼危机的原因有经济的、财务会计制度控制模式技术层面的,更有道德层面的,其核心还是婚姻立法的缺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2001年4月28日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首次规定了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制裁过错方的违法行为。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在保护婚姻关系中受害方的权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性质、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以及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等四个方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不动产登记制度成为法律热点,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参考日本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以及登记所产生的效力的相关规定,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建立相应的制度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有比要深入研究日本不动产登记制度,从中学习和汲取优秀和先进的理念,从而为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提出合理和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业余时间跟美国的老师凯文(Kevin)学习口语。这天凯文讲到了美国的婚姻。从他发的小册子上得知,美国50%的婚姻以失败告终,而离婚的人中有80%的人再婚,再婚的人中又有50%再次离婚。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纯钰 《江南论坛》2004,(12):24-26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的婚姻法与1980年的婚姻法对结婚、离婚从实体要件到程序要件均予以了具体规定,但均未明文规定无效婚姻制度。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首次提到婚姻无效的问题,指出应“宣布重婚关系无效”。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违法婚姻的效力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法院一般将属于无效婚姻的诉讼按离婚案件处理。  相似文献   

14.
婚姻无效制度是对婚姻关系是否有效成立提出异议的一种救济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结婚制度更加科学、完善。而我国《婚姻法》又同时规定了可撤销婚姻制度,但从世界无效婚姻立法发展趋势看,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正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必要取消可撤销婚姻制度,仅保留无效婚姻制度,将可撤销婚姻制度包含在无效婚姻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态势,对离婚的调节也出现了日趋明显的非道德化倾向。我国社会的婚姻现实、离婚的道德成因、婚姻关系的伦理本质、离婚的双重影响及道德调节的特殊作用,都决定了当代社会的离婚行为不能没有道德调节。只有将道德调节与法律调节、心理调节有机结合成“金三角”,才能共同构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对婚外情实施法律惩罚的可能效果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婚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长期合同,离婚是解除这一合同的惟一合法手段,而婚外情则是违约。但是,惩罚婚姻违约不一定能增加社会中高质量的婚姻,本文的分析表明,惩罚婚外情只有在离婚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当离婚成本很高时,它要么惩罚的对象更可能是感情执着的正人君子,要么迫使他们更愿意选择不结婚。中国的离婚成本很高,对婚外情实施法律惩罚难以达到增加高质量婚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两性结合为特征,是男女两性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婚姻方式也不断发生变迁,而由此产生出的一系列道德关系和道德责任也会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婚姻道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婚姻道德应该提倡以追求幸福为目的的婚姻,应该坚持自由原则,以爱情为基础,不提倡婚前性行为;婚后夫妻双方更应该坚持互爱、平等、自由的原则,正确看待离婚问题,离婚后也要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8.
如今,随着都市人对婚姻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离婚率比10年前增长了3倍,每年有近5077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分手”。而离婚双方大都会涉及到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棘手问题。不少人为此闹得精疲力竭,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发生血腥案件。因此,不少站在婚姻破裂边缘的人都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最终能够达到“和平解体”,从而开始新的生活。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种专门提供“代办离婚”服务的时尚职业也应运而生。郑州女孩刘蓓在深圳当“离婚保姆”的经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9.
王者洁 《现代财经》2006,26(9):73-76
由于我国现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仅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不具有民法上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导致实践中一房二卖等纠纷层出不穷。为此,应当运用物权法的理论,提出应建立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赋予商品房预售登记以物权的对抗效力,以此约束预售人,保护预购人,并妥善解决此类纠纷。  相似文献   

20.
在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所属法律体系不同,两地立法存在着众多差异.本文拟就内地与香港婚姻家庭法立法的历史背景、结婚条件、婚姻效力及离婚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两地的婚姻家庭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