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驱动效应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均呈负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正相关关系,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匹配程度较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是现阶段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6—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而积极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两种路径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区位条件优越、人力资本水平良好以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研究为科技金融的评估提供了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并从该政策未来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创新驱动的中介作用以及政府效率、公平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分别对这一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选取1998—2020年我国制造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正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正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在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正向互补中介效应。较低的政府效率、公平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显著负向调节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驱动之间的关系。政府效率和市场化程度都正向调节创新驱动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公平程度负向调节创新驱动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随着政府效率、公平程度、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间接效应逐渐减弱。研究结论为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经验证据,并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对于相关部门制定重要政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攻关期,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质量变革、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首次把知识产权保护和地区制造业升级纳入统一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及边际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推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且地区制造业升级存在一定路径依赖,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力资本配置效应和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等作用机制促进地区制造业升级,其中,创新激励效应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影响效果次之,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效果有限;知识产权保护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边际效应呈现倒U型特征,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最适强度”。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贸易对“双循环”有效联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关键的作用机制在于,从技术维度看,知识产权贸易主要通过发挥要素配置优化、技术创新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三项技术创新作用机制,对“双循环”有效联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从市场维度看,知识产权贸易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消费催生、需求引领倒逼、消费能力提升三项消费扩容作用机制,促进“双循环”有效联动。选取2001—2020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期的正确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存在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从知识产权贸易角度深化认识“双循环”有效联动的影响因素,而且对于如何从技术维度和市场维度探寻知识产权贸易促进“双循环”有效联动思路和对策,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YS-GMM模型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效率提升,更换指标测度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检验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家创业精神可部分抵消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升级效率的负面效应,而企业家创新精神深受要素市场扭曲的挫伤,未能发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政府及行业以专利为突破口,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要素市场化和营商环境改革,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借鉴新结构经济学金融体系和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原则,在运用排序匹配法客观度量200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借助双固定效应对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此外,运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创新效率,并借助Tobit模型检验匹配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匹配度对自主创新及技术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在匹配度与创新之间分别具有遮掩效应和调节作用;匹配度对研发综合技术效率和研发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他创新效率未发挥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手工收集地方政府培育类政策并与2007—2019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多期DID模型检验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类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起长期显著促进作用,但政府认定次数增加并不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由量转质的飞跃。进一步地,培育类政策可通过激发创新意愿、加速人才聚集、提升市场关注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类政策对国有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仅对低集中度行业企业起到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地区政策激励与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结论可丰富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晔 《当代财经》2023,(6):119-130
创新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涵盖的技术与数据等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供给。知识产权试点政策作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保护知识财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2个城市的数据,运用多期政策效应估计方法 (CSDID),探究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随着试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步提高;对于不同批次确立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可以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本地区技术吸纳量这两条途径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强度大或数字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要扩大知识产权试点规模,完善细化试点制度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并加强数智政府建设,以实现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从我国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投资贡献、资源环境状况和防范"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创新驱动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技术创新。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推动创新驱动型增长,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及重视教育和人才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瞪羚企业认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旨在培育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研究瞪羚企业认定能否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利用2005-2018年新三板企业数据和PSM-DID方法研究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创新质量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地区和企业层面均存在异质性;②人力投入是瞪羚企业认定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③制度因素对瞪羚企业认定影响的调节效应有限,意味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最后,为政府有效开展瞪羚企业认定工作、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质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均对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有显著积极作用。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政府创新偏好在创新资本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以及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之间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合理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两类创新要素流动推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结论对引导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通过企业创新渠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以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银行集中度衡量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空间相关性;企业创新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弱化大银行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鼓励企业创新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结论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战略是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创新驱动战略内涵,构建“创新驱动四力系统”模型,分析市场、政策、创新、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武汉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人才引进政策、科技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等政策因素,发现创新政策对创新驱动具有较强推动作用,创新政策的实施时间、力度与组合不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效果也不同,据此提出推进东湖示范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市场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区域研发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首先,通过构建GMM模型稳健性检验,发现在控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R&D投入、FDI、对外贸易、市场化程度等各种影响因素后,技术市场对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影响弹性最大;其次,通过交互项检验和门槛回归,发现R&D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技术市场存在两个门槛,跨越门槛将增加技术市场的边际创新产出;再次,技术市场发展对各类专利贡献率的测度结果显示,发达地区技术市场对发明专利的贡献最大。据此提出加速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因地制宜改善区域研发环境、进一步强化技术市场驱动高质量创新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内在动力和空间效应已经形成;绿色科技创新和财政投入分别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短期正向效应;绿色科技创新和财政投入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当强化综合机制效应,保持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提升财政投入绩效,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投资支持产业升级;作好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各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俊  庞尧 《技术经济》2023,42(12):28-34
数字消费的渠道线上化、偏好智能化、模式服务化变革改变了消费对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融合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数字消费侵权、科技平台垄断、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限制我国数字消费进一步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虚假消费评价、政策支撑力度薄弱等问题抑制我国数字消费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亟需根据数字消费特征及其驱动产业升级的机理,进行政策体系的系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在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中,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以我国内地30个省份(西藏数据缺失)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系统研究风险投资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信任作为制度情境变量,探究其对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能够通过资助新兴产业形成产业扩散效应的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度情境优化可以有效缓解风险投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提升创新意愿和创新要素匹配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鉴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等客观现实,为提升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首先应在鼓励风险投资多方合作的同时加强监管;其次要在积极吸引外资风险投资的过程中为我国本土风险投资的海外发展创造条件;最后,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场机制建设,使风险投资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胡登峰  王巍  陈菁 《技术经济》2011,30(7):42-47
从技术创新投融资的三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出发,以技术创新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作为内部环境的主要参与者,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投融资的外部大环境,提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为例,对2004—2009年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9年安徽省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得分经历了一个迅速上升的过程,在2008年略有波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金融机构贷款"等是影响安徽省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安徽省金融机构实现多样化发展、拓宽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保护氛围,以便促进技术创新投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