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基于品牌长寿性这一独特视角,对老品牌的长寿性、品牌信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寿性本身就是老品牌的重要品牌资产,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品牌的长寿性对形成消费者的老品牌购买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正向关系主要是通过品牌信任的感知能力而不是感知诚实友善发挥作用.因而在老品牌的营销实践中,商家应...  相似文献   

2.
用心理学概念诠释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信任就是在风险情境下,消费者基于对品牌品质、行为意向及其履行承诺的能力的正面预期而产生的认可该品牌的意愿。消费者只有对品牌信任才会对企业忠诚。消费者在形成品牌信任的过程中,各种在心理学名词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如品牌感知、品牌态度、品牌情感和品牌人格等是品牌信任形成的基石、保证、纽带及内化。企业可针对品牌信任形成的每一环节实行有针对性的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于信任的消费者决策模型和创新搜寻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实证解析消费者可持续性感知对共享参与意愿的影响机理以及消费者信任中介作用的边界条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经济可持续性感知和社会可持续性感知以及消费者信任是影响消费者共享参与意愿的关键因素,并对共享参与意愿有直接影响;消费者信任在经济可持续性感知与共享参与意愿之间,以及社会可持续性感知与共享参与意愿之间有中介作用;消费者创新搜寻会削弱消费者信任的中介作用,但消费者信任在共享经济下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确认。研究结论揭示了共享经济可持续性影响消费者共享参与意愿的复杂机制,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差异化营销策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创新重获顾客喜爱是解决餐饮老字号品牌衰退问题的有效策略。构建餐饮老字号消费情境下由感知创新到品牌至爱的理论模型,基于餐饮老字号顾客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消费情境下,感知创新对餐饮老字号顾客品牌至爱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感知创新对顾客品牌至爱的影响过程中,兴趣唤醒、文化认同和品牌共鸣起到多重链式中介作用;品牌真实性在感知创新与品牌至爱的过程机制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建议通过多维创新手段转化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创意、技术和口碑的产品服务,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品牌真实性的文化价值,唤醒消费者的兴趣,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形象的匹配性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实证研究表明,品牌适宜性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及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进而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关系和品牌承诺关系.为此,企业应对品牌进行合理定位和设计,使产品形象与目标消费者的自我形象具有一致性,通过增强品牌的适宜性来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6.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零售企业特别是超市的自有品牌发展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与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感知质量不高有关.通过实验方法测量超市自有品牌与全国性品牌即知名制造商品牌在外部线索上的相似性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自有品牌与全国性品牌的包装相似性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自有品牌与全国性品牌的品牌名称相似性对自有品牌感知质量存在正向影响等结论,从而为超市提高自有品牌感知质量以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品牌关系被关系研究学者视为品牌的本质所在和品牌提升的直接途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综合感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等行为的重要变量.以全国679个消费品调研样本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路径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及购买行为的影响,结论显示:品牌关系是影响消费者品牌形象感知的直接变量,...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平台经济,降低了消费者的感知不确定性,增强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提升了消费者参与平台价值共创的意愿,进而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首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这个变量,构建消费者对平台价值共创意愿的研究模型与假设;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法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研究模型和假设成立与否,并得出研究结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社交互动、平台的品牌信任和平台声誉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不确定性降低在其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且,信任对平台价值共创的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平台企业提出相关的管理启示,以期促进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信任式服务因其专业性和(或)“纯服务”等鲜明特征而使之显著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服务,其顾客忠诚形成机制也因此具有独特性。针对医疗服务的实证分析表明:在信任式服务中,顾客信任在顾客忠诚形成机制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形成“服务质量→顾客信任→感知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逻辑链;服务互动质量和结果质量通过顾客信任对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顾客忠诚,但服务环境质量对顾客信任和顾客忠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对顾客形成机制的研究需要区分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以及服务质量的类型。提供信任式服务的组织应该重视并加强对服务人员与顾客互动能力的培养,提升服务人员与顾客的服务互动质量,并切实保障和提高服务结果质量,从而增强顾客信任,提升顾客忠诚。  相似文献   

10.
品牌信任是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忠诚客户关系的基础."80后"消费者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决定了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独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信任测试,运用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挖掘出影响"80后"消费群体品牌信任的主要因素,并在消费资本化理论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弱小品牌发展到强势品牌的过程实质是顾客信任程度增加的过程,探索影响品牌信任关系的因素对于品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企业、顾客及交互过程是影响品牌信任关系的关键因素,通过回族老字号的调查问卷对品牌信任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将对深入探讨品牌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促进回族老字号品牌成长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零售商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自有品牌成为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自有品牌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认可、感知形象、感知质量、感知价格、价格意识及促销刺激六个方面探究其对自有品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期为零售商开发和推广自有品牌提供营销策略上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多数老字号品牌发展停滞,品牌资产不断流失,维护与提升老字号品牌资产变得迫切而且必要。文章结合老字号品牌复兴的创新和怀旧理论,分析了王老吉品牌资产增值的策略选择和启示。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王老吉在传承品牌精髓和其他独特品牌元素的基础上,运用营销创新获得品牌经营的成功,这对其他老字号品牌复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牌基因是附着在产品上的、在品牌经营中具有显著的文化表征的具有遗传特征的知识体系,携带有包含产品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多种遗传信息,是决定品牌进化的基本依据。品牌通过产品基因表现为产品功能和产品结构,并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价值理念,通过文化基因表现为品牌文化的独特性,最终给消费者带来品牌归属感。回族老字号是中华老字号中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品牌,基于基因理论来分析回族老字号的品牌基因的构成,为进一步开发相应的结构化量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国内相关企业的成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消费者自我、绿色消费情境为前因变量及绿色品牌依恋为结果变量的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研究体系,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别确定了消费者自我、绿色消费情境和绿色品牌依恋的测量量表。在传统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导致绿色品牌依恋的消费者自我与绿色消费情境变量组合,发现消费者自我中的社会自我与理想自我是影响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且消费者自我与绿色消费情境变量组合对消费者-绿色品牌关系建立的影响具有捆绑效应和互补效应。研究结论为我国绿色品牌关系管理提供了更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选择,丰富了绿色品牌关系管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ddresses a growing dilemma surrounding the strategic value of perceived brand foreignness (PBF) among consumers in emerging economies. Building on recent research evidence from the brand origin literatur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confidence in brand origin identification (CBO) and theorize its moderating impact on the value of PBF in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brand evaluation. Using a multi-level modeling technique,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showing that CBO moderates the effect of PBF on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brand value. Moreover,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CBO is found to be more profound for local than for foreign brand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both global and local brands in emerging marke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零售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自有品牌成为零售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自有品牌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品牌认可、感知形象、感知质量、感知价格、价格意识及促销刺激六个方面探究其对自有品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验证,以期为零售企业开发和推广自有品牌提供营销策略上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Weathering product-harm cri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 counte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 product-harm crisis, brands hope to capitalize on their equity, and often use advertising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regain customers’ lost trust. We study how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and advertising influence consumers’ first-purchase decisions for two affected brands of peanut butter following a severe Australian product-harm crisis. Both pre-crisis loyalty and familiarity are found to form an important buffer against the product-harm crisis, although this resilience decreases over time. Also heavy users tend to purchase the affected brands sooner, unless their usage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crisis. Brand advertising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for the stronger brand, but not for the weaker brand.
Kristiaan HelsenEmail:
  相似文献   

19.
Many studies have proposed the use of the relationship metapho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ers and brand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mpirically tested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 model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success of developing empirical models of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s depends on the adequacy of the metaphoric transfer. The authors compare two models of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s—the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BRQ) model and the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RI) model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fit and model interpretation. They modify both models to better accommodate less involving relationships and test them in two stud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odified RI model offers a straightforward interpretation of consumer–brand relationships that vary in intensity. The results from the BRQ model are less clear, though further refinements of the model demonstrates the increased potential of the BRQ mode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ttitude models to expl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umers and br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