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联社职能的发挥已很难适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县级联社由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的战略要求。结合吉林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快推进县级联社职能转变,建设现代农村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农村信用社"一词包括农村信用社及由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自从2003年6月开始,我国的农信社进入新一轮改革,迄今已将近5年。在这5年中,全国农信社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别情况,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一级法人制"联社和保留"二级法人制"联社。到2007年8月底,全国已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116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撤出其贷款业务,国家也关闭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客观上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的地位。2003年以来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将一个县的农村信用社变成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再加入市联社、省联社,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4.
虎三 《银行家》2014,(6):103-104
正自2003年开始的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提出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除几个成立省级农村商业银行的直辖市外,其余各省均采取了成立省联社来承担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的模式。取消乡镇信用社的法人地位,成立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形成了省联社、地市级办事处和县级联社两级法人三级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六十年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60年的发展变迁,虽然名义上是合作制,但实际上早已完全商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自下而上入股组建的省联社,却造成省联社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性控制。而且省联社管理体制没有合作制基础,政企不分,定位模糊。应认真总结60年来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尊重现实,按照市场原则、股份制方向,主要以地(市)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来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发展模式的终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的制度安排和发展走向直接影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目前省联社制度的性质和职能定位都存在缺陷,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省联社发展模式的选择应有利于整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利于增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体系。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地方农村金融监管机构、单一的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服务公司四种省联社发展模式都存在缺陷。只有兼具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机构的发展模式既能使各级农村信用社保持相对独立,又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服务,使不同层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在业务上保持战略联盟,还能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是一种最优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管理的权责不对称,是省联社对农村信用社实施行政管理的逻辑起点。金融控股公司虽然为省联社实施行政管理奠定了产权基础,但有损于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目前,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改制为金融服务公司的条件基本具备,应结合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稳步推动省联社真正淡出行政管理改革试点,增强省联社服务职能,更好实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8.
王明 《中国金融家》2010,(1):145-147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中第一个挂牌的省级联社,经历5年改革的风雨,安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探索中开辟道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银行家》2014,(5)
正江苏省农村信用社从2000年开始启动改革试点工作,迄今已走过14年历程。从全国首家全省范围内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到全国首家省级联社挂牌开业、首批农商行成功组建,从苏南的苏州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率先全部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到苏北的宿迁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率先全面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经历了面貌巨变、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服务优化的黄金发展时期。2000年在完成统一法人工作后,江苏全省共有83家市、县级法人联社。经过优化整合,目前全省有62家法人机构,其中银行类机构58家,业务规模、运行质量、经营效益和改革进程始终位于全国农信系统第一方阵行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化,关于省联社改革的难点、改革模式的选择问题成为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金融定位、省政府掌握省联社改革模式的最终决策权、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省联社为什么而存在、各利益主体对省联社改革模式的意见分歧将是影响未来省联社改革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历史包袱的化解与困难联社的发展问题将是省联社改革模式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未来省联社的职能将在管理与服务两种职能中选择,取消省联社模式的改革情形不大可能出现.各利益主体改革意见的分歧可能会使省联社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农信社改革发展若干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四如 《银行家》2007,(6):100-103
2003年以来,我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参与试点的各省份,全部选择了成立省联社的改革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各方对省联社模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产权改革、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为农服务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发育等问题,有着诸多分歧和疑惑。江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肖四如根据当地的实践,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省联社"模式的制度缺陷"省联社"模式下行政力量的干预可能使农村信用社改革偏离中央设定的目标 中央在本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把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省联社模式下,存在着严重的"外部人干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总体情况 1.改革的总体安排和推进过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江西省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首先,组建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筹建,省联社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工商部门颁发了营业执照,已于2004年5月26日正式挂牌开业.其次,在不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设区市设立省联社派出机构,在南昌市设立营业管理部.目前,已拟定出设区市办事处的组建方案,干部考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准备在今年6月底以前完成组建工作.第三,要求市、县(区)先行制定实施方案,报省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并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批复.农村合作银行、县(市、区)农村信用联社最迟于今年底前全部开业.  相似文献   

14.
设立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是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举措,为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实力、转变经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省级联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对自身的定位与当初改革思路发生了较大的异化,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晨曦 《银行家》2004,(12):120-122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农村经济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催化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启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导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2000年8月,江苏省率先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至今已历时四年多,农信社在存贷款规模、经营状况、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理事长王晨曦把他们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关思考撰写成文,本刊予以发表,以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电脑》2012,(1):93-93
本刊讯 为庆祝安徽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暨省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七周年,2011年12月18日,安徽省联社在合肥举行金融服务创新和电子银行业务新产品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2月27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首批20家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统一对外挂牌开业,标志着该社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当日,省联社全体班子成员及主任助理分赴祥云、昭阳、弥勒、嵩明、陆良、南华、通海、文山出席农商行挂牌开业仪式。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2016年3月,省政府印发《县级联社分批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会议精神,了解和掌握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为省联社更好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提供决策依据,笔者于近日,对张掖市6个县区农村信用联社、10家农村信用社的春耕备耕资金供应、金融服务及改革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9.
2018年2月份,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计划2018年底完成29家县级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9年底完成5家县级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至2020年10月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黑龙江省仍有30家农村信用社,只有4家农村信用社成功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相对缓慢。本文从农村信用社面临经营挑战、置换资产变现和股本金引入等三个方面阐述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阻力,并提出发挥存款保险早期纠正职能和突出省级联社专业化服务功能等建议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金融》2011,(7):103-107
<正>自2003年8月起,中国农村信用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此轮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其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突破点之一是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体制,把农村信用社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全国大多数省(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都选择了组建省级联社的管理模式,由省级联社代表省政府管理全省的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外部推动力。但经过近7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践层对省级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