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文菲  侯凡  张婷  阮琦 《当代经济》2017,(22):103-107
随着互联网应用在我国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最新的消费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兴起,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也被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发出来.本文从大学生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的现状、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然后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的实际意义,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分期消费观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成为带动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实现了线上线下购物行为的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线上购物当中,高中生也逐渐成为了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消费群体.本文针对互联网经济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将从互联网经济与高中生的关系入手,结合互联网经济对高中生的影响,提出促进互联网发挥有利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向大众化,同时,普惠金融等P2P信贷已逐步渗入各行各业.其中,为了促进国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金融模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中,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再到”蚂蚁花呗”,涉及面广特别是受到高中生的追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互联网消费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模式.但是,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基于此,本文针对侵害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表现形式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纳入分析框架,进而结合作用机制与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分析消费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金融总体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性;在消费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中,消费起到了一...  相似文献   

6.
张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115-116
互联网金融是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生服务模式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对金融创新乃至经济运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利弊以及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进而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电子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大数据、移动支付等优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其本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也迅速发展起来,其用户规模迅速扩大.互联网消费金融提升了消费金融的效率以及消费者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但是也存在着信用风险大、监管不到住、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融资渠道较窄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应该及时明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主体,明确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主体的监管责任,使互联网消费金融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财经》2017,(9):19-27
基于消费金融的本质功能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使用了2000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纳入实证分析框架,进而构建了动态GMM回归模型研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即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中部次之,西部则最小。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渗透到了金融行业,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为投资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意义、模式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方面.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职教育越来越能够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其所创建的各个专业也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如金融专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目前证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后就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而言均是十分有利的.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影响的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证券行业的综合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支付宝、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呈现出我国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将企业的业务以及产品服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激发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对"一行三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这一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信用风险状况问题也引发了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研究.本文首先讨论了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多种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事物,例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高了金融交易的速度,同时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但是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金融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9)
2017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元猛增到3625亿元。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6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317%。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消费,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宏观金融政策传导效力,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以往学者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的总结,提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新的认识,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季晔 《当代经济》2016,(18):59-60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主流,甚至在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其金融产品包装、生产、研发等项目,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在金融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市场也进行了研发和拓展.本文就对互联网金融下的产品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其发展的趋势也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此促进我国金融企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产生,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受到阻滞,人们的资金与财产安全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文中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赵文峰 《当代经济》2016,(18):61-62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互联网行业的不断革新,大数据时代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且互联网金融借助了互联网的发展,在发展模式上更加的新颖.互联网金融表现出覆盖面广泛以及脱离了媒体的传播等特点.互联网金融当前的这些特点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逐渐地被个人投资者以及中小微型企业所欢迎,并逐渐扩充了传统的经营模式.互联网金融产业虽然发展的极为迅速,但是在经营模式等方面仍然表现出很多极为不成熟的方面,值得人们思考.而目前法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约束远远不够,使得互联网的风险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节奏、搞频率、碎片化的消费习惯,使得场景成为决定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不同偏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机构消费场景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主体特征的不同,场景化消费金融主要分为传统金融机构模式、消费金融公司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本文对不同的模式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推导出未来场景化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女性用户的超强消费能力也逐渐引起学者们和互联网巨头的关注与研究.网上也不断出现很多针对女性的营销策略.将女性消费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结合在一起则更加提高了女性消费的空间与范围."得女人者得天下"已经是消费业界行之有效的真理.通过对女性的心理与行为来研究女性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要求与特点.进一步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未来的发展策略和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20.
谢志雄 《经贸实践》2016,(1):132-133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金融业也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打造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与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也渐渐影响到了证券行业的发展.文章就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证券行业的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