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构建审计质量综合指数,以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521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意见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审计质量综合指数,以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5 21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意见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研究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作用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导致管理层利用应计利润和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善于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并购事件的发生,会削弱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当首次收到持续经营审计意见时,管理层倾向于利用应计利润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随着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次数增多,管理层转而利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市场环境越透明,市场化程度越高,越能抑制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监督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监督作用并不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果将会持续到政府审计公告年度。  相似文献   

6.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本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但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公司内外部监管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制与媒体关注能否有效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基于2010—2019年十六类重污染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媒体关注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关注在环境规制和公司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中分别起正向与负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向下粘性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费用粘性具有不同作用:应计盈余管理强化了审计费用粘性,随着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审计费用的变动呈现出更强的“易涨难跌”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对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负向应计盈余管理都非常显著;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粘性没有影响;盈余平滑会弱化审计费用的向下粘性,盈余平滑程度越高,审计费用的粘性越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能够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会显著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按照内外部治理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中,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均存在,随着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真实盈余管理不再随着可比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9—2016年上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持股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却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机构持股能够通过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价值造成的长期负面影响,显著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更加注重调减方向的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审计定价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鑫 《财会通讯》2021,(22):64-68
文章选取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税收激进度和盈余管理策略对企业费用粘性的作用与影响,并进步探究税收激进度对盈余管理策略和费用粘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会显著抑制企业的费用粘性,而真实盈余管理则会加剧企业费用粘性;税收激进度越高的企业费用粘性程度就越高;税收激进度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治理效应,同时显著增强真实盈余管理对费用粘性的加剧作用.进一步发现引入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在税收激进度和盈余管理的负向影响中起到较好的治理作用,进而更利于费用粘性的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异常审计费用衡量审计师对上市公司频繁并购重组的风险溢价,探究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与审计师风险溢价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频繁并购重组会导致审计师风险溢价提高。从商誉和盈余管理角度探究其路径机制发现,商誉和真实盈余管理是频繁并购重组导致更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两个重要中介变量,而应计盈余管理并没有发挥中介作用,即频繁并购重组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然 《会计之友》2015,(3):125-129
文章以2011—2012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审计、事务所行业专长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两者在影响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能明显抑制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两者之间以替代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急速膨胀,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传达低质量会计信息频有发生。本文选取2016-2020年沪深主板A股企业数据,构建审计质量综合评分指标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角度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并考虑企业属性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可以抑制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发生,国有属性可以促进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沪深两市2008年年报开始实施XBRL后,管理层如何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进行权衡。首先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并从全部上市公司样本中选出最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的可疑样本,然后对可疑样本在XBRL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XBRL实施后管理层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特定的盈余基准。同时还研究了财政部从2010年年报开始对部分上市公司XBRL报送格式进行介入的效果,发现在财政部加强监管后,上市公司减少了真实盈余管理,即交易所和财政部的共同监督作用可抑制上市公司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姜鑫 《财会通讯》2021,(15):41-44
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风险投资、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企业相比,有风险投资持股的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更低,同时审计收费也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而降低审计收费,真实盈余管理在风险投资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此外,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越高,被投资企业的审计收费越低;相比单一风险投资,联合投资支持的企业审计收费更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我国2009-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在定向增发前一年的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问题。结果发现:定向增发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通过将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相结合进行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通过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能力选择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从外部监督力量来看,债权人监督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实施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空间,使公司更多的转向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供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为国际四大并没有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